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怎样可以判断一个人贫血

答案:6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2 12:17
  • 提问者网友:趣果有间
  • 2021-04-11 22:39
怎样可以判断一个人贫血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甚了了
  • 2021-04-11 22:55

希望可以帮到你


贫血有先天性贫血.却铁性贫血,有因为胃功能差、肝功能差、肾功能差、心脏功能差所引起的贫血。



因此要治好贫血最根本的问题是先解决胃的吸收问题,再解决好五脏六腑功能的修复问题。



先解决好胃的问题:



所有的胃病很难治,吃药打针只能暂时缓解,都不能解决问题,告诉你一个方法非常管用:


差点做胃切除手术的患者就用以下方法治好了,以此法治好过严重胃病患者几十例.


1、定时定量,建议你把早餐的时间定为七点半,中餐时间定为十二点,晚餐时间定为十八点,定时开饭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三分钟。


2、先养好胃的办法,用胡萝卜粒煲粥,固定一个数量吃三天,三天后等人感到非常有精神再调整进食量。


注:在养胃期间除了一日三餐外其它时间不能吃任何食物、水果、饮水或其它饮料。


3、如果现在很严重,吃饭都有问题的话,不用怕,先用煲烂的粥定时喝,吐了也不怕,坚持按时间和以上方 法,三餐后就会好转。


注:先以这种方法使用,第四餐后明显好转,第六餐后进入正常,可以吃胃舒平或胃仙U,按说明书服用三次。


4、如有喝水习惯的人应在吃饭时一次定量喝,其它时间不能随便喝水,不能吃任何水果和食物,更不能喝任何饮料。


5、以上方法一周后人会很精神,感觉没病好了一样,但是千万要小心千万不可乱食。


当胃好后,逐步增加食量,只有胃好后才能解决营养吸收问题,这时可以增加补血食物。


补血的食物主要有:红糖 胡萝卜 牛肝 羊肝(极品) 马肝(极品) 羊肉(极品) 牛肉 胶类肉食


菠菜 蚕豆 海带 紫菜 黑木耳 蛋黄 龙眼肉 红枣 比较甜的瓜果类。



禁食类:酸性食物,碱性食物,养殖食物。



使用上述方法你的身体将有一个大的好转,如果有效再给你一个彻底根治贫血的办法。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4-12 02:39
长篇大论,查个血常规不就知道了吗。
  • 2楼网友:笑迎怀羞
  • 2021-04-12 02:25

到医院做个血象化验,如果低于正常值就有可能是贫血了。然后在显微镜下看下红细胞形态,再进一步判断是什么类型的贫血,建议到血液科看看

  • 3楼网友:逃夭
  • 2021-04-12 01:06

贫血分很多种,比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看是哪种了,治疗方法不一样,药物不同。 明显症状是:脸色不好、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精神不好.....程度不同症状也不同。 轻度的贫血是可以日常调理过来的

参考:女性健康调理网

  • 4楼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1-04-12 00:32
查个血象,看看血红蛋白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另外看眼睑,指甲也可以判定
  • 5楼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4-11 23:13

  贫血由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每一类贫血又可分为数种,其表现特点与治疗方法也不同。

  因红细胞产生功能降低引起的贫血包括制造红细胞的原料不足与骨髓制造红细胞的功能降低两种情况。原料不足以缺血性贫血为代表。

  缺铁性贫血

  因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铁不足引起,约占全部贫血的50%,最为常见。

  铁不足的三大原因是:摄取不足、需要量增大和排出量增加。女性对铁的需要量与排出量均多于男性,所以更容易出现铁不足的现象。

  食物中的铁在胃中变成二价铁,主要由十二指肠吸收。胃切除术后、胃炎、低胃酸症或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人,铁的吸收受到妨碍,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女性一次月经即可损失铁30毫克左右,加上妊娠中铁被胎儿吸取、生产后铁从母乳中流出,因此成熟期女性比同年龄的男性所需要的铁多。成长阶段的小孩,随着身体发育,血液量增多,也容易出现铁不足现象。

  如果女性月经过多,或子宫肌瘤造成出血,缺铁的倾向就更加严重。男性如果有痔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也容易出现铁不足。

