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12:35
- 提问者网友:寂寞撕碎了回忆
- 2021-01-02 23:20
如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有枢
- 2021-01-03 00:37
问题一: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那么,作为低年级的数学教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激发学习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游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戏、生动的故事、都会使相对单一、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戏激趣。例如:教学数的分与合,可以采用“拍手”的数学游戏,以10的分与合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廖小荷,我问你,我的4拍几?学生边拍手边回答:邓老师,告诉你,你的4拍6.这一游戏可根据学习内容的变化随时调整互拍的结果,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随时调整节奏的舒缓;可随时改变形式,如集体回答,小组回答,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
故事激趣。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比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不断演算,草稿纸就演算了几麻袋。通过这样生动典型的事例能激发学生的意志,唤起他们对计算的兴趣;或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中,有意出现“小马虎”做题时经常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先指出错误,再看看自己所犯的错误,既引起学生的重视,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迈向成功的催化剂,使人终身受益。学生计算习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书写习惯、验算习惯。
审题习惯。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提升计算能力的关键因素,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审题是计算过程中关键的第一步。审题可以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消除强信息集中产生的思维干扰。例如,计算18-7+3时,受“凑整”这一强信息的干扰,有好多学生算成18-7+3=18。学生一看到题目就做,没有认真审题,没有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这样简单的一道计算题就算错了,因此,加强良好的审题习惯的培养已迫在眉睫。
书写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书写不规范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学生在计算时,有时因为字迹潦草分辨不清而误看,如:6和0、3和8;有的擦擦写写,写写擦擦,模糊不清;有的竖式书写不规范,数位不对齐等等,都可能使计算出现错误。因此,在教学中,要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要督促学生把数字写端正,写清楚。
检查验算的习惯。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手段,学生可以通过验算进一步理解加和减之间的逆运算关系。但小学生由于意志力薄弱,往往不能自觉地检查和验算。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注意教会学生验算的方法,如:要求学生计算要做到“四查”:一查数字是否抄对了;二查符号是否准确;三查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四查结果是否算对和写上。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付诸努力。这是有益学生终身的好事情,我们必须切实抓好。
三、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优化算法。
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例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探究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体会“凑十”的过程,领悟“凑十......余下全文>>问题二: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理论依据 首先你得训练自己争取每次做题都一次做对,每次做完一道题就检查它,不要把一张试卷都做完再检查,这样你对这道题的记忆还是新鲜的,可以很容易就发现其中的一些低级的计算错误。还有算题的时候尽量集中精神,不要乱想,一边算一边嘴里小声的说着,算什么说什么,这样就强制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计算中,这样就会错少一点。最后多练习还是很重要的,没点题量做基础,理论再好也没用
祝好运问题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的质量。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原因分析
1、不看清楚题目下笔。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所以在抄写数字、符号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把“3”写成“8”,将“26”写成“62”;把“+”写成“×”等。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
2、容易被假想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除上述的原因外,还非常容易出现被假想迷惑的情况,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比如在进行小数简算的过程中,32.78-(8.9+2.78)可以变成分别减去后两个数,而类似的32.78-(8.9-2.78)就不能简算,去括号后要变成32.78-8.9+2.78。
3、多受负迁移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即学习中的迁移。如果已学的知识促进知识的掌握,就是正迁移,反之即负迁移。计算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干扰,影响计算的准确性。比如:计算乘法的时候,不少的孩子就经常出现加法的计算情况。
二、措施方法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本册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就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2) 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答案,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 15+5 ×(1 -0.5),错误地算成20×(1 -0.5)。
3、分步入手,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1)、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这些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听算、做口算练习册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2)、笔......余下全文>>问题四:如何培养数学计算能力.? 一、基础性训练
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 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 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 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 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这项练习可以安排在两段的时间里进行。一是早读课,一是在家庭作业的最后安排一 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让学生 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一般为2~3个月),其口算的速度、正确率 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 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攻破呢?经研究比较和教学实践证明,把分数运 算的口算有针对地放在异分母分数加法上是正确的。通过分析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只有三种情况,每 种情况中都有它的口算规律,学生只要掌握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倍数的。
