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猫头鹰怎么饲养?

答案:4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6-02 00:36
  • 提问者网友:我们很暧昧
  • 2021-06-01 14:04
有谁知道怎么养呀?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6-01 14:32
用大点的笼子养,给它吃生肉,切一小块等它大点会自己吃了就把肉直接放里面、它自己会抓着吃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归鹤鸣
  • 2021-06-01 16:56
其实喂瘦肉和水就可以 不过养猫头鹰是犯法的,没有系统的养法,如果是野生的最好放了..
  • 2楼网友:野慌
  • 2021-06-01 16:17
猫头鹰的天职就是抓老鼠 一般的可以喂它一些干净的老鼠 或蛇肉 !
  • 3楼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6-01 15:22
希望不要个人喂养野生动物 猫头鹰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请楼主保护生态平衡 。 近十几年来,猫头鹰的形象已不像以往那样令人生厌了。相反,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猫头鹰是非常有益的鸟,人们开始把它们当做朋友看待了。这种观念的改变来自我国对自然保护越来越多的宣传,也是几代鸟类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 猫头鹰在古代并非全是恶的化身。古希腊神话中有个智慧女神叫雅典娜,据说她的爱鸟就是猫头鹰。因此,古希腊人对猫头鹰非常崇拜,认为它是智慧的象征。在中国,也有一个猫头鹰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少女爱上一位勤劳纯朴的青年,这青年的名字叫王刚。他们俩相亲相爱,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不想,当地一个恶霸垂涎少女动人的美貌,为得到少女,对王刚暗下毒手。一天,当王刚上山砍柴时,恶霸派人把王刚推下悬崖。少女闻讯,痛不欲生,日日守在王刚落崖处,嘴里不住地喊“王—刚—哥”。最后,少女也跳崖殉情。少女死后变成一只小猫头鹰。每当夜幕降临,她就在林间树上高鸣“王—刚—哥”。 当然,不论是做为智慧女神的爱鸟,还是做为殉情的少女,这些动人的猫头鹰故事都只是传说,但这些传说确确实实体现了人们对猫头鹰的厚爱。可惜,千百年来,这些动人的传说被偏见、误解和恶意的想象所淹没,使猫头鹰成了人见人厌的恶鸟,使猫头鹰受到人们的肆意杀戮。 许多猫头鹰是捕鼠能手。苏联鸟类学家曾做过统计,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可捕1000只左右的老鼠,而一只老鼠一个夏天要糟踏粮食1 千克左右。以此推算,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天可替人类保护1 吨粮食,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那么,猫头鹰是怎样捕鼠的呢? 鸟类学家们很早就研究猫头鹰如何捕鼠的问题。猫头鹰的眼球呈管状,有人把猫头鹰的眼睛形容成一架微形的望远镜。在猫头鹰眼睛的视网膜上有极其丰富的柱状细胞。柱状细胞能感受外界的光信号,因此猫头鹰的眼睛应该能够察觉极微弱的光亮。如果把鸟眼比做照相机的话,那么大多数适于白天活动的鸟的眼睛是小口径的标准镜头,猫头鹰的眼睛就是大口径、长焦距的望远镜头。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猫头鹰是靠视觉在黑暗中飞行和捕食的。但是,如果用一般鸟类所具有的视觉感觉系统来衡量猫头鹰的话,那么要达到猫头鹰这样的视力,它的整个脑部就得都由视觉神经组成! 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把对猫头鹰行为的研究推向新的阶段。一些鸟类学家把仓鸮(猫头鹰的一种)放在全黑的房间里,用红外摄影设备观察仓鸮的捕鼠活动。实验做得非常巧妙。室内除了地面上撒一些碎纸条外,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实验开始时,鸟类学家把一只老鼠放人实验室,开始录像。