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十一月多少年一次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03:59
- 提问者网友:刺鸟
- 2021-01-03 08:01
闰十一月多少年一次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1-03 09:20
闰十一月多少年一次 晚上好! 19年七闰法,即19年之间设7个闰月。 闰四月、闰五月、闰六月的机会就多 闰正月、闰十一月和闰腊月极少。。。 最近的闰十一月在2033年十一月之后的闰十一月闰一月多少年才会出现一次? 他说的4年是阳历(公历)中的每四年设一个闰年.在阴历(农历)中是绝对没有闰一月的.在阴历中平均每三绩置一闰月,一般除了一月和十一,十二月不会闰其它都会闰.有闰月的年份有十三个月.闰十一月的年份 最近的闰十一月在2033年十一月之后的闰十一月。
要回答你的问题,先得弄清楚年、月、日是怎么来的。
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时间的第一个自然单位“日”,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带来了第二个计时单位“年”,月亮绕地球的运动为我们建立了第三个时间单位“月”。
我们知道,一个太阳回归年等于365.2422平太阳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朔望月)等于29.5306平太阳日。显然,年和月的长度并不正好是日的整数倍,这就给日常生活中的计时问题带来了一些麻烦。如何利用年、月、日这三个单位来计算时间的方法称为历法,其中包括一年的日数,一年中不同月份的日数如何确定,以及置闰的规律等内容。
在历法中,年和月的长度是日长的整数倍,它们不再是时间的自然单位,分别称为历年和历月。
阳历又称太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所定出来的历法。阳历的每一历年都接近于回归年。在一长时间内,历年的平均长度应尽可能与回归年相等。在这一前提下,每年划分为12个历月,它们没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因此,在阳历中,便采用与回归年最相近的整日数来计算年的长度,一年365日。
很明显,如果阳历的历年长度每年都为365日,那么由于每一历年比回归年长度短0.2422日,长此以往,差数不断积累,季节就会不断向后推迟。为了克服这一点,阳历规定设置闰年,闰年为366日,而把含有365日的年份称为平年。置闰的规则可用三句话来表示:非世纪年的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世纪年的公元年数能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其余的年份为平年。
阴历又称太阴历,是依据月亮运行的周期所定出的一种历法。制订阴历的原则是使每一历月都接近于朔望月,历月平均长度应等于朔望月。然后,使历年的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由于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阴历的历月是大月30日,小月29日,交替相间,以使历月平均长度接近于朔望月。当然,这样做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异。由于阴历的历年不能反映出季节的变化,和农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脱节,因而已很少为人所用。
我国沿用已久的农历并不是完全用阴历,也不是完全用阳历,而是两者并用。一方面,农历以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平均历月长度等于朔望月;另一方面,农历设置闰月以使历年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同时设置24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农历集阴、阳两历的特点于一身,所以称为阴阳历。
阴阳历的历月长度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0日,小月29日。农历规定,月初必合朔,月朔之日定为初一。月建的大小取决于合朔的日期,即根据两个月朔中所含的日数来决定。由于两个朔望月的长度并不正好为59天,因而一年中的大、小月数也不一定相等,有时可能连续出现两个大月或小月,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尽可能与朔望月相近,其剩余的差数则依靠闰月以及闰月月建的安排来调节。
朔望月和回归年是两个难以相合的周期,它们的余数都很零碎,而我国的农历却把作为阴、阳两历基础的这两个自然周期调和的十分成功。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发现,如果在19个阴历年中插入7个闰月,那么总长度便和19个阳历年长度几乎相等。这种“十九年七闰法”在古历中称为“闰章”。
农历的置闰规则,与节气有关。24节气又可分为节气和中气两大类,简称为节和气。古人从冬至起中气、节气相间安排,于是小寒为节气,大寒为中气,依次类推。一年共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一般情况每月各有一个中气和一个节气。每一中气都配定属于某月,不能混乱。
节气的定法有两种。古代历法采用的称为恒气,即按时间把一年等分为24份,每一节气平均得15天有余,所以又称平气。现代农历采用的称为定气......余下全文>>闰九月多少年一次 跟你分享一下:
今年有四奇:两头春、闰九月、元宵遇上情人节、384天
①两头春:今明两年立春都是2月4日,马年从2014年1月31日到2015年2月18日,有两个立春;
②一生难逢闰九月:本世纪只有这一次闰九月,下次是2109年;
③元宵节恰逢西方情人节,下次是2033年;
④共计384天,比蛇年多29天。
按这个规律,那可是95年啊,也就是只能遇到这一次了!
