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保护学校环境的长标语,对于高三励志雷人标语现象的看法写一篇文章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1 13:22
  • 提问者网友:别再叽里呱啦
  • 2021-05-10 22:03
保护学校环境的长标语,对于高三励志雷人标语现象的看法写一篇文章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独行浪子会拥风
  • 2021-05-10 22:44
随着2014年高考逐渐落下帷幕,2015年的高考即将来临,每年高考临近,各种高考冲刺标语开始盛行于校园。“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高考标语的变化令人目不暇接。2000年前后的标语多是“努力拼搏”、“高考必胜”、“永不言败”等,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标语多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传统而含蓄。不过短短十余年,高考标语愈发展现出白热化的意味。
这是不能不察觉的变化,变化里蕴藏着某种社会情绪。“发狠”与“拼命”型的高考标语虽然还是在励志,不过显然,它表达出的更是一种围观者正在洞见的现实:“拼爹”横行、社会板结程度加剧的当下,尽管教育成本在逐年攀升,大学生的就业处境也越来越艰难,但高考仍然是“最不坏的选择”。因为它遵循的是一整套相对公平的选择机制,整体上是“分数前人人平等”。正因为如此,高考愈加成为下层青年改变命运的不二选择。他们不能不“发狠”,不能不“拼命”。
然而,即便高考为“最不坏的选择”,它改变命运的功能也正在弱化。换言之,就算有高考,普通学生也可能越来越拼不过“高帅富”。这一方面,早已被关注。譬如,重点大学中的农村学生越来越少,其所占比例的下降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再譬如,不同类型中学的教育差距在变大,城市与农村的教育裂痕在日益扩大。一些身处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学生,他们其实早就注定了要被别人在高考中远远地抛下。
如果连上大学都在变得机会不均等,又如何能在社会竞争中“胜出”?以上的种种事实,让激昂的高考标语略显苍白。最大的问题出在哪里?它指向的,无疑还是高考本身的话题。时至今日,高考虽然整体上的公平性依然留存,但其自身的弊端也开始遮不住。形形色色的高考加分,防不胜防的高考移民,高考舞弊,乱象频出。尤为重要的是,城乡教育资源分布差距巨大,且在不断拉大。而在逐年加码的高考改革,更呈现出一种“重城市轻农村”的取向。当种种蚕食高考公信力的举措纠葛在一起,高考也就不那么公平,高考标语也只能催人黯然。
作为暂时没有替代品的向上流动渠道,读书还是有用的,高考仍未整体偏离其公平性的旨归,这是“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标语出现的深层情绪基础。但如何让高考可以持续实现社会的流动,不至于窒息社会发展的活力呢?在高考标语激起的舆论涟漪后,我们不能不省思这一点。无论如何,高考标语依旧是板结年代最后的励志想象,请以纠偏来呵护年轻人的想象。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