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方法是:大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 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相加进行口算:1/12+1/3=1/12+4/12=5/12
2.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这种情况从形式上看较难,学生也是最感头痛的,但完全可以化难为易: 它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的差),如2/7+3/13,口算过程是:公分母是7×13=91,分子是26(2×13)+21(7×3)=47,结果是47/91。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则口算更快。如“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 的和(16)。
3.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来求得公分 母,其实也可以在式子中直接口算通分,迅速得出结果。可用分母中大数扩大倍数的方法来求得公分母。具体 方法是:把大的分母(大数)一倍一倍地扩大,直到是另一个分母小数的倍数为止。如1/8+3/10把大数10,2 倍、3倍、4倍地扩大,每扩大一次就与小数8比较一下,看是否是8的倍数了,当扩大到4倍是40时,是8的倍数 (5倍),则公分母是40,分子就分别扩大相应的倍数后再相加(5+12=17),得数为17/40。
以上三种情况在带分数加减法中口算方法同样适用。
三、记忆性训练
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 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
1.在自然数中10~24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余下全文>>问题五: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在做计算时出错率高、准确率低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不争的事实。龙文教育优秀辅导教师祝老师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过程中,要正确对待这种现象,不要一味地埋怨学生粗心大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学生生理方面的原因外,与学生的训练程度和学习兴趣等都有关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在龙文,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祝老师表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算得是否准确、迅速和灵活,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计算要过关。 学生必须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灵活应用乘法口诀,这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如果基础都不熟练,计算起来肯定错误百出,速度也会很慢。 二、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运算法则。 运算法则就是加、减、乘、除极其混合运算的规则。其内容在小学课是用语言文字表述的,不少小学生对运算法则背的滚瓜烂熟,而一旦做起题来却错误百出。究其 原因,还是没有真正地掌握运算法则,只满足了机械的记忆,没有领会其精神实质。作为数学教师,要针对运算法则出一些针对性的题目,使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逐步 掌握,只有让学生掌握住了这些法则,老师才算授之以“渔”,减少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原则性的错误。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发兴趣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抑制兴奋,而且还 会使学生把知识和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由此可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很多,可采用情境激趣、语言激发、谜语故事激发等。最主要的是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具有探索潜能。 数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客观上就更需要形象生动的例子作为润滑剂,以迎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唤起 他们的有意注意,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简便算法前给学生讲数学家高斯幼年时创造性解答:“1+2+3+…+99+100”这一百个自然数相加的故 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越学越有趣味。 四、重视口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 口算训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而且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有好处。 1),口算训练,节奏快,活动面大,最容易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2),口算训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解题意、分析算法、计算得分等一系列的思考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精细观察,迅速将 有关数分解、交换、结合,如64+28+72+36经过仔细观察,发现64和36、28和72是得数为100的两组数,这样组合就会提高运算速度。 3),口算训练能充分发挥少年儿童记忆力强的优势,增强记忆力。口算的特点是快,记忆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数学训练,只有记在脑子里才会快速计算,天长日久,记忆力必然会增强,做题速度就会加快。 4),口算训练由于带有很强的竞争性,所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口算练习,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从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达到提高四则运算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生计算时常出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粗心大意,这也是老师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作为学生的表率,治学一定要严谨,给学生起到示范带头 作用。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的品性、习惯最初都源于对家长和老师的模仿,同样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并直接源于老师的示......余下全文>>问题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由于计算工具的逐步普及,社会生活对计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小学教材对计算能力要求也有所调低了。但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计算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我们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
要使学生会算就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和算理的掌握。《课标》指:“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应结合实际问题理解算理,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实践的一个难点。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思维多样化,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决问题,追求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是以学生的发展和提高为基本目标的。只有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探索算法,逐步优化算法。如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电影院》时让学生分析题目列出式子26×21。两位数的乘法已经学过,本题只是多了进位,为此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在小组中交流计算方法。
二、加强学生口算训练