  缺铁性贫血除了贫血的一般症状之外,还会出现舌头的黏膜萎缩变粗、吞咽困难、匙状甲等特殊症状。

  治疗缺铁性贫血时,首先应治疗导致贫血的原发病,同时多采取服用铁剂的方法,如果有消化系统出血,也可采取静脉注射或静脉点滴。一般约2个月贫血症状就会改善,血红蛋白浓度也恢复正常,但此时体内铁的储存量还没有恢复正常,所以还需服药数月。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饮食上要营养均衡,充分摄取含铁丰富的食物。

  富含铁的食物

  下列食物中铁含量较高,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多多摄取。猪肝、动物血、大豆、海带、鲜海蜇、桂圆、熟榛子仁、油菜、芹菜、苋菜、菠菜、樱桃、山楂、鲜椰子肉、甘蔗、桃、梨、芝麻酱、小米。

  有机铁与无机铁

  存在于食物中的铁主要有含在鱼、肉等动物性食物中的有机铁,与含于植物性食物中的无机铁两种。有机铁是由含氮的有机化合物与铁离子结合而成,呈红色。瘦肉之所以供给的铁多,就是因含有丰富的有机铁。虽然有机铁仅占摄取铁量的1/6左右,但其吸收率高。无机铁以氧化铁的铁盐形态存在于食物中,吸收率低,与动物性蛋白质或含维生素C的食品一起摄取,吸收比较好。可以将有机铁与无机铁巧妙组合,增加铁的摄取量与吸收率。

  再生障碍性贫血

  制造红细胞的骨髓出现障碍,原因可分为干细胞出现异常,或干细胞分化到各级细胞的过程出现障碍、骨髓形成干细胞的环境异常等。表现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都显著减少。

  除了贫血的一般症状之外,还有皮肤、牙龈等出血、女性月经量增加,很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症状常缓慢进行。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比较困难,须使用雄激素类的蛋白同化激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果无效则要使用免疫抑制疗法,有时也使用有增加红细胞作用的红细胞生成素,或增加白细胞的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有时还需要输血。但若要进行骨髓移植的话,则应避免输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也叫恶性贫血,因红细胞核成熟所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所引起。这些营养素不足时,会形成巨大的幼红细胞。未成熟的巨幼红细胞无法成为正常成熟的红细胞而崩溃,由此发生贫血。

  维生素B12存在于各种动物性食品中,饮食正常的人一般不会缺乏。但是全胃切除术后的人或肠胃功能衰退的老年人等,无法顺利吸收维生素B12,很容易缺乏。

  叶酸存在于蔬菜、蘑菇、肝脏中,偏食的人就容易缺乏。酒精依赖症患者容易发生营养吸收障碍,且酒精也会妨碍叶酸的吸收。

  维生素B12和叶酸都是细胞中DNA合成所必需的维生素。缺乏时对全身都有不良的影响,尤其对骨髓的影响最大。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除一般贫血症状外,还会出现口腔或舌头疼、食欲不振、便秘、腹泻等消化系统的症状,手脚刺痛与麻痹的感觉及感觉衰减、步行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白细胞或血小板通常会减少,容易感染或出血。

  维生素B12缺乏者可注射维生素B12制剂,叶酸缺乏时则以口服药或注射补充。

  肾性贫血

  因慢性肾衰竭,刺激红细胞产生的激素-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所引起。肾衰严重时,贫血症状也相对显著。

  治疗以给予红细胞生成素为主。合并有缺铁性贫血时,则需合并使用铁剂。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一种特殊的铁粒幼红细胞增加所致的贫血。引发的原因有遗传、药物或铅中毒等,也有原因不明的后天性因素。

  这种贫血患者,体内铁的储存量会增大,常常发生肝功能障碍、心力衰竭等铁过量导致的病症,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有的铁粒幼细胞性贫血还会转移成急性白血病。

  因药物导致的贫血,要终止药物的使用。遗传性的则予以维生素B6、左旋色氨酸、叶酸等治疗。有时需要输血,但由于患者体内铁过剩,因此输血时应止于最低限度。

  地中海贫血

  构成血红蛋白的珠蛋白链不均衡所引起的一种遗传性贫血。本病是从地中海沿岸到印度、东南亚等大部分地区特有的贫血,因此称为地中海贫血。轻症者只有轻微贫血,没有特别症状,重症者在幼儿期就会发病。

  除贫血症状外,还会发生铁过剩,恶化时会引起肾上腺功能衰竭或心力衰竭等重症。

  由于铁过剩,所以输血时必须止于最低限度。有时需要进行脾脏切除手术。

  转铁蛋白缺乏症

  将铁运送到骨髓所必须的转铁蛋白减少,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受阻,是一种较罕见的贫血。

