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君待臣以糟糠,臣以糟糠报之,是谁说的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03 15:16
  • 提问者网友:暗中人
  • 2021-12-03 04:28
君待臣以糟糠,臣以糟糠报之,是谁说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逐風
  • 2021-12-03 06:01
为什么我没听说过-_-||
我所知道的只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释义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
礼尚往来 礼尚往来,在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借指用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对方 。《礼记·曲礼上》:“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李昂》:“ 权 ( 李权 )拱而前曰:‘夫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鄙文不臧,既得而闻矣,而执事昔有雅什,尝闻於道路,愚将切磋可乎?’”
还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属于封建修社会中所谓的“三纲”之一,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妻。
汉朝董仲舒
古时孔子有言:“君待臣有礼,臣事上以忠”,后来就被孔后(孔子之弟子或后人)演变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最早记载(出处)这句话的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的具体内容了追答你要找的大概是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吧
问曰:“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程树德《论语集释》引《皇疏》:“君若无礼,则臣亦不忠也。”这话可以与孟子所论比勘。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这是孔孟之道中非常古朴的意见。它表述的观念是:“君臣有义”;而不是后世宣扬的那样:“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定公在位期间,可能正是孔子出仕之时。其时,鲁国公室微弱,大夫多失礼于君。定公很忧虑,想知道怎样摆正君臣关系。问孔子,试图有所补救。《论语正义》引晏子说:“惟礼可以为国。是先王维名分,绝乱萌之具也。”孔子因此对鲁定公说了那样一番话,其重点在要求鲁定公“君使臣以礼”。
  定公十二年,孔子在子路协助下,开始了“堕三都”的艰难工作。鲁国三家大夫,建筑领地的都邑超过规定的法式,属于“不礼”。孔子要求三家必须拆除过高过大的城邑,恢复合乎礼制的建制,这行动本身就是维护鲁国的“礼制”,维护定公的君权,要求“臣事君以忠”。
  君有礼,臣尽忠,就是君臣大义。无条件的效忠,不是君臣大义。这是孔子讨论君臣关系的重要意见。理解孔学古儒,不可与后世的奴化演绎同观。二者已经从质的规定性上有了巨大差异。读《论语》,于此不得不辩。
这里面君臣之间的责任关系是相互的,而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臣子的忠心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建立在君主的礼义之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