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在洞庭一湖的一什么意思

答案:4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3 16:30
  • 提问者网友:捧腹剧
  • 2021-11-23 01:40
在洞庭一湖的一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轮獄道
  • 2021-11-23 01:47
“一”在此处当作形容词,是“全”、“整个”的意思。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翻译为:“我看那巴陵郡的优美景色,全集中在整个洞庭湖上。”
范仲淹写景时以洞庭湖为描写对象,“在洞庭一湖”有总起之效,且“一”字起强调作用。
作者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是想表达:巴陵郡的优美景色,“集中体现”在洞庭湖上。

扩展资料: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
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参考资料:岳阳楼记_百度百科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11-23 03:28
在洞庭一湖的一什么意思
两种解释,供您参考。我倾向于第二种解释。
1、“一”为数词,“一个”的意思。古汉语中,“一”作数词时,多数直接用在名词之前而省略量词。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翻译为:“我看那巴陵郡的优美景色,在于洞庭(这)一个湖泊。”
2、“一”在此处当作形容词,是“全”、“整个”的意思。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翻译为:“我看那巴陵郡的优美景色,全集中在整个洞庭湖上。”
范仲淹写景时以洞庭湖为描写对象,“在洞庭一湖”有总起之效,且“一”字起强调作用。作者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是想表达这样的意味:巴陵郡的优美景色,“集中体现”在洞庭湖上……‍
“在洞庭一湖”的“一”有人释义为副词“全,都”也不确切,因为“全,都”一般是作为范围副词来使用的,而汉语中的副词并不直接修饰名词。确切的说法是把“一”当作形容词“全”“整个”来理解。
  • 2楼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11-23 02:53

一、有两种解释

1、“一”为数词,“一个”的意思。古汉语中,“一”作数词时,多数直接用在名词之前而省略量词。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翻译为:“我看那巴陵郡的优美景色,在于洞庭(这)一个湖泊。”

2、“一”在此处当作形容词,是“全”、“整个”的意思。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翻译为:“我看那巴陵郡的优美景色,全集中在整个洞庭湖上。”

二、出处

1、出自《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2、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3、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4、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扩展资料:

1、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2、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

3、洞庭湖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湖区名胜繁多,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历史胜迹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发祥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水产和养殖基地。

参考资料:岳阳楼记百度百科

  • 3楼网友:北城痞子
  • 2021-11-23 02:02

在洞庭一湖的“一”意思:全;满的意思。

《岳阳楼记》原文(部分):

我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白话译文:

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扩展资料: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