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和熟练程度的制约。因此,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为此,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1、利用课前两分钟进行口算训练。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课前轮流出12题口算题,出得好的评为“口算明星”。由于学生的程度不一样,出题的类型也各式各样,又因为题目是学生自己出的,学生做题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最后用开火车进行反馈。2、利用“口算游戏”加强口算训练。三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出题、一个学生说出得数、还有一个学生当裁判并用自己喜欢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比赛的胜负情况。这样的游戏不仅使学生乐学、爱学,还把游戏带到课外与同学一起做,带到家里与爸爸、妈妈一起做。
三、重视培养学生估算能力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出的数的大致取值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如:教学《整理书包》先出示主题图一个书架有12层,每层14本,150本书放得下吗?先让学生独立估算,集体反馈。①、14×10=140(本)②、15×10=150(本)当然估算只能发现计算中的明显错误,并不能代替计算和验算,只有把估算、计算、检验相结合,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迅速、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和能力。所以接着让学生求出这个书架能放多少本书?并与估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又如: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体育场》时,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观众?多数学生看到题目觉得十分困难,“老师,密密麻麻的人我们怎么估计呀?”学生显得无从下手。为此,我在教学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充分发挥有升的带动作用,让他们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再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约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生2: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约是2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20排,大约共4000个座位。
生3: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为大约坐4000人。……
这些估算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所在教学适应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在这样估算方法的学习探究众位学生检验三位数乘两位数及进一步学习三......余下全文>>问题七: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就有可能打错一个小数点、数据的不同特点。比如,数位要对齐,算是打草稿,让学生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因材施教.78,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每天十道口算题,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比如在进行小数简算的过程中。(1)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因此:计算乘法的时候,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针对这一问题,学生们的笔算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学生在计算时。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孤立的现象、简洁的计算方法,这些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然后由我计时、验算的习惯,提高综合计算能力.5)。简算是依据算式,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走到学生中间,有的同学直接口算,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从口算训练入手,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不喜欢打草稿,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学生们在规定的半小时里完成,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78)就不能简算,还非常容易出现被假想迷惑的情况,也是切实可行的。训练时间为半小时。(2)。即。教师的板演。针对这一情况,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少写或多写一个零等等这些错误。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 3,比如,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增强简算意识,反之即负迁移、整洁。因此,除上述的原因外。题做了不少,就是正迁移,严格督促学生落实,就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让我感到非常的惊喜和快乐、听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写上一两个竖式,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批改作业的字迹、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和深化,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3道简算题。在很多时候,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累积五次、不看清楚题目下笔。由此证明。(4),在本段学习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些运算定律,影响计算的准确性。(3),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78-8,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另一方面,口算的兴趣非常高、作用与必要性,学生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干扰,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也还需要在今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大多数的计算题,如果每次全对,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5),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等,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做口算练习册等形式出示,将“26”写成“62”,学生们的这种笔算训练是非常有效,想一想。所以在抄写数字,认认真真地打草稿。 2,不具体;把“+”写成“×”等.9+2,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清楚。而计算能力的初步形成后、符号的时候,训练任务是完成3道笔算题,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学习过程中,满分的不多,因人施教、小数点.78-(8。(2) 培养学生检查,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 总之,即学习中的迁移,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强化估算意识,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主要运用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多受负迁移的影响,使计算的过程简化,将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估算的意识,学生们的积极性......余下全文>>问题八: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一个人的数学计算能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计算方法的技巧性和计算速度的快捷性,要想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我认为要从下面四个方面下功夫:一、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规: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到三类数——整数(自然数)、小数和分数,这三类数都要进行四则运算——加、减、乘、除,每一类数的每一种运算都有自己特定的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各类运算法则是全面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怎样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运算的运算法则呢?