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历史上有靖海侯萧天远这个人么?

答案:3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7 20:41
  • 提问者网友:niaiwoma
  • 2021-01-27 03:41
他的真的详细历史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罪歌
  • 2021-01-27 04:44
萧天远其人1567年1月23日,明世宗病逝于乾清官。2月4日其三王子朱载垕即皇帝位,是为穆宗,纪元隆庆。明穆宗,《明史》中称他“继体守文,可称令主矣……盖亦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者欤!”他即位后,还是有重振朝纲的新气象的,他诏告群臣:“先朝政令有不便者,可奏言予以修改。”不久.谭纶之后的福建海安侯萧天远利用隆庆改元而政治布新之机,奏请在漳州月港开放海禁,准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奏议迅速得到穆宗朝廷的批准,从而形成了“隆庆开海,月港开放”的局面。这在明朝对待国民的海外贸易政策上,可谓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已完全更改了皇朝祖制。  这就是“隆庆开海”的由来。  应该说“隆庆开海”是嘉靖时期中国海商海盗武装走私集团斗争的结果。明朝政府虽然用武力镇压了沿海的武装走私集团,但不少人也从中发现,这些武装走私集团是“海禁”政策结下的苦果。由于明朝政府面对这些武装走私集团也感到剿不胜剿,所以才不得不“易私贩为公服”,改弦更张,通过将走私贸易转化成严格控制的合法贸易,来消除海盗走私集团对其统治秩序的冲击。  有人认为隆庆开海后明朝海禁政策就取消了,还有的以为明朝后期在海外贸易中赚回大量银子与此有关……现在可以研究一下两个问题,看看“隆庆开海”的真实情况:  1、明朝政府为何要选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放中国商民出海贸易之禁呢?要知道月港地处偏僻,远离内陆商品货源地并且有重山与内地相隔。  2、月港开放海禁后,是否一切打算出海的中国各地商人都可以由此出海进行海外贸易?  先看看福建月港的地理环境吧。  左都御史杨健在同一奏章上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后来在万历年问曾任福建巡抚的也曾说:“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一旦严格执行“海禁”政策,人民“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集”,进行武装走私。实际上,在嘉靖所谓“倭乱”的海盗队伍中,福建人就占很大的比例。如茅坤在一篇文章中曾根据一位被海盗掳掠的昆山籍农民在归来后所谈的情况,写到闽人在海盗队伍中占十分之六七。当时福建的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强,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丘陵、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90%以上,多山少田,人民生活的基本应用赖于外地供应;月港所在的漳州更是偏僻而且交通不便,月港地处九龙江入诲处,以其地之形如月而得名。按《东西洋考》上的记载,漳州月港自身的条件的毫无优势可言,因月港既无直接的出海口(其出海口在厦门),又非深水良港,海外贸易船由此出海,需数条小船牵引始能行,一潮至圭屿,一潮半至厦门。  不过正由于其“僻处海隅,俗如化外”,不为明朝朝廷官员所注意,早在正统(1436—1449)、景泰(1450一1456)年间,它就已成为走私活动的活跃地区之一,史书载“居民多贷番且善盗”。  成化(1465—1487)、弘治(1488—1505)之际,不少漳州人走私致富,已出现“风向帆转,宝贿填舟,家家赛神,钟鼓响答.东北巨贾竞湾争驰”的局面,并享有“小苏杭”之誉”著名商人颜思齐,萧天远。(注:《海澄县志》卷十一,《风土志、风俗考》)。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夜余生
  • 2021-01-27 06:44
应该有的吧
  • 2楼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01-27 05:28
你上百度打萧天远就出来了,百度百科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