  如果是先天性的,需要补充转铁蛋白。

  红细胞被过度破坏引起的贫血

  红细胞约120天就被破坏,由新的代替。当破坏的数目比制造的多时,身体感知到红细胞的不足,骨髓会先做补充性的造血。如果来不及补充或补充得不够时,就会出现贫血,叫做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有以红细胞本身为原因的先天性贫血和以包围红细胞的血浆或血流为原因的后天性贫血。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分为红细胞膜异常的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代谢异常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血红蛋白病等。由于是先天性,因此多在幼儿期发病。

  症状有轻有重,表现各不相同,但时常伴随黄疸。当红细胞被带入脾脏等进行处理时,血红蛋白游离代谢成胆红素。发生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被过度破坏,胆红素增加,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未经处理的胆红素则积存在血液中而出现黄疸。

  患肝炎或胆结石时容易出现黄疸,而溶血性贫血有时会合并胆结石。胆结石也与胆红素的增加有关。

  黄疸或胆结石现象常被误诊为肝脏方面的疾病,而未被诊断为贫血。因此,有贫血倾向且出现慢性黄疸、胆结石时,应考虑溶血性贫血的可能性。

  因红细胞制造有先天性障碍,所以先天性溶血性贫血还没有根治的办法。针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则进行脾脏切除术比较有效。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出生时母子间血型不相容所引起的贫血。有ABO血型不相容与Rh血型不相容之分。其症状为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出现黄疸与重度贫血。

  可以进行光照治疗、药物治疗或交换输血治疗。

  自身免疫性溶血

  性贫血因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而引起的贫血。原因多半不明,但有时会因胶原病或淋巴肿瘤等疾病以及药物作用等引起。

  除了一般贫血的症状与黄疸之外,急性发作时会出现发烧、腹痛、腰痛、出血,往往反复发作、时好时坏而演变成慢性。

  一般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过敏药,或采取免疫抑制疗法。溶血发生于脾脏时,可能要切除脾脏。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干细胞突然发生异常所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因在夜间睡眠时发生周期性溶血而得名。偶尔会转移成急性白血病。

  起床时,尿液因含有血红蛋白而变成黑褐色是本病的特征。其他症状还有容易出血、发生静脉血栓等。

  本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一般在给予有促进造血功能的蛋白同化激素的同时,也会进行预防出血或血栓的治疗。

  脾脏功能亢进症

  因肝病、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引起的脾脏肿大、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会出现腹部有压迫感或一般的贫血症状、出血等症状。

  除了治疗原发疾病外,有时必须切除脾脏。

  镰状红细胞性贫血

  血红蛋白异常所引起的贫血。因红细胞的形状变成镰刀状而得名。

  除了非洲等热带地区外,常见于世界各地的黑色人种,而中国人的发病率较低。变形的红细胞堵塞血管,会导致胸痛或腹痛等症状的出现。

  治疗上一般采取疼痛的对症疗法。

  不同年龄的小儿贫血的注意事项

  小孩的贫血原因也有造血减少与溶血或失血之分。年龄不同,容易发生的种类也不同。

  ●新生儿除了因母子间血型不相容引起的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外,还会出现生产时出血、感染引起的贫血。

  ●出生后1个月左右到1岁的婴儿,相对于身体发育,红细胞的增加跟不上需要而易发生生理性贫血。

  ●6岁以前的幼儿期的贫血,大多是因为偏食而造成的缺铁性贫血,而6~12岁的学龄期则是以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贫血居多。怀疑孩子有贫血时,应尽快到医院检查。

  红细胞从血管漏出引起的贫血

  身体某处出血,丧失的红细胞量比骨髓制造的量还多时所引起的贫血,即出血性贫血。

  外伤或疾病造成的大出血时,会出现急性出血性贫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性胃炎、胃癌、直肠癌、痔疮等消化道的慢性出血也会造成贫血。

  此外,女性的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癌等生殖器持续出血时,也会造成铁缺乏而出现贫血。

  此时应优先治疗引起贫血的外伤或原发疾病。

  贫血昏倒的急救处理

  有贫血患者昏倒时,先解开其衣服,使其能够顺畅地呼吸,确认其是否有意识、脉搏、呼吸。如果没有,要做人工呼吸等紧急必要的处理。多数患者表现为脸色苍白或发青、手脚冰冷,应该给其盖上毛毯等,以保持体温。天气太热时要打开窗户,导入新鲜空气。以坐垫等物品,将患者脚部抬高约30厘米,以使血液流向脑部。患者意识恢复的话,用白糖水或温度与体温相当的葡萄酒慢慢喂之,使其保持安静,直到脸色好转。

  Q&A

  Q怎样预防贫血?