我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做好以下三个环节:1、搞清算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合作讨论,互相交流的方式,按照运算意义一步一步地归纳出运算法则。2、多加练习,充分利用课内外的恰当机会,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计算练习,并对学生的计算过程多加指导和评议,让他们熟练地掌握运算法则。3、注重纠错,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在各类计算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加以分类剖析,可精心制作出一定数量的、带有各种计算错误的试题卡,分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把题卡上的错误逐一更正,同时向全班说明每道试题的错误所在和产生错误的具体原因,有时学生犯的错误经老师指正后,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又犯同样的错误,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千万不能急躁,要耐心疏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扰。二、注意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列入其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数学计算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个人计算能力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实践证明有四个好处:1、帮助我们预知计算结果;2、可以提高数学分析能力;3、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4、检查结果是否基本正确。三、切实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在课堂中,一般采取下列步骤进行口算训练;1、先让学生先口算出结果。2、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对良好的口算方法及时给予肯定,有时对同一题目,还可问问学生有无别的口算方法。3、最后教师对口算方法给予解释和强调。除教材中的口算题目外,教师应该再精心编制一定数量的涉及多种口算方法的练习题,在自习课上让学生反复练习,我们要把口算训练穿插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使口算训练经常化、长期化,逐步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快捷性。四、善于采取简便算法有些数学计算试题具有明显的形式和数字构造特征,这些特征正是我们施展简便算法的大好机会,通过一定数量的简算练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强化了学生数学计算的技巧和快捷性,而且还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精神享受,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大有裨益。问题九:如何培养学生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标准》的要求,在教材中编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过程费时低效,对教材把握不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和发展,学生学习困难以及“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也更加突出。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使数学教师感觉困惑,如何进行有效地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师面对并希望解决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改变与困惑,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以及教育理论、结合教学案例,构建出操作性强的 “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策略。
一、解决问题的基本理念。
(1)数学的工具性、应用性。
(2)信息化、数字化、市场经济等时代的要求。
数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伴随着数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20世纪中叶以来信息技术、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数学及其应用得到了极大发展,渗透到了各个科学领域。学生必须学会数学及其应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
《标准》中对解决2解决明确提出下面四个目标: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和应用题的比较
1.解决问题与应用题概念的区别。
应用题的概念: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文字、语言、图形叙述出一些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四则运算求出未知数量的数学题,叫做应用题。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题材封闭,给学生提供整理好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剥夺了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形成数学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感到只是在做题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呈现形式单调,几乎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分析数量关系时,用成人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以至思路狭窄、单一。解决问题时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只是安排大量的模仿练习,用反复操练强化教材中的解题思路。
而现在的解决问题其题材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图画、对话、表格等形式呈现现实的生活场景。有些题目还具有开放性,要求学生从现实场景中收集、整合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再用自己的策略去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解决问题与应用题的内容和结构的异同。
在课程标准中,没有把解决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领域,而是在教学目标中把解决问题独立提出来,因此,实验教科书没有把解决问题独立编排成单元,而是在各种知识的应用上进行研究。
而在通用教科书中,应用题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编排的。
应用题教学把应用题归成类,集中一类问题进行思考,强调速度和技巧;而解决问题强调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换句话说就是在一种新的情境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问题更具挑战性,可能一个问题跟着一个问题。
(1)教学内容安排
应用题教学内容的编排是采用独立式,教学目标中把应用题独立提出来。由于繁杂的应用题分类体系将各种题型编排成一个相对应的数量关系式,学生的解题过程就成为简单化的解题过程。
而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编排则采用分散式。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问题多样,答案不唯一。要求学生具有独立见解和创造性,以便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
(2)问题呈现方式
应用题是以文字形式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的吸引不大,特别是低段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兴趣。
而解决问题具有开放性。主要有纯图片、半文字半图片、纯文字的。信息内容以关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贴近学生的现......余下全文>>问题十:如何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对学生各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简便计算能力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计算的快速与灵活,以及化复杂计算为简便计算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从晓算理,勤练习,重提升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入手进行探析.
