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什么样的酒礼?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11 20:39
- 提问者网友:回忆在搜索
- 2021-10-10 21:00
中国古代有什么样的酒礼?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10-10 21:19
酒神精神本来是对理性世界的超越,传递的是自由的圣火和生命的激情,高扬 的是强力意志和主体意识,与所有束缚人的自由、扼杀人的激情的“礼”南辕北辙, 风马牛不相及。但宛若孙悟空纵有七十二番变化最终仍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一 样,佛法无边的礼乐文化还是把放荡不羁的酒招了安,给它戴上了一道与孙悟空所戴极其相似的金箍咒一一礼。在这道紧箍咒下,你可以有相对的自由,但绝对不允 许“逾矩”,超过一定的限度就要念咒惩罚。所不同的是,唐僧对孙悟空的一对一, 时刻都能监视他的行为,金箍咒的作用是实实在在的(即便如此孙悟空也干了不少 让唐僧无可奈何的事);酒礼对酒民是一对多,纵有千眼万手也无暇监督到每一个 具体的个人,紧箍咒的作用便有些类似于稻田边吓唬麻雀的稻草人,可能会吓唬住 一小部分人,但对大多数人不会发生什么实质性的作用。酒礼几乎与酒同步诞生。还在上古的时候,酒与礼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 西周,酒礼韵规定已经非常严格具体:首先是“时”——必须严格掌握饮酒的时间, 只有天子、诸侯加冕、。婚丧、祭祀或其他喜庆大典时才可饮酒,否则即是违礼;其 次是“序”一一必须严格遵守等级秩序,按天、地、鬼(祖)、神,长、幼、尊、卑的秩序 来饮酒,否则是违礼;再次是“数”——必须严格控制饮酒的数量,每饮不超过三 爵,否则即是违礼;第四是“令”——必须服从酒官的指挥,否则即是违礼。《仪礼》 中还规定,各乡校学子三年学期满后,其贤能者都要推荐给朝廷,由乡大夫主持送 行宴会。在此宴会上,根据长、幼、尊、卑的不同,谁坐在什么位置,谁使用什么样的 酒杯,谁该给谁敬酒,谁该怎样答酒等等,都有十分具体详尽的规定。西周以后,酒礼成了历代统治者自觉用来维护统治、保护特权的武器,出现了 所谓“无酒不成礼仪”、“有礼之会,无酒不行”——反过来也即是无礼仪不成酒,有 酒之会、无礼不行一一的奇特景观。明太祖朱元璋就曾一本正经地下令:“内、外官 居乡,惟于宗族及外祖妻家,序尊卑如家人礼;若筵宴,则设别席,不许坐于无官者 下。”意即居官之人除非在宗族及至亲的家庭便宴上可按长幼之礼饮酒,在正式宴 席上则必须严格执行尊卑之礼,居官之人在亲戚宗族中即使辈份较低、年纪较轻, 也要座在长辈、长者的上席。显然,这些“礼”都是礼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尊卑长幼之礼。 本来,极重血缘关系的中国文化天然地重视长幼之礼,幼者对长者要无条件的服 从,长辈对晚辈拥有无限的权力。朱熹《朱子家礼》说,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 专行,必咨禀于家长。”司马光《家范》说:“妻子臣妾,犹百姓徒役也。”又,“一举足 而不敢忘父母……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倘若违背了长幼之礼,那就要严惩不 贷。《礼记•内则》云:“父母怒不悦,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魏禧《目 录》云:“父母即欲以非礼杀子,子不当怨,盖我本无身,因父母而后有,杀之,不过 与未生一样。”但是,长幼与尊卑一旦发生了矛盾(在一般情况下两者是统一的,长 者尊,幼者卑)的时候,长幼之礼则要服从于尊卑之礼。可见,尊卑是核心中的核 心。说穿了,统治者煞费苦心地制订的这些酒礼,都是为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服务 的。当了官便是尊,官越大越尊,皇帝自然是至尊天经地义地该享有特权。庶民便是卑,天经地义地该居于服从的地位。同样是庶民,年长辈高者为尊,年幼辈低者 为卑。这种辨贵贱、明亲疏、别父子、识远近、知上下的过程,就是把个人固定在礼 治秩序的过程,即取消和压抑个性尊严与主体自由的过程,与真正的酒神精神大相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