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学生评价的功能有】文学评价有什么特点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5 02:35
  • 提问者网友:美人性情
  • 2021-02-24 13:54
【学生评价的功能有】文学评价有什么特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duile
  • 2021-02-24 14:54
【答案】   运用一定的观点和标准对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所作的评论.由于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复杂性,文学批评可以采用历史的、道德的、美学的、心理的等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第一步,弄清作品的作者是谁,他一般写作的风格是什么,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感情
    的推测(这方法一般用在诗歌鉴赏上)
    第二步,弄清作品的写作背景,如此才能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以及其中所写的某些
    意象是象征什么
    第三步,把握文章脉络,分析它的结构
    第四步,赏析写作的手法,和其表达效果
    第五步,作品的语言特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时,总是带有一定感情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文学作品(无论是一首诗,一篇散文,还是一部小说,一出戏)总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创作的,一个作家的创作又总是充满了强烈的感情并常常和想象结合在一起,可见其具有陶情娱性的功能,具有学习鉴赏的必要性.只有通过理解、感受、体验、评价才能再现创作的美,才能重温作者丰富的感情世界.
    一、是否促使学生真正、透彻地理解文学作品的中心
    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课堂上老师仅通过“你们懂了吗?”或“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那样会毫无意义.而应着重于学生是否能根据所学去解释有关的现象和问题,并看他们是否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中去.当然评价的中心应转移至理解的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我们所说的“贵在得法”就体现在教师如何做好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和指导者,如何促使学生透彻地理解中心.
    首先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正如《新课标》中所说:“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而传统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进行的,而大部分问题都是质量不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机械问题,甚至只是教师课前安排的仅是达到预期答案的内容,自然分析出来的见解知识如课本所言,这样的理解过于死板,这样的教学课堂显然是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这样的学生自然也无法有所创造.
    其次,教师应该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这更易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教学《黄鹤楼送别》(苏教版第九册)中,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友人已乘舟远去,而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只见滚滚江水流向天边.教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李白傻吗?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通过常识与特殊景况的对比分析,学生能够得出,这样看起来比较傻的举动恰恰能体现出李白对友人的友谊之深.
    二、是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文学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总是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着作者的审美理想,所以当人们欣赏文学作品时,就会像直接接触生活那样,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受.鲁迅先生不就说过:“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当然,它给予读者的影响和感受并不是读者一下子就能接受的.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研究表明: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由于个人的经验和经验的理念不同,因此对世界的理解也不同.用这样的观点来看,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该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会产生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表达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切不可像传统教学那样讲究丝丝入扣.如果为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亲身体会人物形象,即使上课并未像自己设计的那样,即使板书不那么美观,甚至允许学生并不整齐的板书,那又何尝不可呢?
    三、是否组织学生多渠道、全方位地体验文学作品的情感
    文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不拘一格.体验就是要用手段去体验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用自己的声音、动作、神态去再现文学.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真切地去体验,与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呢?那就需要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传统的教学中,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学了才去做,才去解决有关问题.其实不然,先鼓励学生去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可能还要查阅相关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知识,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概括和提炼,使学得的知识,获得的体验更明确、更系统.
    四、是否进行合作、探究地评价文学作品的特色
    《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所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除了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以外,也应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多让学生已占有的课内外资料,形成自己的看法,以成果的形式相互交流与展示,在合作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认识,在相互探究的过程中完善对作品的理解.插秧式的编排座位应一去不复返,因为那样每个孩子只能是相互孤立的,个体化的,他们虽然努力地去理解老师所说的内容,去记黑板上的材料,却不能真正学会评价.多给学生交流、倾听、解释、思考他人的观点以及进行反思,那样会让学生真正学会评价文学作品的内涵以及特色.
    总之,在理解、感受、体验、评价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过程的真实性以及探究的合作性无疑是摆脱传统评价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相信这样的评价方法也会给文学作品的阅读带来“柳暗花明”的效果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第幾種人
  • 2021-02-24 15:16
正好我需要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