  A只要日常生活和饮食上注意调整,贫血是可以预防的。首先要为骨髓提供充足的造血物质。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在一般情况下,成年男性每天约需铁1毫克,生育期妇女每天需铁1.5~2毫克,妊娠和哺乳期需铁量更多。因此,平时应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肝、蛋黄、海带、紫菜、木耳、香菇及豆类等。其次,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如餐后适当吃些水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酸,能促进铁的吸收。餐后饮用浓茶,茶中的鞣酸会与铁结合生成沉淀,会影响铁的吸收。另外,用铁锅烹调食物,对预防贫血大有益处。叶酸和维生素B12也是造血必不可少的物质。新鲜的绿色蔬菜、水果、瓜类、豆类及肉食中,含有丰富的叶酸;肉类及肝、肾、心等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但高温烹调可使50%以上的叶酸和10%~30%的维生素B12遭到破坏。因此,生活中既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又要讲究烹饪技巧,尽量避免过度烹制食物。同时,要保护好"造血工厂"。许多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都可损伤骨髓。化学因素如苯、有机砷、抗肿瘤药物、某些抗生素(如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抗癫痫药物、抗风湿药(如保泰松、消炎痛)等;物理性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等,均可损害骨髓,是造血的大敌。因此,应严格执行防护措施,遵守操作规程,尤其不可滥用对造血功能有害的药物,还应避免不必要的X射线照射。失血也是导致贫血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各种失血性疾病,如钩虫病、痔疮、月经失调和子宫肌瘤造成的出血等,应积极进行治疗。

  Q听说婴儿只喝牛奶容易发生贫血,是这样吗?

  A是的。新生儿出生时从母体带来了一定量的铁,但4~6个月后,从母体获得的铁基本用完了,就需要从食物中补充铁质。可是,市场上出售的配方牛奶,每1 000毫升中仅含铁0.5~2.0毫克,而1岁的孩子每天需要摄取6毫克铁。牛奶的含铁量只有母乳的1/3,母乳中铁的吸收率可达50%,而牛奶中铁的吸收率仅为10%。而且,牛奶中的钙、磷、钾含量很高,这些矿物质都会影响铁的吸收。因此,如果4~6个月后的宝宝还是每天只喝牛奶,没有添加辅食的话,就容易出现"牛奶贫血症"。一般来说,从4个月开始,就要逐步给宝宝添加一些蔬菜泥、水果泥。为了补充铁的不足,还要添加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鸡蛋黄,它不仅含铁多,还容易消化。可将适量的熟鸡蛋黄碾碎,直接加入到煮沸的牛奶中,搅拌均匀,喂给宝宝。

  Q什么原因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A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种,先天性占2.5%,多在10岁前发病。后天获得性再障原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再障,占70.3%;能查明原因者称为继发性再障,占16.9%。近年来继发性再障已有明显增加。致病原因中最常见的是药物,如氯霉素、保泰松;工业或生活中接触到化学物质而中毒或过敏也较常见;还有各种形式的电离辐射。较少见病毒感染和免疫反应等,其中以病毒性肝炎相关性障碍相对多见。

  Q听说使用铁锅炒菜可预防缺铁性贫血,是真的吗?

  A是真的。传统中国膳食烹饪使用的炊具多是铁锅。使用铁锅烹调可以增加人体对铁的摄入量,因为用铁锅烹调的食品中铁的含量增多。这也许是微小铁屑的脱落和铁的溶出所致。因而,对于预防缺铁性贫血来说,用铁锅烹调膳食是有益的。但是,使用铁锅时铁的溶出量的控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方面,无法估计每天通过使用铁锅烹调增加了多少膳食铁的摄入量;另一方面,人体对铁锅中的铁的吸收率较低,很难用于铁缺乏和人体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和预防。因此,我们在选择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措施时,虽然可以考虑铁锅的有益作用,但是不应该把铁锅烹调当做唯一的可依托方法。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措施应该以调整膳食结构和选择食用铁强化食品为主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