闰月,阴历以月球绕地球定历法,每年和回归年的 365 日5 时 48 分 46 秒相差约 10 日 21 时,积以置闰,所以每三年要闰一个月,每五年闰两个月,每十九年闰七个月。这样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称为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 。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历中以朔月的长度29.5306日为1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需要置闰,使阴阳历各个月份和天象物候保持对应的关系。我国古六历中用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19年闰7个月的闰月法,每逢闰年所加的月便称为“闰月”。闰月放在一年的年终:
秦代和西汉初期使用的《颛项历》,以十月为岁首,把九月做为年终,闰月就放在九月之后,而称为“后九月”。到了西汉初制定太初历时,把闰月分插在一年的各月,并规定以没有中气的那几个月作为闰月,月序仍用上个月的月序,只要称其为“闰某月”。这一置闰规则在采用平气的历法中最合理的。到清代的时宪历时,则改用定气注历,如继续单纯以没有中心置闰的规则,有可能一年要置两个闰月。因此,又补充规定:以两次冬至之间包含有13个月的定为闰年,闰年的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定为闰月。这一规则一直沿用至今。闰年中以闰四、五、六月最多,闰九、十月最少,闰十一月、十二月和正月则不会出现多少年一次闰九月? 多少年闰一次不知道,你可以看看这个【今年有四奇:两头春、闰九月、元宵遇上情人节、384天】①两头春:今明两年立春都是2月4日,马年从2014年1月31日到2015年2月18日,有两个立春;②一生难逢闰九月:本世纪只有这一次闰九月,下次是2109年;③元宵节恰逢西方情人节,下次是2033年;④共计384天,比蛇年多29天。关于闰月份是多时间一次? 十九年加7个闰月,农历一个月就是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固定推算好的。此外又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了24节气,24节气其实是阳历性质的,其中有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阳历每月的第二个节气叫中气。两个中气之间平均间隔比一个农历月时间长,因此农历日子慢慢推移,到一定时间会有一个农历月完整夹在两个中气之间,这个农历月不包含任何一个中气,只有一个节气。这个月就定为闰月。它前面一个月是几月,这个月就是润几月。一般正月在阳历1月分的肯定是有闰月的年份。从这个冬至(不含)到下一个冬至日(含)有13个朔日,那么这个年周期肯定会有两个朔之间没有中气,所以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是闰月。冬天因为地球在近日点,运动速度快,两个中气间隔时间短,有时候还没有一个农历月长。所以闰十二月、闰一月几乎没有,至少在我们有生之年是看不到的。闰九月、十月、十一月几率也是百年一遇,但是很幸运,1984年闰十,2014年闰九,2033年闰十一。此外闰二月到闰八月我们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基本都遇过了,2004闰二,1993闰三,2001、2012闰四,1990、1998、2009闰五, 1987、2017闰六, 2006闰七, 1995闰八闰月是怎样算的?多少年一闰? 概念:
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阴阳历以朔望月的长度(29.5306日)为一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月,同回归年(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故顺置闰,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二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叫“闰某月”。《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孔传:“一岁有馀十二日,未盈三岁足得一月,则置闰焉。”《左传.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政也,何以为民?”
