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峄山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3 22:06
- 提问者网友:niaiwoma
- 2021-12-03 04:3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春游峄山曹尧德 峄山大通岩是高悬的宽阔石壁,相传这是孔子讲学的南杏坛,孔子曾在这里讲诵弦歌,传授礼乐诗书。孟轲将弟子们集于岩下,自己登上了石壁,给弟子们讲起了仁义之说、修养之学。 人们有句口头禅,叫做“天下国家”,可见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而家的基础则是个人。这就是说,每一个人的修养如何,不单单是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国家、天下和整个人类的命运的事。修养很重要的一条便是反身以诚。假使有一个人,他爱别人,可是别人并不亲近他,那他就要反身自问:“他为何对我如此冷漠?大约是我的仁爱还不够吧!”他有礼貌地对待别人,但却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他就要反身自问:“大约自己的恭敬还不够吧!”——任何行为,如果未得到预期的效果,都要反躬自责,自身的确是端正了,天下的人自会归向于你。 修养的最高标准是仁人君子。孟轲说,不仁者难道可与之议事吗?他们见别处有了灾难,或无动于衷,或趁火打劫,或投井下石;他们把足以导致亡国败家的荒淫暴虐当作乐事来追求。从前有个孺子唱道:“沧浪的水清呀,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呀,可以洗我的泥脚。”孔子听了这个孩子的歌很受启发,他对弟子说:“你们听着,水清就洗帽缨,水浊就洗泥脚,这都是由水本身决定的。”所以,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然后人侮之;家必先有自取毁灭的因素,而后人毁之;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而后人伐之。《尚书·太甲》篇说:“天作的罪孽,犹可逃避,自作的罪孽,则难以逃脱。” 修养的光辉榜样是古之圣君贤哲。孟轲要求学生们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舜是人,我也是人,但舜是天下人学习的典范,名声传于后世,而我却仍不免是一个普通的人,这难道不是值得忧愁的事吗?忧愁又怎么办呢?努力向舜学习就是了。 古之贤君圣哲,他们的作为虽有不同,甚至千差万别,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仁,他们都有一颗仁爱之心,因而都以天下为己任。例如,禹、稷处于政治清明时代,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孔子称赞他。颜回处于政治昏乱时代,居陋巷,箪食瓢饮,自得其乐,孔子也称赞他。孟轲说:“禹、稷和颜回虽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所行都是仁道。禹思天下有遭洪水淹没者,好似自己使他们淹没了一般;稷思天下有饥饿者,好像自己使他们挨饿一样。倘禹、稷和颜回互换其位,颜回亦会三过家门而不入,禹、稷亦会自得其乐,因其所行之道是一样的。” 前边是龟豚奇遇石,孟轲命滕更与季孙子二人分析这奇石的意趣、神韵和寓意,然后将意见讲给同学们听。两个人经过一番深思与低语后说:龟居东海,豚住河边,鸿雁为它们传书,两个方得以相遇在峄山。素不相识的一对,一旦相逢,情绵意牵,相见恨晚。它在昭示人们:彼此相处,不可无情,不可无义。 同学们听了,欢呼雀跃起来。是呀,龟豚乃兽中之蠢者,尚且如此知情重义,更何况是人呢?(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孟子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反身自责。由此可见,只要反躬以诚,就能提高个人修养。B.孟子说,不仁者常以利己损人为乐事,他告诫弟子要以仁人君子为最高标准来加强个人修养。C.孟子要求学生以古之圣君贤哲为榜样,常怀仁爱之心,以天下为己任,这一教育思想基本上反映了孟子的仁政理想。D.孟子命滕更与季孙子分析奇石的意趣、神韵和寓意,意在用奇石的故事教育弟子做人要知情重义。E.这篇文章,作者借孟子带领弟子春游峄山、用峄山景物教育弟子的行为,有力地讽刺了现代教育不能因材施教的错误做法。(2)请概括孟子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修养之学”的具体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写孺子歌谣和禹、稷的故事分别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赞同孟子的“仁义之说”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0-10-04 00:36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神鬼未生
- 2021-10-07 04:50
谢谢解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