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电影杨贵妃观后感500字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1 14:32
  • 提问者网友:王者佥
  • 2021-01-30 14:53
电影杨贵妃观后感500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空山清雨
  • 2021-01-30 16:10
满幕荒唐言,一把凄楚泪。都云红颜痴,谁解其中味?——偷梁换柱,致剧中人。
之前看到姜文对这个电影的评价是,一个54岁导演的处女座,作者电影,水准线之上。冲着这句话,我在众人对这电影的嘲讽中对这个电影有所期待。观影归来,对这个观点深表同意。

尽管这个导演54岁,尽管这是导演写得第三个剧本,但是仍然能感到导演的稚嫩。这种稚嫩不是影片中哪里有错误,而是对影片的掌控,是讲故事的能力。前半段的情节似乎有点露怯,又或许是作者本身热爱话剧,玄宗与寿王对峙的部分,我简直觉得是看到了哈姆雷特或者雷雨,有些跳脱。

我不懂电影,不敢妄谈作者电影,我且以自己理解将作者电影解释为遵循作者的意志。那这电影肯定是。

你如果不看这部电影,凭自己的经验,绝想不到这个电影是这样一种充满欧化的风格。看这个电影,尤其是前半段,简直觉得自己看得不是电影,是图兰朵或者别的什么。好像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和我们所理解的中国和唐朝并不一样。灞上草原,就是连登了数天头条的马震的片段,色彩像极了油画。宫殿内的雕梁画栋也像西式建筑。背景音乐也似乎是提琴为主,我对乐器了解不多,但主要伴奏绝不是筝、琴、琵琶之类。这恐怕是一个胆大、自信、任性的导演才敢尝试的。但幸好,除了极个别桥段,并不太违和。

如果是一个纯商业电影,那么剧本应该写得跌宕起伏;如果这是一个卖题材的循规蹈矩之作,那应该大打考据牌,并将一切元素紧扣中国风。然而,这个电影完全没有。故事的情节非常简单,九年义务教育都告诉过我们。(不过也不必掩饰,电影的前半段剧情仍然有狗血加凌乱之嫌,直到贵妃入宫之后渐入佳境。)导演似乎也正因没有了故事讲不到位便会有碍理解的包袱,便可尽兴的用大幅笔墨去将画卷一样精美的镜头慢慢展现。慢,但不令人烦。我想是因为导演把握住了美的节奏。

电影的后半部分托住了整个电影的品质。这个电影的故事毫无悬念,所以全靠情绪抓人。而为了烘托情绪,导演展现了他的想象力。比如惠妃宫中的花山,比如贵妃任性地用红绫将梅妃的寝宫五花大绑,比如惹了无数口水的“马震”。其实并没有所谓马震,而且毫无低级之感。比如令人出乎意料的贵妃的死去方式。放纵、凄楚、欢愉、结束,交织在一起。

走出影院,回想结束前的一幕,让我想起一句歌词:在你怀里成长,在你怀里死去,这就是我选择的宿命。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