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使我终生难忘的数学课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12:58
  • 提问者网友:姑娘长的好罪过
  • 2021-03-23 04:5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使我终生难忘的数学课  孙老师的课与众不同,不但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讲授方法——解题和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数学,对其他学科也大有裨益。他的最大特点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学科间的交织。  孙老师的第一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动不动地站在讲台上问大家:“我是不是静止的?”我举手回答:“您是静止的,但是您的心在跳动。”无知的我还在心里沾沾自喜,殊不知我的回答引起了全班哄堂大笑——大家都明白他为什么问这个问题,而我却不知道。孙老师没有笑,更没有指责,他把问题提得严谨了:“好,现在不说我了,我们来看这枝粉笔。”说着,他把粉笔稳稳地立在面前,“你说它是静止的吗?”“不能这么讲,因为地球还在转动。”我回答说。对于五年级的我来说,能想到这一层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孙老师随后的讲解使我明白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要对一个特定的参考物而言。孙老师通过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要多角度看问题,不要拘泥于一点,只有经常改变观察点,才能把问题看清楚,看全面,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换个角度看问题是孙老师最得意的“动的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堂课上,还有一道很经典的题目:共有12个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球,其中有一坏球重量与其他不同。要求天平称三次把它找出来。看似简单的一道题,却着实难坏了我们。“要是知道坏球是较重还是较轻就好了。”“是呀,就差一点了。”大家纷纷议论。只差这最后一步,可就是不能成功,绞尽了脑汁,还是没有思路。这时孙老师启发我们:“不知道轻重,又要把它找出来,就得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争取既缩小范围又判断轻重。”这种一箭双雕的想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很快大家纷纷找到了不同的解法。孙老师让每个人轮流到黑板上讲解自己的方法,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在以后的教学中,他也是这么做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是由我们自己来解决,在课堂上同学们互相交流,孙老师要求我们不仅要讲清楚解法,还一定要讲出来是怎么想出来的,即思路是什么。他经常强调,没有思路的解法是瞎蒙的,对于其他问题毫无用处。在讲课的时候,孙老师总是把他解题的每一步思考过程展现出来,让我们了解他每一步的想法,看到在哪里“碰壁”了,在哪里有了突破,由此我们知道每一个新颖的解法的完成,都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决不是碰巧凑出来的。  有许多数学题的解法不只一种,他总是提倡一题多解,鼓励同学们提出不同的方法,有时一道题的方法竟多达七八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面貌迥异。每逢此时,孙老师又给我们提出新的课题,让我们找到各种解法之间的联系,直到我们发现它们共同的本质,完成多解归一的过程。  面对许多中学教师“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孙老师走出了他自己的一条新路。他总是说:做题不在多,而在于把每一道题都做透彻,一般的步骤应当是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一解,多题归一。上面我们已经看到了一题多解和多解归一,那什么叫多题一解呢?不同的题有一个解法吗?在一题多解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许多题目有着一种或几种本质上相同或相似的方法,也可能是其中的某些步骤有着共同的特点。在充分剖析之后,就形成了某些固定的思路和技巧,并把它们增添到我们的“武器库”中,这样,多题一解和多题归一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样的小技巧有许多,尤其是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时候,孙老师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总结了一套解题的规律,他称之为“表”,共有12个左右,囊括了平面几何中几乎全部的方面:三角形、四边形、圆、全等、相似等等。有了这些小规律,再加之正确的思考方法,中考难度的几何题已不在话下。我们平时的学习中,也常常能发现新的技巧,为我们的“武器库”不断增添新的成员。班里的每个人都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解题的心得奉献出来,与大家充分交流。这样,同学在一起互相“传染”聪明,共同提高。孙老师也从不拒绝每一个新的方法,哪怕十分繁琐,我们总能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不断丰富自己。他还常常想出一些打趣儿的话,来帮助我们记忆冗长复杂的公式。在学习三角函数时,课本上的加上老师补充的公式一共有130多个,要熟记它们并非易事。孙老师教给我们一些口诀,如正弦喜欢花、余弦喜欢素等等,使我们很容易地记住了这130多个公式。  孙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常常把一些题目的叙述过程写下来,我们从中领略到它的技巧安排和严密结构,受益匪浅。  从师近八年,收获最大的是想问题的方法、做学问的方法,它们不仅适用于数学,其他学科也毫无例外。孙老师总是站在哲理的高度看问题,找到统领一切的精髓。“一分为二”是动的思想的精华,他时常教导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不仅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这不是天平,各占50%,而是轻重有别。”这正是我们哲学课讲到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分为二”的思想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每一个问题,让我受益终生。  每当学习一项新的内容时,孙老师总能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引导我们自己提出新的定理和公式,并让我们自己想出证明方法。有时候,同学几乎成了课堂的主角,孙老师只是在一旁做配角。“把新问题归结到旧知识的基础上”,不仅用在解题和学习新课程时,在研究一些较复杂的课题时,也是十分重要的思考方法。这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过程。  更重要的是,孙老师倡导在课堂上超前思维,向老师挑战。这使我们在学习时处于主动地位,而不是被动地成为学习的奴隶。“向老师挑战”,可能不为一般人理解,学生如何敢向老师发难?但是,在我们班,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孙老师十分欢迎同学给他挑错,有时甚至故意弄出些错误看我们是否能够找到,这不仅给我们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也用以检验我们听讲的效果。他让我们不要迷信权威,不要迷信课本,找出课本里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甚至是疏漏或错误的地方。  “世界上没有没有为什么的事。”这也是孙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什么全等记号和相似记号相差一个等于号?”“为什么‘角角边’定理简写为AAS?”“为什么用左右颠倒的字母E来表示存在,用上下颠倒的字母A来表示任意?”等等。每件事都想想为什么,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学到更多新的知识。  孙老师的讲课最吸引入的地方要数他丰富的联想,从东周列国讲到解放战争,从拿破仑讲到斯大林,从尼克松访华讲到雅各宾派专政,无一不显现他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头脑,这些看似和数学毫不相干,其实它们和数学及其他学科都有着深刻的联系,可谓同出一辙。学科间本无明显界限,它们总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只有掌握其中的规律,才能把握内在的灵魂,做到书本越学越薄,真正从必然王国迈入自由王国。1999年6月于清华园  (1)结合句意,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他的最大特点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学科间的交织。  触类旁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总是说:做题不在多,而在于把每一道题都做透彻……  透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说:“孙老师的课与众不同,不但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讲授方法——解题和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数学,对其他学科也大有裨益。”其中的“解题和思维方法”都有哪些?通读全文,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一些过渡语段和语句。试举一例,分析其语言内容,说说它是如何起过渡作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否赞成“世界上没有没有为什么的事”的观点?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和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在学习中,是否曾经意识到“学科间本无明显界限,它们总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如果意识到过,你又是如何把客观存在应用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往事埋风中
  • 2021-03-23 04:59
答案:略解析:   (1)(略)  (2)多角度看问题;解题要顺理成章,而不能碰巧凑出来;多题一解,多题归一,一题多解;逻辑思维;一分为二;把新问题归结到旧知识的基础上;超前思维,不迷信;事事都想“为什么”;广阔的联想等。  (3)(4)(5)(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白昼之月
  • 2021-03-23 06:10
这个解释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