从录像上发现,只要老鼠一踏响地面的碎纸,仓鸮就能快速、准确地抓获它。 鸟类学家们从进一步研究发现,猫头鹰的听觉非常灵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环境中,听觉起主要的定位作用。猫头鹰的左右耳是不对称的,左耳道明显比右耳道宽阔,而且左耳有很发达的耳鼓。大部分猫头鹰还生有一簇耳羽,形成像人一样的耳廓。猫头鹰的听觉神经很发达,一个体重只有300 克的仓鸮约有9.5 万个听觉神经细胞,而体重600 克左右的乌鸦却只有2.7 万个。另外,猫头鹰脸部密集着生的硬羽组成面盘,而这个面盘是很好的声波收集器。猫头鹰硕大的头使两耳之间的距离较大,这可以增强对声波的分辨率。当一只猫头鹰在黑暗的环境中搜索猎物时,它对声音的第一个反应是转头,如同我们在听微小响动时侧耳倾听一样。但是猫头鹰并不是真正地侧耳倾听,它转头的作用是使声波传到左右耳的时间产生差异。当这种时间差增加到30微秒以上时,猫头鹰即可准确分辨声源的方位。猫头鹰一旦判断出猎物的方位,便迅速出击。猫头鹰的羽毛非常柔软,翅膀羽毛上有天鹅绒般密生的羽绒,因而猫头鹰飞行时产生的声波频率小于1 千赫,而一般哺乳动物的耳朵是感觉不到达么低的频率的。这样无声的出击使猫头鹰的进攻更有“闪电战”的效果。据研究,猫头鹰在扑击猎物时,它的听觉仍起定位作用。它能根据猎物移动时产生的响动,不断调整扑击方向,最后出爪,一举奏效。当然,猫头鹰在捕食中视觉和听党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它正是在各方面适应夜行生活而成为一个高效的夜间捕猎能手。 全世界的猫头鹰一共有133 种,前面说的仓鸮只是其中一种。在我国南方有一种猫头鹰非常近似于仓鸮,它就是草鸮. 草鸮的脸型很像猴子,因而很多人叫它猴面鹰。草鸮经常出没于坟场墓地,飞行时飘忽不定,鸣叫声尖利刺耳,常令人联想起墓地里游荡的野鬼孤魂。实际上,草鸮之所以在坟地出没,是由于那里有丰富的野鼠可供它们捕食。 猫头鹰是人们比较常见的一种鸟类,在夜间或黄昏出来活动猎食。 猫头鹰的视力很强。猫头鹰的眼睛构造特殊,与一般白天活动的各种鸟类不同。在猫头鹰的视网膜上,分布着两种感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对光线有很大的敏感性;视锥细胞有感觉颜色的能力。猫头鹰眼睛的特点,就是视杆细胞特别多,视锥细胞特别少。所以,每当夜幕降临或晨光曦微的时候,它能够看到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从而进行捕食和避敌等活动。科学家曾对长耳鸮作过试验,发现其能够在全黑的环境里捉到活的老鼠,也能够在只有微弱的光线时发现死老鼠,若换作人类,就必须增加10~100倍的光线才能看到。 曾有这样一种假说,认为猫头鹰的眼睛有高灵敏度的感光和感热器官,能在冷土地的背景上发现老鼠的热身体。 但实际上猫头鹰的眼睛不仅看不见红外线,而且不能感受红光。换句话说,猫头鹰不仅看不见暗室中的老鼠,而且看不见红光照射下的老鼠。 为此,科学家断定,在慢慢秋夜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猫头鹰只能靠听觉捕食。而猫头鹰判断猎物位置的精确度实在惊人。有人曾做过如下试验:在豢养猫头鹰的室内地板上洒满木屑,木屑下面安放几只小型扬声器,只要某只扬声器一发出模拟老鼠的吱吱叫声,猫头鹰立刻就俯冲过去准确地将扬声器抓住,就跟在自然环境中逮老鼠一样。 那么,如何解释猫头鹰这种出色的听觉能力呢?原来猫头鹰的听觉器官在构造和功能上都有不少特点。 首先,猫头鹰耳孔周围长着一圈特殊羽毛,形成一个测音喇叭,大大增强了接收到的声音。大耳猫头鹰的鼓膜面积约有50平方毫米,比鸡的耳膜大一倍。而且猫头鹰的鼓膜是隆起的,这样又使面积增加了15%。同其他鸟类相比,猫头鹰中耳里的声音传导系统更为复杂,耳蜗更长,耳蜗里的听觉神经元更多,而且听觉神经中枢也特别发达。例如猫头鹰的前庭器中含有16000~22000个神经元,而鸽子仅有3000个。 其次,猫头鹰在判断声源方面也高人一筹。当声音传来时,靠近声源的那只耳朵接收到的强些。这种极其微小的音量差,能使猫头鹰确定声源位置。而这在物理学上讲,叫做多普勒效应。由于猫头鹰的听神经机制特殊,其辨向能力要远胜过其他鸟类。 此外,猫头鹰的听觉对频率为3000~7000次/秒的声波最敏感,而老鼠及其他啮齿类动物的叫声刚好都在这一范围之内。 猫头鹰除了眼睛,耳朵特殊以外,全身还长着松软的深色羽毛,飞起落下的声音很小,加上头颈转动灵活。这些独有的适应特征,保证它夜间发现鼠类时,能够听得真,看得准,抓得住,吃得着。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