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黄帝的师父是个叫广成子的~求关于他的东东~
答案:4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5 10:41
- 提问者网友:山高云阔
- 2021-11-14 13:46
传说中黄帝的师父是个叫广成子的~求关于他的东东~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污到你湿
- 2021-11-14 14:02
广成子是元始天尊的弟子.
在我国道教中名声赫赫,据说也确有其人,在<封神演义>原著中他是玉虚宫第一位击金钟的首仙,也就是十二仙之首,他的番天印极为厉害,因为给了徒弟殷郊,自己也没办法收伏,出动了四色仙旗才算搞定,这位道兄的运气不太好,收个徒弟不听话后来只好自己动手送徒弟上了封神台,打死了火灵圣母上碧游宫去被截教门人愤恨,只好连进了碧游宫见了通天教主三次才算出了门。
广成子据说是黄帝的师傅,是远古仙人,是在混沌刚成之时就成了正身。
-------------------------------------------------------
昆仑,即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地理观念上的昆仑山,指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古代神话的西方昆仑,是汉以前地理上的昆仑一名与传说中昆仑的结合。
昆仑由神话世界变为仙境,有一个过程。如《西次三经》说,昆仑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那里除了有九尾虎身的陆吾神守护之外,还有一种长了四只角,有些像羊的兽,名土鳞,能吃人;那上面的鸟,样子如蜂,却大得如鸳鸯。有一种开黄花结红果的树,果子味道如李,无核,名叫沙棠,吃了能御水而不溺死。这明明是怪异的神话世界。同样是昆仑,在《淮南子·地形训》则是别一样景状:
……昆仑……有增城九重(一层比一层高的城池〉,其高万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王千好在其东,绛树〈赤色玉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承受不死药之器〉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纳不周之风。倾宫〈占一顷地之宫〉、旋室(用玉所饰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阖阅之中。疏圃之池,浸浸黄水(疑为泉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为丹水〈赤色水〉,饮之不死。仙界所需之物,这里应有尽有,有不死树、不死药、不死水等等。装饰以玉为基本材料,异兽之类已无踪影,纯属于理想的仙境。据说,早期仙人,不必修炼,只要吃些以上的不死之物便可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传说黄帝吃的是一种沸沸汤汤的玉膏,从神话英雄变成了仙界首领。昆仑已非昔日可比,俨然是仙人的老家。
传说中的昆仑,既高且大,为中央之极,也是连接天地的天柱,仙人万一还想上天,这是绝妙的歇脚之处。昆仑又是黄河之源,黄河是母亲河,古人出于这种崇拜心理,将昆仑由神山转化为仙山便顺理成章。
昆仑山在神话中有了崇高的地位,《山海经·海内西经》说,它是海内最高的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昆仑山方圆800里,高达七、八千丈。上面长着一种木禾,高四丈,粗够五个人合抱的。山的每一面有九口井,每口井都用玉石(按:古人所说玉石,并不是如代指的真正的玉,即优质石〉作栏杆。每一面又有丸道几每道门都有开明兽在那里看守着。开明兽是什么样子,是位半人半兽的神,身躯有1虎那么大,九个头,长得都是人面,向着东方,立在昆仑山上。昆仑山是百神所在的地方。
昆仑山与古代的夏、周、羌几个民族的活动都有联系,在古代神话中的地位,类似于希腊神话的奥林匹斯山。《山海经》提到过几十座山,昆仑山雄踞为冠。它作为天帝的都城,自然被天帝所统治。据说,这位天帝便是黄帝。黄帝派去管理昆仑山的神叫陆吾,也是半人半兽形,人的面孔,虎身虎爪,长了九条尾巴。(见《西山经》)民间神话中昆仑山上的主角是穆王,他乘坐八匹马拉的车子与西王母为爱而相会。周代穆王继位时已经50岁了,在位55年而崩,是古代的长寿帝王。也许因为他长寿,后世便有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到了帝台的西王母;有的说穆王西巡,有僵师求见z有的说他与西王母一同成仙而去等等。
偃师是一位能工巧匠,他所做的人跟真人一样,能唱能舞,受到穆王的称赞①,便把他带回了皇宫。穆王西行,还有人向他献一尺长的玉刀,切玉如切泥;有献夜光杯的;又传说,连雨三月,穆王吹起了笛子将雨止住……总之,这不是历史上的那位穆王,而是一位奇遇奇事不断的传说化了的帝王。他最大的奇遇是与西王母的会见。他对西王母毕恭毕敬,手执白圭和玄璧,献上彩色丝带三百纯。西王母设宴款待,双方用歌对答。穆王离开后,走到〔龠yǎn演〕山之上,把这段会面的事用铭文刻在那里,并改名为“西王母之山”。(见《穆天子传》、《十洲记》、《拾遗记》等〉后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穆天子仙化,说他与西王母吃一种黑枣,这种枣一百年才熟一次果实,有二尺长。又说他与西王母欢歌以后,升云而去,或西王母亲自到穆王之宫,一同升云而去。这其间,已经是神话与后世道教神仙可成思想的混合体。