doi:
10.3969/j.issn.1007-9068.2015.23.048
作者:缪玲丽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213100
刊 名:小学教学参考
Journal:Reference for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年,卷(期):
2015, (23)
分类号:
G623.5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简便计算能力
在线出版日期:
2015年10月12日
一、激发学习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游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戏、生动的故事、都会使相对单一、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戏激趣。例如:教学数的分与合,可以采用“拍手”的数学游戏,以10的分与合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廖小荷,我问你,我的4拍几?学生边拍手边回答:邓老师,告诉你,你的4拍6.这一游戏可根据学习内容的变化随时调整互拍的结果,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随时调整节奏的舒缓;可随时改变形式,如集体回答,小组回答,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
故事激趣。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比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不断演算,草稿纸就演算了几麻袋。通过这样生动典型的事例能激发学生的意志,唤起他们对计算的兴趣;或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中,有意出现“小马虎”做题时经常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先指出错误,再看看自己所犯的错误,既引起学生的重视,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迈向成功的催化剂,使人终身受益。学生计算习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书写习惯、验算习惯。
审题习惯。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提升计算能力的关键因素,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审题是计算过程中关键的第一步。审题可以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消除强信息集中产生的思维干扰。例如,计算18-7+3时,受“凑整”这一强信息的干扰,有好多学生算成18-7+3=18。学生一看到题目就做,没有认真审题,没有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这样简单的一道计算题就算错了,因此,加强良好的审题习惯的培养已迫在眉睫。
书写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书写不规范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学生在计算时,有时因为字迹潦草分辨不清而误看,如:6和0、3和8;有的擦擦写写,写写擦擦,模糊不清;有的竖式书写不规范,数位不对齐等等,都可能使计算出现错误。因此,在教学中,要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要督促学生把数字写端正,写清楚。
检查验算的习惯。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手段,学生可以通过验算进一步理解加和减之间的逆运算关系。但小学生由于意志力薄弱,往往不能自觉地检查和验算。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注意教会学生验算的方法,如:要求学生计算要做到“四查”:一查数字是否抄对了;二查符号是否准确;三查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四查结果是否算对和写上。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付诸努力。这是有益学生终身的好事情,我们必须切实抓好。
三、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优化算法。
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例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探究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体会“凑十”的过程,领悟“凑十......余下全文>>问题二: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理论依据 首先你得训练自己争取每次做题都一次做对,每次做完一道题就检查它,不要把一张试卷都做完再检查,这样你对这道题的记忆还是新鲜的,可以很容易就发现其中的一些低级的计算错误。还有算题的时候尽量集中精神,不要乱想,一边算一边嘴里小声的说着,算什么说什么,这样就强制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计算中,这样就会错少一点。最后多练习还是很重要的,没点题量做基础,理论再好也没用
祝好运问题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的质量。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原因分析
1、不看清楚题目下笔。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所以在抄写数字、符号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把“3”写成“8”,将“26”写成“62”;把“+”写成“×”等。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
2、容易被假想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除上述的原因外,还非常容易出现被假想迷惑的情况,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比如在进行小数简算的过程中,32.78-(8.9+2.78)可以变成分别减去后两个数,而类似的32.78-(8.9-2.78)就不能简算,去括号后要变成32.78-8.9+2.78。
3、多受负迁移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即学习中的迁移。如果已学的知识促进知识的掌握,就是正迁移,反之即负迁移。计算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干扰,影响计算的准确性。比如:计算乘法的时候,不少的孩子就经常出现加法的计算情况。
二、措施方法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本册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就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2) 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答案,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 15+5 ×(1 -0.5),错误地算成20×(1 -0.5)。
3、分步入手,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1)、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这些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听算、做口算练习册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2)、笔......余下全文>>问题四:如何培养数学计算能力.? 一、基础性训练
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 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 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 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 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这项练习可以安排在两段的时间里进行。一是早读课,一是在家庭作业的最后安排一 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让学生 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一般为2~3个月),其口算的速度、正确率 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 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攻破呢?经研究比较和教学实践证明,把分数运 算的口算有针对地放在异分母分数加法上是正确的。通过分析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只有三种情况,每 种情况中都有它的口算规律,学生只要掌握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倍数的。
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方法是:大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 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相加进行口算:1/12+1/3=1/12+4/12=5/12
