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悲惨世界》的续集叫什么?那个写的?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0 07:41
- 提问者网友:做自己de王妃
- 2021-11-20 04:05
雨果《悲惨世界》的续集叫什么?那个写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11-20 04:24
在《悲惨世界》问世130余年之后,美国女作家劳拉·卡尔帕金在1995年写出了它的续集《珂塞特》。
珂赛特,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作品《悲惨世界》中处于社会底层受苦受难的穷人形象。通过雨果的笔,我们能看到珂赛特是一只不会唱歌的百灵鸟。一个天使偏爱的幸运儿。天真无邪,洁白如鸽子,勇于追求爱情的珂赛特。又是一朵甘于接受命运的顺从的百合花。 从珂赛特典型意义及其思想意义来看:珂赛特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贫苦儿童形象。一枚胜利的种子,“仁爱”和“共和”下胜利的果实。人道主义传播的接力棒。
珂赛特,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作品《悲惨世界》中处于社会底层受苦受难的穷人形象。通过雨果的笔,我们能看到珂赛特是一只不会唱歌的百灵鸟。一个天使偏爱的幸运儿。天真无邪,洁白如鸽子,勇于追求爱情的珂赛特。又是一朵甘于接受命运的顺从的百合花。 从珂赛特典型意义及其思想意义来看:珂赛特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贫苦儿童形象。一枚胜利的种子,“仁爱”和“共和”下胜利的果实。人道主义传播的接力棒。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玩世
- 2021-11-20 06:46
这个还有续集?没有吧
- 2楼网友:笑迎怀羞
- 2021-11-20 05:09
本来以为没有续集的,一搜索居然有!参见悲惨世界吧的帖子
作家:(美)劳拉·卡尔帕金(Laura Kalpakian)著;
谢素台译/中文
出版发行/载体形态: 北京:作家出版社
在《悲惨世界》问世130余年之后,美国女作家劳拉·卡尔帕金在1995年写出了它的续集《珂塞特》。珂塞特和马吕斯都是善良的人,冉阿让去世以后,他们的命运如何,自然会引起读者的关心,所以卡尔帕金以《珂塞特》作为续集的书名,是完全顺理成章和符合逻辑的《珂塞特》的结构有两个特点:第一,不采用续作和原作首尾相接的方式,而
是采用中间插入的方式;第二,将原作的主要情节浓缩进续作的描写叙述之中,即
使没有看过原作的读者也能欣赏续作。因此《珂赛特》这部作品与其说是《悲惨世
界》的续集,不如说是在《悲惨世界》提供的规定背景下的独立之作。就像栽树有
不同的方式,有的人用树种培育新的幼苗,由幼苗直接长成大树;有的人却在老树
的枝干上插入新枝,借助老树原有的养分激活新树的生命力。《珂赛特》属于后一
种情况。它从一八三二年即将爆发的街垒之战楔入,由此滋生另一株故事之树。其
实,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原作已经占据了有利空间,给后来者留下的余地很小,
稍有不慎,就会落入窠臼。它却在《悲惨世界》的故事框架内完善和发展了雨果作
品的情节线索。例如《悲惨世界》写到起义的街垒即将被攻陷之前,安灼拉让五个
有妻儿的成年人穿上国民自卫军制服逃离而正好缺一套服装时,冉阿让带来的第五
套制服使得“那第五个人得救了”。至于那第五个人是谁,后来的命运如何,雨果
的原作并没有作出交代。《珂赛特》却把“第五个人”变成国王的密探克里隆,他