在我国道教中名声赫赫,据说也确有其人,在<封神演义>原著中他是玉虚宫第一位击金钟的首仙,也就是十二仙之首,他的番天印极为厉害,因为给了徒弟殷郊,自己也没办法收伏,出动了四色仙旗才算搞定,这位道兄的运气不太好,收个徒弟不听话后来只好自己动手送徒弟上了封神台,打死了火灵圣母上碧游宫去被截教门人愤恨,只好连进了碧游宫见了通天教主三次才算出了门。
广成子据说是黄帝的师傅,是远古仙人,是在混沌刚成之时就成了正身。
-------------------------------------------------------
昆仑,即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地理观念上的昆仑山,指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古代神话的西方昆仑,是汉以前地理上的昆仑一名与传说中昆仑的结合。
昆仑由神话世界变为仙境,有一个过程。如《西次三经》说,昆仑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那里除了有九尾虎身的陆吾神守护之外,还有一种长了四只角,有些像羊的兽,名土鳞,能吃人;那上面的鸟,样子如蜂,却大得如鸳鸯。有一种开黄花结红果的树,果子味道如李,无核,名叫沙棠,吃了能御水而不溺死。这明明是怪异的神话世界。同样是昆仑,在《淮南子·地形训》则是别一样景状:
……昆仑……有增城九重(一层比一层高的城池〉,其高万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王千好在其东,绛树〈赤色玉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纯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横(承受不死药之器〉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纳不周之风。倾宫〈占一顷地之宫〉、旋室(用玉所饰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阖阅之中。疏圃之池,浸浸黄水(疑为泉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为丹水〈赤色水〉,饮之不死。仙界所需之物,这里应有尽有,有不死树、不死药、不死水等等。装饰以玉为基本材料,异兽之类已无踪影,纯属于理想的仙境。据说,早期仙人,不必修炼,只要吃些以上的不死之物便可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传说黄帝吃的是一种沸沸汤汤的玉膏,从神话英雄变成了仙界首领。昆仑已非昔日可比,俨然是仙人的老家。
传说中的昆仑,既高且大,为中央之极,也是连接天地的天柱,仙人万一还想上天,这是绝妙的歇脚之处。昆仑又是黄河之源,黄河是母亲河,古人出于这种崇拜心理,将昆仑由神山转化为仙山便顺理成章。
昆仑山在神话中有了崇高的地位,《山海经·海内西经》说,它是海内最高的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昆仑山方圆800里,高达七、八千丈。上面长着一种木禾,高四丈,粗够五个人合抱的。山的每一面有九口井,每口井都用玉石(按:古人所说玉石,并不是如代指的真正的玉,即优质石〉作栏杆。每一面又有丸道几每道门都有开明兽在那里看守着。开明兽是什么样子,是位半人半兽的神,身躯有1虎那么大,九个头,长得都是人面,向着东方,立在昆仑山上。昆仑山是百神所在的地方。
昆仑山与古代的夏、周、羌几个民族的活动都有联系,在古代神话中的地位,类似于希腊神话的奥林匹斯山。《山海经》提到过几十座山,昆仑山雄踞为冠。它作为天帝的都城,自然被天帝所统治。据说,这位天帝便是黄帝。黄帝派去管理昆仑山的神叫陆吾,也是半人半兽形,人的面孔,虎身虎爪,长了九条尾巴。(见《西山经》)民间神话中昆仑山上的主角是穆王,他乘坐八匹马拉的车子与西王母为爱而相会。周代穆王继位时已经50岁了,在位55年而崩,是古代的长寿帝王。也许因为他长寿,后世便有周穆王游行四海,见到了帝台的西王母;有的说穆王西巡,有僵师求见z有的说他与西王母一同成仙而去等等。
偃师是一位能工巧匠,他所做的人跟真人一样,能唱能舞,受到穆王的称赞①,便把他带回了皇宫。穆王西行,还有人向他献一尺长的玉刀,切玉如切泥;有献夜光杯的;又传说,连雨三月,穆王吹起了笛子将雨止住……总之,这不是历史上的那位穆王,而是一位奇遇奇事不断的传说化了的帝王。他最大的奇遇是与西王母的会见。他对西王母毕恭毕敬,手执白圭和玄璧,献上彩色丝带三百纯。西王母设宴款待,双方用歌对答。穆王离开后,走到〔龠yǎn演〕山之上,把这段会面的事用铭文刻在那里,并改名为“西王母之山”。(见《穆天子传》、《十洲记》、《拾遗记》等〉后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穆天子仙化,说他与西王母吃一种黑枣,这种枣一百年才熟一次果实,有二尺长。又说他与西王母欢歌以后,升云而去,或西王母亲自到穆王之宫,一同升云而去。这其间,已经是神话与后世道教神仙可成思想的混合体。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duile
- 2021-11-14 17:41
兄弟,妄加猜测是无益的。还是好好看蛮荒记的连载吧!