2.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这种情况从形式上看较难,学生也是最感头痛的,但完全可以化难为易: 它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的差),如2/7+3/13,口算过程是:公分母是7×13=91,分子是26(2×13)+21(7×3)=47,结果是47/91。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则口算更快。如“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 的和(16)。
3.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来求得公分 母,其实也可以在式子中直接口算通分,迅速得出结果。可用分母中大数扩大倍数的方法来求得公分母。具体 方法是:把大的分母(大数)一倍一倍地扩大,直到是另一个分母小数的倍数为止。如1/8+3/10把大数10,2 倍、3倍、4倍地扩大,每扩大一次就与小数8比较一下,看是否是8的倍数了,当扩大到4倍是40时,是8的倍数 (5倍),则公分母是40,分子就分别扩大相应的倍数后再相加(5+12=17),得数为17/40。
以上三种情况在带分数加减法中口算方法同样适用。
三、记忆性训练
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 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
1.在自然数中10~24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余下全文>>问题五: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在做计算时出错率高、准确率低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不争的事实。龙文教育优秀辅导教师祝老师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过程中,要正确对待这种现象,不要一味地埋怨学生粗心大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学生生理方面的原因外,与学生的训练程度和学习兴趣等都有关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在龙文,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祝老师表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算得是否准确、迅速和灵活,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计算要过关。 学生必须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灵活应用乘法口诀,这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如果基础都不熟练,计算起来肯定错误百出,速度也会很慢。 二、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运算法则。 运算法则就是加、减、乘、除极其混合运算的规则。其内容在小学课是用语言文字表述的,不少小学生对运算法则背的滚瓜烂熟,而一旦做起题来却错误百出。究其 原因,还是没有真正地掌握运算法则,只满足了机械的记忆,没有领会其精神实质。作为数学教师,要针对运算法则出一些针对性的题目,使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逐步 掌握,只有让学生掌握住了这些法则,老师才算授之以“渔”,减少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原则性的错误。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发兴趣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抑制兴奋,而且还 会使学生把知识和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由此可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很多,可采用情境激趣、语言激发、谜语故事激发等。最主要的是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具有探索潜能。 数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客观上就更需要形象生动的例子作为润滑剂,以迎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唤起 他们的有意注意,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简便算法前给学生讲数学家高斯幼年时创造性解答:“1+2+3+…+99+100”这一百个自然数相加的故 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越学越有趣味。 四、重视口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 口算训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而且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有好处。 1),口算训练,节奏快,活动面大,最容易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2),口算训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解题意、分析算法、计算得分等一系列的思考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精细观察,迅速将 有关数分解、交换、结合,如64+28+72+36经过仔细观察,发现64和36、28和72是得数为100的两组数,这样组合就会提高运算速度。 3),口算训练能充分发挥少年儿童记忆力强的优势,增强记忆力。口算的特点是快,记忆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数学训练,只有记在脑子里才会快速计算,天长日久,记忆力必然会增强,做题速度就会加快。 4),口算训练由于带有很强的竞争性,所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口算练习,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从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达到提高四则运算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生计算时常出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粗心大意,这也是老师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作为学生的表率,治学一定要严谨,给学生起到示范带头 作用。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的品性、习惯最初都源于对家长和老师的模仿,同样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并直接源于老师的示......余下全文>>问题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由于计算工具的逐步普及,社会生活对计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小学教材对计算能力要求也有所调低了。但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计算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我们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
要使学生会算就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和算理的掌握。《课标》指:“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应结合实际问题理解算理,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实践的一个难点。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思维多样化,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决问题,追求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是以学生的发展和提高为基本目标的。只有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探索算法,逐步优化算法。如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电影院》时让学生分析题目列出式子26×21。两位数的乘法已经学过,本题只是多了进位,为此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在小组中交流计算方法。
二、加强学生口算训练
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和熟练程度的制约。因此,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为此,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1、利用课前两分钟进行口算训练。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课前轮流出12题口算题,出得好的评为“口算明星”。由于学生的程度不一样,出题的类型也各式各样,又因为题目是学生自己出的,学生做题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最后用开火车进行反馈。2、利用“口算游戏”加强口算训练。三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出题、一个学生说出得数、还有一个学生当裁判并用自己喜欢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比赛的胜负情况。这样的游戏不仅使学生乐学、爱学,还把游戏带到课外与同学一起做,带到家里与爸爸、妈妈一起做。
