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30 04:25
  • 提问者网友:别再叽里呱啦
  • 2021-12-29 17:36

阅读下面两个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子路》)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和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1.下列对选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人口多了,应该要先使他们富裕起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教育他们。

B.孟子列举了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三个事例,喻劝君王要善于“以时”养民。

C.孟子认为,王道之始,重在使人民养生丧死而无憾,只要做到这点,君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D.孟子提出了他的施政理想:“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2.上面两则选段反映孔子和孟子在治国施政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3分)

答: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秋
  • 2021-12-29 18:08
【答案】

1.C

2.先富后教,以德治国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段大意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C项表述不正确,据原文“人民养生丧死而无憾”仅达到治国的第一步--“富民”。所以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段大意基础上,分别概括孔子和孟子的施政方针,然后从中找出相同的地方即可。如孔子的施政方针是“富之。“教之。”即先富后教;孟子的方针是“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他们二人都注重先让百姓富裕然后再教,以德治国。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译文: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行雁书
  • 2021-12-29 18:58
谢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