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住: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546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果不注意,大概很多人认为“闰月”与“闰年”是一个意思,其实不然,虽说只是一字之差,所包含的意思却相差很远。
“闰年”。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365天,其实是个约数,准确的数字应是365.2422日。那么一年365天,就与实际的一年相差O.2422日,这样四年之后就比实际的一年少了近一天。为了弥补这个差值,历法中规定,4年设一闰,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另附加规定,凡遇世纪年(末尾数字为两个零的年份),必然被400所整除才算闰年。如1996年即闰年,2000年也是闰年,而1700年则不是闰年。阳历闰年的二月有29天,2月29日为闰日,阳历闰年有366天。也就是说阳历闰年的二月不叫闰二月,闰月为农历所特有。
现在再来说“闰月”。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一年就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关于中国的农历,许多人存在着误解,常常把农历混同于阴历。
世界上的历法共有三类:一类是阳历,就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年的月数和月的日数可人为规定;一类是阴历,就是以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只有年的月数可以人为地规定;第三类是阴阳合历,就是以月球平均绕地球转一周的时间为一月,但通过设置闰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数又与地球平均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如中国的农历、藏历。
所以,中国的农历并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农历中的阴历成份和阳历成份各有用处。阴历可以指明月亮的盈亏,还可以预告潮汐的大小。
阳历的用处更大,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它表明了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最适合指导农事活动,因此作为阴阳合历的中国传统历法才叫做农历。所以,农历并不等同于阴历,如果把农历称为阴历就不妥当了。
太阳、月亮是人们挂在天上的日历。年复一年,地球围绕着太阳不停运转,地球上的万物也在日月轮回中生息繁衍。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余下全文>>润十二月多少年一次 100
要回答你的问题,先得弄清楚年、月、日是怎么来的。
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时间的第一个自然单位“日”,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带来了第二个计时单位“年”,月亮绕地球的运动为我们建立了第三个时间单位“月”。
我们知道,一个太阳回归年等于365.2422平太阳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朔望月)等于29.5306平太阳日。显然,年和月的长度并不正好是日的整数倍,这就给日常生活中的计时问题带来了一些麻烦。如何利用年、月、日这三个单位来计算时间的方法称为历法,其中包括一年的日数,一年中不同月份的日数如何确定,以及置闰的规律等内容。
在历法中,年和月的长度是日长的整数倍,它们不再是时间的自然单位,分别称为历年和历月。
阳历又称太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所定出来的历法。阳历的每一历年都接近于回归年。在一长时间内,历年的平均长度应尽可能与回归年相等。在这一前提下,每年划分为12个历月,它们没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因此,在阳历中,便采用与回归年最相近的整日数来计算年的长度,一年365日。
很明显,如果阳历的历年长度每年都为365日,那么由于每一历年比回归年长度短0.2422日,长此以往,差数不断积累,季节就会不断向后推迟。为了克服这一点,阳历规定设置闰年,闰年为366日,而把含有365日的年份称为平年。置闰的规则可用三句话来表示:非世纪年的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世纪年的公元年数能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其余的年份为平年。
阴历又称太阴历,是依据月亮运行的周期所定出的一种历法。制订阴历的原则是使每一历月都接近于朔望月,历月平均长度应等于朔望月。然后,使历年的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由于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阴历的历月是大月30日,小月29日,交替相间,以使历月平均长度接近于朔望月。当然,这样做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异。由于阴历的历年不能反映出季节的变化,和农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脱节,因而已很少为人所用。
我国沿用已久的农历并不是完全用阴历,也不是完全用阳历,而是两者并用。一方面,农历以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平均历月长度等于朔望月;另一方面,农历设置闰月以使历年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同时设置24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农历集阴、阳两历的特点于一身,所以称为阴阳历。
阴阳历的历月长度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0日,小月29日。农历规定,月初必合朔,月朔之日定为初一。月建的大小取决于合朔的日期,即根据两个月朔中所含的日数来决定。由于两个朔望月的长度并不正好为59天,因而一年中的大、小月数也不一定相等,有时可能连续出现两个大月或小月,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尽可能与朔望月相近,其剩余的差数则依靠闰月以及闰月月建的安排来调节。
朔望月和回归年是两个难以相合的周期,它们的余数都很零碎,而我国的农历却把作为阴、阳两历基础的这两个自然周期调和的十分成功。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发现,如果在19个阴历年中插入7个闰月,那么总长度便和19个阳历年长度几乎相等。这种“十九年七闰法”在古历中称为“闰章”。
农历的置闰规则,与节气有关。24节气又可分为节气和中气两大类,简称为节和气。古人从冬至起中气、节气相间安排,于是小寒为节气,大寒为中气,依次类推。一年共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一般情况每月各有一个中气和一个节气。每一中气都配定属于某月,不能混乱。
节气的定法有两种。古代历法采用的称为恒气,即按时间把一年等分为24份,每一节气平均得15天有余,所以又称平气。现代农历采用的称为定气......余下全文>>闰九月多少年一次 跟你分享一下:
今年有四奇:两头春、闰九月、元宵遇上情人节、384天
①两头春:今明两年立春都是2月4日,马年从2014年1月31日到2015年2月18日,有两个立春;
②一生难逢闰九月:本世纪只有这一次闰九月,下次是2109年;
③元宵节恰逢西方情人节,下次是2033年;
④共计384天,比蛇年多29天。
按这个规律,那可是95年啊,也就是只能遇到这一次了!