三、重视培养学生估算能力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出的数的大致取值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如:教学《整理书包》先出示主题图一个书架有12层,每层14本,150本书放得下吗?先让学生独立估算,集体反馈。①、14×10=140(本)②、15×10=150(本)当然估算只能发现计算中的明显错误,并不能代替计算和验算,只有把估算、计算、检验相结合,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迅速、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和能力。所以接着让学生求出这个书架能放多少本书?并与估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又如: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体育场》时,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观众?多数学生看到题目觉得十分困难,“老师,密密麻麻的人我们怎么估计呀?”学生显得无从下手。为此,我在教学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充分发挥有升的带动作用,让他们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再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约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生2: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约是2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20排,大约共4000个座位。
生3: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为大约坐4000人。……
这些估算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所在教学适应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在这样估算方法的学习探究众位学生检验三位数乘两位数及进一步学习三......余下全文>>问题七: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就有可能打错一个小数点、数据的不同特点。比如,数位要对齐,算是打草稿,让学生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因材施教.78,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每天十道口算题,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比如在进行小数简算的过程中。(1)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因此:计算乘法的时候,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针对这一问题,学生们的笔算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学生在计算时。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孤立的现象、简洁的计算方法,这些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然后由我计时、验算的习惯,提高综合计算能力.5)。简算是依据算式,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走到学生中间,有的同学直接口算,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从口算训练入手,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不喜欢打草稿,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学生们在规定的半小时里完成,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78)就不能简算,还非常容易出现被假想迷惑的情况,也是切实可行的。训练时间为半小时。(2)。即。教师的板演。针对这一情况,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少写或多写一个零等等这些错误。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 3,比如,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增强简算意识,反之即负迁移、整洁。因此,除上述的原因外。题做了不少,就是正迁移,严格督促学生落实,就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让我感到非常的惊喜和快乐、听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写上一两个竖式,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批改作业的字迹、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和深化,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3道简算题。在很多时候,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累积五次、不看清楚题目下笔。由此证明。(4),在本段学习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些运算定律,影响计算的准确性。(3),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78-8,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另一方面,口算的兴趣非常高、作用与必要性,学生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干扰,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也还需要在今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大多数的计算题,如果每次全对,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5),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等,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做口算练习册等形式出示,将“26”写成“62”,学生们的这种笔算训练是非常有效,想一想。所以在抄写数字,认认真真地打草稿。 2,不具体;把“+”写成“×”等.9+2,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清楚。而计算能力的初步形成后、符号的时候,训练任务是完成3道笔算题,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学习过程中,满分的不多,因人施教、小数点.78-(8。(2) 培养学生检查,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 总之,即学习中的迁移,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强化估算意识,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主要运用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多受负迁移的影响,使计算的过程简化,将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估算的意识,学生们的积极性......余下全文>>问题八: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一个人的数学计算能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计算方法的技巧性和计算速度的快捷性,要想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我认为要从下面四个方面下功夫:一、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规: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到三类数——整数(自然数)、小数和分数,这三类数都要进行四则运算——加、减、乘、除,每一类数的每一种运算都有自己特定的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各类运算法则是全面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怎样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运算的运算法则呢?我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做好以下三个环节:1、搞清算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合作讨论,互相交流的方式,按照运算意义一步一步地归纳出运算法则。2、多加练习,充分利用课内外的恰当机会,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计算练习,并对学生的计算过程多加指导和评议,让他们熟练地掌握运算法则。