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凡入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4 06:32
  • 提问者网友:斑駁影
  • 2021-12-23 16:3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凡入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 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袭于身,乃通于天。以此治人,则膏雨甘露降矣,寒暑四时当矣。 齐桓公伐鲁,鲁人不敢轻战,去国五十里而封之。鲁请比关内侯以听,桓公许之。曹刿谓鲁庄公曰:“君宁死而又死乎?其宁生而又生乎?”庄公曰:“何谓也?”曹刿曰:“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是生而又生也;不听臣之言,国必灭亡,身必危辱,是死而又死也。”庄公曰:“请从。”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刿皆怀剑至于坛上。庄公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曰:“鲁国去境数百里,今去境五十里,亦无生矣。钧其死也,戮于君前。”管仲、鲍叔进,曹刿按剑当两陛之间曰:“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庄公曰:“封于汶则可,不则请死。”管仲曰:“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归而欲勿予。管仲曰:“不可。人特劫君而不盟,君不知,不可谓智;临难而不能勿听,不可谓勇;许之而不予,不可谓信。予之,虽亡地亦得信。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君犹得也。”夫九合①之而合,一匡之而听,从此生矣。管仲可谓能因物矣,虽失乎前,可谓后得之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信》) ①九合:指齐桓公多次盟会诸侯。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 赏:鉴别。 B.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 贞:纯正。 C.信而又信,重袭于身 袭:侵袭。 D.钧其死也,戮于君前 钧:通“均”,同样。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许之而不予,不可谓信 B.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君宁死而又死乎?其宁生而又生乎? C.鲁请比关内侯以听;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 D.听臣之言,国必广大;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总写君主讲求诚信的意义,只要有诚信的态度便可拥有、使用天地万物。 B.各种行业都要讲求诚信,以此来突出为人君者更须讲求诚信的道理。 C.以齐鲁的故事为例,说明只有讲求诚信才能赢得天下,获得最终的胜利。 D.本文采用正反论证等方法,讲道理,摆事实,反复强调君主须讲求诚信的道理。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部分用“/”断句。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特劫君而不盟,君不知,不可谓智;临难而不能勿听,不可谓勇;许之而不予,不可谓信。 (2)管仲可谓能因物矣,虽失乎前,可谓后得之矣。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荒野風
  • 2021-12-23 17:25
1.C.(袭:重复,积累。) 2.A.(A项两个“而”,均为转折连词,“却”“但是”。B项两个“其”,前“其”为表推测的副词,“恐怕”“大概”;后“其”为表选择的连词,“还是”。C项两个“以”,前“以”为连词,“来”“以便”;后“以”是介词,“用”“拿”。D项两个“之”,前“之”为结构助词,“的”;后“之”为代词,“它”指鲁国。) 3.A.(“只要有诚信的态度便可拥有、使用天地万物”的说法不合文意。原文只说“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即讲诚信可以控制“所及”之处。后文还有“制之而不用”“制之而用之”等论述。) 4.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5.(1)人家只是要劫持您,不是要订立盟约,可是您不知道,这不能叫做聪明;面临危难却不能不听任人家胁迫,这不能叫做勇敢:答应了人家却不还给人家土地,这不能叫做诚信。 (2)管仲可以说是能因势利导了,虽说前面有所失,可以说是后来终有所得了。 【古文阅读参考译文】 凡是君主一定要诚信。诚信再诚信,什么人不来亲附?诚信树立了,那么虚假的话就可以鉴别了。虚假的话可以鉴别,那么天地四方就都成为自己的了。诚信所达到的地方,就都能够控制了。能够控制却不加以利用,仍然会为他人所有;能够控制而又加以利用,才会为自己所有。为自己所有。那么天地间的事物就全都为自己所用了。 君臣不诚信,那么百姓就会批评指责,国家就不会安宁;做官不诚信,那么年少的就不敬畏年长的,地位尊贵的和地位低贱的就相互轻视;赏罚不诚信,那么百姓就容易犯法,不可以役使;结交朋友不诚信,那就会离散怨恨,不能相互亲近;各种工匠不诚信,那么制造器械就会粗劣作假,丹、漆等颜料就不纯正。可以跟它(诚信)一同开始,可以跟它(诫信)一起终结,可以跟它(诚信)一同尊贵显达,可以跟它(诚信)一同卑微困厄的,大概(恐怕)只有诚信吧!诚信了再诚信,(诚信)重叠在身上,就会与天意相通。靠这来治理人,那么滋润大地的雨水和甘露就会降下来,寒暑四季就会得当了。 齐桓公讨伐鲁国,鲁国人不敢轻率作战,离都城五十里封土为界。鲁国请求像齐的附庸大臣那样来听从齐国,桓公答应了。曹刿对鲁庄公说:“您是愿意死了又死呢,还是愿意生了又生?”庄公问:“什么意思?”曹刿说:“您听我的话,国土必定广大,自身必定安乐,这就是生了又生;不听我的话,国家必定灭亡,自身必然遭到危险耻辱,这就是死了又死。”庄公说:“我愿听从您的话。”于是第二天将要盟会时,庄公与曹刿都揣着剑到了土坛上。庄公左手抓住桓公,右手抽出剑来指着自己,说:“鲁国都城离边境几百里,如今离边境只有五十里,反正也没有生路了,同样是死,让我死在您面前。”管仲、鲍叔要上去,曹刿手按着剑挡在两阶之间说:“现在两国君主将另作商量,谁都不许上去!”庄公说:“在汶水封土为界就可以,不然的话就请求一死。”管仲(对桓公)说:“(这是)用土地保卫君主,不是用君主保卫领土,您还是答应了吧!”于是终于在汶水之南封土为界,跟鲁国订立了盟约。桓公回国以后想不还给鲁国土地,管仲说:“不可以。人家只是要劫持您,不是要订立盟约,可是您不知道,这不能叫做聪明;面临危难却不能不听任人家胁迫,这不能叫做勇敢;答应了人家却不还给人家土地,这不能叫做诚信。还给它土地,虽说失去了土地.也还能得到诚信的名声。用四百里土地就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诚信来,您还是有所得的。”桓公多次盟会诸侯而能成功,使天下一切都得到匡正而天下能听从,就由此产生出来了。管仲可以说是能因势利导了,虽说前面有所失,可以说是后来终有所得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12-23 19:03
这个解释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