闰月,阴历以月球绕地球定历法,每年和回归年的 365 日5 时 48 分 46 秒相差约 10 日 21 时,积以置闰,所以每三年要闰一个月,每五年闰两个月,每十九年闰七个月。这样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称为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 。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历中以朔月的长度29.5306日为1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需要置闰,使阴阳历各个月份和天象物候保持对应的关系。我国古六历中用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19年闰7个月的闰月法,每逢闰年所加的月便称为“闰月”。闰月放在一年的年终:
秦代和西汉初期使用的《颛项历》,以十月为岁首,把九月做为年终,闰月就放在九月之后,而称为“后九月”。到了西汉初制定太初历时,把闰月分插在一年的各月,并规定以没有中气的那几个月作为闰月,月序仍用上个月的月序,只要称其为“闰某月”。这一置闰规则在采用平气的历法中最合理的。到清代的时宪历时,则改用定气注历,如继续单纯以没有中心置闰的规则,有可能一年要置两个闰月。因此,又补充规定:以两次冬至之间包含有13个月的定为闰年,闰年的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定为闰月。这一规则一直沿用至今。闰年中以闰四、五、六月最多,闰九、十月最少,闰十一月、十二月和正月则不会出现多少年一次闰九月? 多少年闰一次不知道,你可以看看这个【今年有四奇:两头春、闰九月、元宵遇上情人节、384天】①两头春:今明两年立春都是2月4日,马年从2014年1月31日到2015年2月18日,有两个立春;②一生难逢闰九月:本世纪只有这一次闰九月,下次是2109年;③元宵节恰逢西方情人节,下次是2033年;④共计384天,比蛇年多29天。关于闰月份是多时间一次? 十九年加7个闰月,农历一个月就是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固定推算好的。此外又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了24节气,24节气其实是阳历性质的,其中有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阳历每月的第二个节气叫中气。两个中气之间平均间隔比一个农历月时间长,因此农历日子慢慢推移,到一定时间会有一个农历月完整夹在两个中气之间,这个农历月不包含任何一个中气,只有一个节气。这个月就定为闰月。它前面一个月是几月,这个月就是润几月。一般正月在阳历1月分的肯定是有闰月的年份。从这个冬至(不含)到下一个冬至日(含)有13个朔日,那么这个年周期肯定会有两个朔之间没有中气,所以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是闰月。冬天因为地球在近日点,运动速度快,两个中气间隔时间短,有时候还没有一个农历月长。所以闰十二月、闰一月几乎没有,至少在我们有生之年是看不到的。闰九月、十月、十一月几率也是百年一遇,但是很幸运,1984年闰十,2014年闰九,2033年闰十一。此外闰二月到闰八月我们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基本都遇过了,2004闰二,1993闰三,2001、2012闰四,1990、1998、2009闰五, 1987、2017闰六, 2006闰七, 1995闰八闰月是怎样算的?多少年一闰? 概念:
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阴阳历以朔望月的长度(29.5306日)为一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月,同回归年(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故顺置闰,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二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叫“闰某月”。《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孔传:“一岁有馀十二日,未盈三岁足得一月,则置闰焉。”《左传.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政也,何以为民?”
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住: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546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果不注意,大概很多人认为“闰月”与“闰年”是一个意思,其实不然,虽说只是一字之差,所包含的意思却相差很远。
“闰年”。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365天,其实是个约数,准确的数字应是365.2422日。那么一年365天,就与实际的一年相差O.2422日,这样四年之后就比实际的一年少了近一天。为了弥补这个差值,历法中规定,4年设一闰,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另附加规定,凡遇世纪年(末尾数字为两个零的年份),必然被400所整除才算闰年。如1996年即闰年,2000年也是闰年,而1700年则不是闰年。阳历闰年的二月有29天,2月29日为闰日,阳历闰年有366天。也就是说阳历闰年的二月不叫闰二月,闰月为农历所特有。
现在再来说“闰月”。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一年就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关于中国的农历,许多人存在着误解,常常把农历混同于阴历。
世界上的历法共有三类:一类是阳历,就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年的月数和月的日数可人为规定;一类是阴历,就是以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只有年的月数可以人为地规定;第三类是阴阳合历,就是以月球平均绕地球转一周的时间为一月,但通过设置闰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数又与地球平均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如中国的农历、藏历。
所以,中国的农历并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农历中的阴历成份和阳历成份各有用处。阴历可以指明月亮的盈亏,还可以预告潮汐的大小。
阳历的用处更大,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它表明了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最适合指导农事活动,因此作为阴阳合历的中国传统历法才叫做农历。所以,农历并不等同于阴历,如果把农历称为阴历就不妥当了。
太阳、月亮是人们挂在天上的日历。年复一年,地球围绕着太阳不停运转,地球上的万物也在日月轮回中生息繁衍。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余下全文>>润十二月多少年一次 100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