3、注重纠错,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在各类计算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加以分类剖析,可精心制作出一定数量的、带有各种计算错误的试题卡,分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把题卡上的错误逐一更正,同时向全班说明每道试题的错误所在和产生错误的具体原因,有时学生犯的错误经老师指正后,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又犯同样的错误,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千万不能急躁,要耐心疏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扰。二、注意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列入其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数学计算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个人计算能力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实践证明有四个好处:1、帮助我们预知计算结果;2、可以提高数学分析能力;3、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4、检查结果是否基本正确。三、切实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在课堂中,一般采取下列步骤进行口算训练;1、先让学生先口算出结果。2、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对良好的口算方法及时给予肯定,有时对同一题目,还可问问学生有无别的口算方法。3、最后教师对口算方法给予解释和强调。除教材中的口算题目外,教师应该再精心编制一定数量的涉及多种口算方法的练习题,在自习课上让学生反复练习,我们要把口算训练穿插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使口算训练经常化、长期化,逐步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快捷性。四、善于采取简便算法有些数学计算试题具有明显的形式和数字构造特征,这些特征正是我们施展简便算法的大好机会,通过一定数量的简算练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强化了学生数学计算的技巧和快捷性,而且还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精神享受,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大有裨益。问题九:如何培养学生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标准》的要求,在教材中编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过程费时低效,对教材把握不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和发展,学生学习困难以及“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也更加突出。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使数学教师感觉困惑,如何进行有效地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师面对并希望解决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改变与困惑,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以及教育理论、结合教学案例,构建出操作性强的 “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策略。
一、解决问题的基本理念。
(1)数学的工具性、应用性。
(2)信息化、数字化、市场经济等时代的要求。
数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伴随着数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20世纪中叶以来信息技术、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数学及其应用得到了极大发展,渗透到了各个科学领域。学生必须学会数学及其应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
《标准》中对解决2解决明确提出下面四个目标: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和应用题的比较
1.解决问题与应用题概念的区别。
应用题的概念: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文字、语言、图形叙述出一些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四则运算求出未知数量的数学题,叫做应用题。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题材封闭,给学生提供整理好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剥夺了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形成数学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感到只是在做题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呈现形式单调,几乎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分析数量关系时,用成人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以至思路狭窄、单一。解决问题时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只是安排大量的模仿练习,用反复操练强化教材中的解题思路。
而现在的解决问题其题材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图画、对话、表格等形式呈现现实的生活场景。有些题目还具有开放性,要求学生从现实场景中收集、整合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再用自己的策略去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解决问题与应用题的内容和结构的异同。
在课程标准中,没有把解决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领域,而是在教学目标中把解决问题独立提出来,因此,实验教科书没有把解决问题独立编排成单元,而是在各种知识的应用上进行研究。
而在通用教科书中,应用题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编排的。
应用题教学把应用题归成类,集中一类问题进行思考,强调速度和技巧;而解决问题强调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换句话说就是在一种新的情境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问题更具挑战性,可能一个问题跟着一个问题。
(1)教学内容安排
应用题教学内容的编排是采用独立式,教学目标中把应用题独立提出来。由于繁杂的应用题分类体系将各种题型编排成一个相对应的数量关系式,学生的解题过程就成为简单化的解题过程。
而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编排则采用分散式。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问题多样,答案不唯一。要求学生具有独立见解和创造性,以便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
(2)问题呈现方式
应用题是以文字形式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的吸引不大,特别是低段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兴趣。
而解决问题具有开放性。主要有纯图片、半文字半图片、纯文字的。信息内容以关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贴近学生的现......余下全文>>问题十:如何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对学生各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简便计算能力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计算的快速与灵活,以及化复杂计算为简便计算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从晓算理,勤练习,重提升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入手进行探析.
doi:
10.3969/j.issn.1007-9068.2015.23.048
作者:缪玲丽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213100
刊 名:小学教学参考
Journal:Reference for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年,卷(期):
2015, (23)
分类号:
G623.5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简便计算能力
在线出版日期:
2015年10月12日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