赏析:元朝王恽的《点绛唇 雨中故人相过》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7 10:02
- 提问者网友:爱了却不能说
- 2021-03-16 15:23
赏析:元朝王恽的《点绛唇 雨中故人相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秋
- 2021-03-16 15:35
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
王恽
谁惜幽居?故人相过遇晤语。话余联步,来看花成趣。
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香如雾,约君少住,读了《离骚》去。
鉴赏:
上片是写雨中有故人过访。起笔“谁惜幽居?故人相过遇晤语”径直入题。“幽居”乃隐居之所,有清幽静谧之意,而以“谁惜”的问语出之,则渲染了清冷寂寞的环境气氛。这正是词人心志的写照。谁能理解幽居之奥妙,谁能体会幽居者的心志?王恽浮沉宦海多年,他曾有《感皇恩》词抒写人生之“幽怀”:“纷纷过眼,多少时情物态。杳然清梦去、桴沧海。”他倾慕的是“节序四时闲,功成还退”(《感皇恩》),“去作花间友”(《点绛唇》)。诗人这样落墨,或许个中有些难言之隐。“谁惜幽居”呢?令人欣慰的是还有“故人相过”,来晤谈心曲。“晤语”一词表明了他们之间意气相投的契合关系,“隐遁佳期后,晤语契深心”。故人的到来使隐居的主人不胜欢喜。三、四两句“话余联步,来看花成趣”写“晤语”方歇,又同至园中看花。“联步”乃并肩同行之意。“来看花成趣”化用陶渊明《归去来辞》“园日涉以成趣”的语意,透露出主人公逐渐平和的心态和寻芳探胜的勃勃兴致。词人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兴趣盎然的看花图。
下片意脉承前,集中描写“雨中看花”的情景。过片“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照应题目“雨中”,又照明了节候。“霏微”、“吹湿”云云,既写出春风温煦、春雨绵绵的景象,又刻画出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是极为传神之笔。主人公幽居僻壤,门虽设而常关,故云“闲庭户”,语句中隐约透露出洞察人世的心境,如其《如梦令》词所云:“老境心便多暇,束缚尘缨高挂。饭饱去寻君,闲步闲吟闲话。闲话、闲语,过眼纷华都罢。”这是词人追求心灵超脱的一种精神体现。在“春雨霏微”中与故人共赏春花、春雨,是当春乃发生的好雨,春花,是令人“成趣”的好花,良辰、美景、挚友,人生之快悦莫过于此情此景了,然而这似乎又触动了词人“端居耻圣明”的情怀。结拍“香如雾,约君少住。读了《离骚》去”,揭出全词主旨。“香如雾”,承“看花”和“春雨霏微”,把花之香气和“霏微”的春雨相互融合,创造了一种美丽而朦胧的境界,从而体现了主人公的惆怅情怀。这种惆怅根植于对人生的哲理思索,所以要留友人多坐一会儿,“读了《离骚》去”。语言是明快的,但确有无穷的韵味,让我们与词人一同吟哦《离骚》,也许这样我们才能深刻地把握词人的心灵世界。
此词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叙“雨中故人相过”之事,抒发隐逸山林、而心存魏阙之情。是词人既致力于济世,又追求心灵自由这种心理结构的艺术体现。
王恽
谁惜幽居?故人相过遇晤语。话余联步,来看花成趣。
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香如雾,约君少住,读了《离骚》去。
鉴赏:
上片是写雨中有故人过访。起笔“谁惜幽居?故人相过遇晤语”径直入题。“幽居”乃隐居之所,有清幽静谧之意,而以“谁惜”的问语出之,则渲染了清冷寂寞的环境气氛。这正是词人心志的写照。谁能理解幽居之奥妙,谁能体会幽居者的心志?王恽浮沉宦海多年,他曾有《感皇恩》词抒写人生之“幽怀”:“纷纷过眼,多少时情物态。杳然清梦去、桴沧海。”他倾慕的是“节序四时闲,功成还退”(《感皇恩》),“去作花间友”(《点绛唇》)。诗人这样落墨,或许个中有些难言之隐。“谁惜幽居”呢?令人欣慰的是还有“故人相过”,来晤谈心曲。“晤语”一词表明了他们之间意气相投的契合关系,“隐遁佳期后,晤语契深心”。故人的到来使隐居的主人不胜欢喜。三、四两句“话余联步,来看花成趣”写“晤语”方歇,又同至园中看花。“联步”乃并肩同行之意。“来看花成趣”化用陶渊明《归去来辞》“园日涉以成趣”的语意,透露出主人公逐渐平和的心态和寻芳探胜的勃勃兴致。词人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兴趣盎然的看花图。
下片意脉承前,集中描写“雨中看花”的情景。过片“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照应题目“雨中”,又照明了节候。“霏微”、“吹湿”云云,既写出春风温煦、春雨绵绵的景象,又刻画出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是极为传神之笔。主人公幽居僻壤,门虽设而常关,故云“闲庭户”,语句中隐约透露出洞察人世的心境,如其《如梦令》词所云:“老境心便多暇,束缚尘缨高挂。饭饱去寻君,闲步闲吟闲话。闲话、闲语,过眼纷华都罢。”这是词人追求心灵超脱的一种精神体现。在“春雨霏微”中与故人共赏春花、春雨,是当春乃发生的好雨,春花,是令人“成趣”的好花,良辰、美景、挚友,人生之快悦莫过于此情此景了,然而这似乎又触动了词人“端居耻圣明”的情怀。结拍“香如雾,约君少住。读了《离骚》去”,揭出全词主旨。“香如雾”,承“看花”和“春雨霏微”,把花之香气和“霏微”的春雨相互融合,创造了一种美丽而朦胧的境界,从而体现了主人公的惆怅情怀。这种惆怅根植于对人生的哲理思索,所以要留友人多坐一会儿,“读了《离骚》去”。语言是明快的,但确有无穷的韵味,让我们与词人一同吟哦《离骚》,也许这样我们才能深刻地把握词人的心灵世界。
此词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叙“雨中故人相过”之事,抒发隐逸山林、而心存魏阙之情。是词人既致力于济世,又追求心灵自由这种心理结构的艺术体现。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