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杜甫几点出生的?

答案:6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9 02:35
  • 提问者网友:难遇难求
  • 2021-05-18 03:57

杜甫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05-18 04:09

那个年代没钟的,也不是用现在的时间计算的,所以杜甫自己也不知道!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中国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死于耒阳市。今耒阳有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
  杜甫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父亲杜闲有奉天令一职。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鸠书
  • 2021-05-18 07:42

杜甫 公元712年,酉时

  • 2楼网友:掌灯师
  • 2021-05-18 07:08

从宋人吕大防《少陵年谱》以来,大多数学者认为杜甫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享年59岁。清末学者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首次对吕大防说提出质疑,他认为:"按老杜绝笔当在《风疾伏枕》一首。……《耒阳阻水》当在五年春夏之交,《风疾书怀》在其冬,其夏《舟中苦热》已有'耻以风疾辞,胡然泊江岸'之句,则杜公之卒必在大历六年。"

陈氏此说提出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未有人响应。本世纪较早认同此说并对之补证的学者是丘良任。他先后撰写了《杜甫湘江诗月谱》、《杜甫之死及其生卒年考辨》,对杜甫的生卒年予以再考,以证陈说之不误。其中前文主要以作品逐月编次的方式,得出杜甫大历五年冬尚在长沙的结论;后文则据《资治通鉴》,认为杜甫的《献三大礼赋》写于天宝十载,又其中有"行四十载"之语,则杜甫当生于先天二年,以此年下数元稹所说的杜甫享年59岁,则杜甫必卒于大历六年而非大历五年。

在任文发表后不久,王辉斌也相继撰文对杜甫的卒年重新考察。他在《杜甫卒年新考》中也认为杜甫大历六年仍健在人世,其主要论据是:(1)大历六年春,刘长卿在湖南与杜甫曾赠诗同送"韦赞善"至岭南;(2)卢岳大历五年秋护送韦之晋灵柩至京师后,于翌年夏不曾返长沙,杜甫斯时曾以诗寄怀之;(3)萧十二(一本作萧二十)牧守长沙事在大历六年春后,杜甫于潭州曾写诗求其"一起辙中鳞";(四)《风疾舟中》的"三霜楚户砧"所指为大历四年、五年、六年。后来,王辉斌又撰《杜甫〈风疾舟中〉诗新说》对《风疾舟中》为绝笔说进行质疑,认为其作年在大历六年冬,题旨则是因辛京杳牧潭的胡作非为而发。翌年春,辛京杳被召还长安,萧十二继其任,杜甫以诗赠萧,说明其卒年当在大历七年的春天。

除此以外,四川文史馆编《杜甫年谱》还对杜甫出生的具体时日进行了考订,他们认为杜甫当生于先天元年(公元712年)的正月一日。但萧涤非《杜甫研究》和陈贻焮《杜甫评传》均认为此说不可信。

至于什么时辰 早已不可考究 只有九泉之下的他才知道

  • 3楼网友:青灯有味
  • 2021-05-18 05:46
你这个是啥问题?脑筋急转弯?
  • 4楼网友:神也偏爱
  • 2021-05-18 05:10

晚上10点半

  • 5楼网友:摆渡翁
  • 2021-05-18 04:54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