- 2楼网友:动情书生
- 2021-11-14 16:59
广成子
广成子在我国道教中名声赫赫,据说也确有其人,他是玉虚宫第一位击金钟的首仙,也就是十二仙之首,他的番天印极为厉害,因为给了徒弟殷郊,自己也没办法收伏,出动了四色仙旗才算搞定,这位道兄的运气不太好,收个徒弟不听话后来只好自己动手送徒弟上了封神台,打死了火灵圣母上碧游宫去被截教门人愤恨,只好连进了碧游宫见了通天教主三次才算出了门。
广成子在我国道教中名声赫赫,据说也确有其人,他是玉虚宫第一位击金钟的首仙,也就是十二仙之首,他的番天印极为厉害,因为给了徒弟殷郊,自己也没办法收伏,出动了四色仙旗才算搞定,这位道兄的运气不太好,收个徒弟不听话后来只好自己动手送徒弟上了封神台,打死了火灵圣母上碧游宫去被截教门人愤恨,只好连进了碧游宫见了通天教主三次才算出了门。
- 3楼网友:毛毛
- 2021-11-14 15:36
广成子
--------------------------------------------------------------------------------
广成子传为黄帝时人,居崆峒山石室中,千二百岁不尝衰老。其传说首见于《庄子
·在宥》,其后之《神仙传》《广黄帝本行记》《仙苑编珠》《三洞群仙录》《历世真
仙体道通鉴》和《消摇墟经》等均有所载。《庄子·在宥》云:黄帝“闻广成子在于空
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
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
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
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哉?’”于是黄帝闲居三月,
不问政事,然后再见广成子,问以修身之道。广成子告以“至道”,曰:“至道之精,
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
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
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年矣,吾形未常衰。”接着,广成子对“至道”
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
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故余将去汝,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人其尽
死,而我独存乎!”①其实,这是庄子借广成子之口,发挥自己对“至道之精”和“修
身”的见解。
后出之书又有广成子向黄帝授书、授药的故事。葛洪谓黄帝“过崆峒,从广成子受
《自然之经》”②又称:“昔圆丘多大蛇,又生好药,黄帝将登焉,广成子教之佩雄黄,
而众蛇皆去。”③《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则称广成子“一号力默子,作《道成经》七十
卷”,“授帝《阴阳经》”。④唐代著名道士杜光庭又把广成子说成是老子或其化身,
将黄帝置于老子弟子之列。
他在《道德真经广圣义》中称:“黄帝时,老君为广成子,为帝说《道德经》及五
茄之法。”⑤又谓,“黄帝时,老君号广成子,居崆峒山,黄帝诣而师之,为说《道戒
经》,教以理身之道,黄帝修之,白日升天。”⑥传说中广成子隐居修道之地在崆峒山
(在今河南临汝),“即黄帝访道地,广成子所隐也。其颠洞穴如盎,将有大风雨,则
白犬自穴出,田夫以为候。亦名山曰玉犬峰。”⑦但广成子升仙之所,则未见诸文字。
注:
① 以上所引见《庄子集释》第2册379~384页,中华书局,1982年
②③ 《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324页,第304页,中华书局,1985年
④⑤⑥ 《道藏》第5册112页,第14册340页,319~320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
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⑦ 《广博物志》卷五引《三水小牍》
--------------------------------------------------------------------------------
广成子传为黄帝时人,居崆峒山石室中,千二百岁不尝衰老。其传说首见于《庄子
·在宥》,其后之《神仙传》《广黄帝本行记》《仙苑编珠》《三洞群仙录》《历世真
仙体道通鉴》和《消摇墟经》等均有所载。《庄子·在宥》云:黄帝“闻广成子在于空
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
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
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
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哉?’”于是黄帝闲居三月,
不问政事,然后再见广成子,问以修身之道。广成子告以“至道”,曰:“至道之精,
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
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
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年矣,吾形未常衰。”接着,广成子对“至道”
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
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
故余将去汝,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人其尽
死,而我独存乎!”①其实,这是庄子借广成子之口,发挥自己对“至道之精”和“修
身”的见解。
后出之书又有广成子向黄帝授书、授药的故事。葛洪谓黄帝“过崆峒,从广成子受
《自然之经》”②又称:“昔圆丘多大蛇,又生好药,黄帝将登焉,广成子教之佩雄黄,
而众蛇皆去。”③《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则称广成子“一号力默子,作《道成经》七十
卷”,“授帝《阴阳经》”。④唐代著名道士杜光庭又把广成子说成是老子或其化身,
将黄帝置于老子弟子之列。
他在《道德真经广圣义》中称:“黄帝时,老君为广成子,为帝说《道德经》及五
茄之法。”⑤又谓,“黄帝时,老君号广成子,居崆峒山,黄帝诣而师之,为说《道戒
经》,教以理身之道,黄帝修之,白日升天。”⑥传说中广成子隐居修道之地在崆峒山
(在今河南临汝),“即黄帝访道地,广成子所隐也。其颠洞穴如盎,将有大风雨,则
白犬自穴出,田夫以为候。亦名山曰玉犬峰。”⑦但广成子升仙之所,则未见诸文字。
注:
① 以上所引见《庄子集释》第2册379~384页,中华书局,1982年
②③ 《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324页,第304页,中华书局,1985年
④⑤⑥ 《道藏》第5册112页,第14册340页,319~320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
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⑦ 《广博物志》卷五引《三水小牍》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