后来始终是国王和第二帝国迫害珂赛特夫妇的鹰犬,从而成为作品中沙威式的重要
人物。
另外,《珂赛特》还从新的视角补充了雨果原作没有描写的情节。
例如一八三二年街垒之战前夜冉阿让带着珂赛特从卜吕梅街搬到武人街,雨果
原作是从冉阿让的角度写的。而作为《珂赛特》的开篇,这个情节被转换成珂赛特
的角度,作者细腻地描写她如何给马吕斯写信,如何不愿意离开与情人相会的地方
又不得不离开时的心境,其中还包括马车夫装运行李、杜桑与珂赛特议论等细节。
这种视角的变换不但是续作本身的需要,而且不会让读者感到雷同。追问美国人写法国的事情写得好吗?追答这个我没看过,不过真心觉得这个续集和原著没有大关系吧。“《珂赛特》这部作品与其说是《悲惨世界》的续集,不如说是在《悲惨世界》提供的规定背景下的独立之作”。我觉得就文化背景而言肯定不像《悲惨世界》描写得好(这书的知名度实在不高~~~),情节另当别论吧。
自从看了《飘》的续集后,我实在是续集看怕了,和原著无法相比(美国人续写美国人的书也明显不行啊!)。当然我没看过《柯赛特》,不好作评价。
作家:(美)劳拉·卡尔帕金(Laura Kalpakian)著;
谢素台译/中文
出版发行/载体形态: 北京:作家出版社
在《悲惨世界》问世130余年之后,美国女作家劳拉·卡尔帕金在1995年写出了它的续集《珂塞特》。珂塞特和马吕斯都是善良的人,冉阿让去世以后,他们的命运如何,自然会引起读者的关心,所以卡尔帕金以《珂塞特》作为续集的书名,是完全顺理成章和符合逻辑的《珂塞特》的结构有两个特点:第一,不采用续作和原作首尾相接的方式,而
是采用中间插入的方式;第二,将原作的主要情节浓缩进续作的描写叙述之中,即
使没有看过原作的读者也能欣赏续作。因此《珂赛特》这部作品与其说是《悲惨世
界》的续集,不如说是在《悲惨世界》提供的规定背景下的独立之作。就像栽树有
不同的方式,有的人用树种培育新的幼苗,由幼苗直接长成大树;有的人却在老树
的枝干上插入新枝,借助老树原有的养分激活新树的生命力。《珂赛特》属于后一
种情况。它从一八三二年即将爆发的街垒之战楔入,由此滋生另一株故事之树。其
实,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原作已经占据了有利空间,给后来者留下的余地很小,
稍有不慎,就会落入窠臼。它却在《悲惨世界》的故事框架内完善和发展了雨果作
品的情节线索。例如《悲惨世界》写到起义的街垒即将被攻陷之前,安灼拉让五个
有妻儿的成年人穿上国民自卫军制服逃离而正好缺一套服装时,冉阿让带来的第五
套制服使得“那第五个人得救了”。至于那第五个人是谁,后来的命运如何,雨果
的原作并没有作出交代。《珂赛特》却把“第五个人”变成国王的密探克里隆,他
后来始终是国王和第二帝国迫害珂赛特夫妇的鹰犬,从而成为作品中沙威式的重要
人物。
另外,《珂赛特》还从新的视角补充了雨果原作没有描写的情节。
例如一八三二年街垒之战前夜冉阿让带着珂赛特从卜吕梅街搬到武人街,雨果
原作是从冉阿让的角度写的。而作为《珂赛特》的开篇,这个情节被转换成珂赛特
的角度,作者细腻地描写她如何给马吕斯写信,如何不愿意离开与情人相会的地方
又不得不离开时的心境,其中还包括马车夫装运行李、杜桑与珂赛特议论等细节。
这种视角的变换不但是续作本身的需要,而且不会让读者感到雷同。追问美国人写法国的事情写得好吗?追答这个我没看过,不过真心觉得这个续集和原著没有大关系吧。“《珂赛特》这部作品与其说是《悲惨世界》的续集,不如说是在《悲惨世界》提供的规定背景下的独立之作”。我觉得就文化背景而言肯定不像《悲惨世界》描写得好(这书的知名度实在不高~~~),情节另当别论吧。
自从看了《飘》的续集后,我实在是续集看怕了,和原著无法相比(美国人续写美国人的书也明显不行啊!)。当然我没看过《柯赛特》,不好作评价。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