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东晋道安和尚有哪些事迹?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17 10:59
  • 提问者网友:鼻尖触碰
  • 2021-10-17 01:26
东晋道安和尚有哪些事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10-17 02:38
东晋的一代名僧道安(312—385),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生很曲折。据梁《髙僧传》,道安出家前姓卫,为常山扶柳(今河北冀 县)人。祖先为大儒世家。他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双亲,由表兄孔氏抚养成人。道 安天资聪颖,七岁便能读儒家的书,过目成诵。十二岁时出家,因为相貌丑陋,得 不到师傅的重视,被派去田里干农活。这样干了三年,一直都勤勤恳恳、毫无怨 言。他在学业上很努力,从未缺过一次斋戒。几年之后才求师借阅佛经,师傅借 他一卷《辩意经》。道安.带经下田劳动,当天全部背诵下来。晚上又向师傅索阅 其他经典。师傅又借他一部《成具光明经》,他当晚即能背诵,一字不差。师傅大 为惊异,从此另眼相待。道安二十岁便受具足戒并得到师傅的允许可自由出外 游学。道安游学到了后赵都城邺(今河北临漳)。其时石虎在位,尊佛图澄为“大 和上”。道安在邺都的中寺遇到佛图澄,得到佛图澄的赏识,两人交谈终日,话 语十分投机。有人因其相貌不扬而轻视他,佛图澄说:“此人有见识,不是你们 所能比的。”道安从此拜佛图澄为师,研究禅观之学,同时也研究般若学。佛图 澄每有讲授,道安都能复述一遍。有人对他的复讲提出疑难,他都能解答。当时 的人都说:“漆道人,惊四邻”。隋唐以前,佛教僧人被称为“道人”,道安肤色 黑,因此被称为“漆道人”。东晋永和五年(349),即佛图澄死后的第二年,石虎死,后赵大乱。道安避乱来到濩泽(今山西阳城).一带,从竺法济等人受学,撰写了《阴持入经》注释等。这时他已是声名卓著,影响很大了。两年后,民族纷争复起,中原大乱。人们互相杀掠,饥而食人,田园荒芜瘟疫四起。道安转至飞龙山(今山西浑源西南)避难,同行者有竺法汰。在飞龙山遇到释僧光。两人相见恨晚,共同研究佛理。几年后,道安来到太行恒山(今河北阜平北)立寺塔传教。又过了二三年,道安回到邺城,住于受都寺,在此传教。这时道安已成为拥有数百徒众的僧团领袖。不久,道安又因战乱转至邺西北的牵口山,从此处又率众入王屋女林山(今河南济源西北)。到了公元365年,道安率众南下襄阳。行至新野,命竺法汰带一路人去杨州(今南京)传教,法和去四川,自己则带慧远等人直抵襄阳。道安在襄阳住了约十五年,先居于白马寺,后另建檀溪寺。北方的战乱,僧团不断为避难流徙于各地,使道安认识到“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因此到襄阳后,广交名人髙士,与当地的官僚士大夫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能够享受到与王公一样的俸给。当时南方谈玄说理之风盛行,道安迎合这种风气,大力宣讲般若经典,深入研究佛教义理,搜集、整理其他经典。另一方面,注意培养弟子,向社会广泛传播佛教。在襄阳的十五年,是道安一生中最有建树的时期。东晋孝武帝太元三年(378)春,前秦苻不攻打襄阳,镇守襄阳的朱序将道安拘留起来,不得擅自离开。此间道安为保护弟  子,再一次分张徒众。第二年苻丕攻陷襄阳,俘获朱序,并将道安等人一并送到长安。前秦国主苻坚十分敬重道安,把他视作“神器”,请为上宾,以辅助治国。道安被安置在长安五重寺,有僧徒数千人,成为实际上的前秦佛教领袖,同时又是苻坚的高级政治顾问。苻坚打算南下灭晋,遭到道安的劝阻。道安并劝 苻坚实行仁政,以“文德”感化新征服的百姓。公元385年道安在长安去世。道安辗转南北,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奉献出毕生精力。道安重视传教,有弟 子数百人,其中著名的有释法和、竺法汰、慧远、僧碧、僧敷等。这些人在佛教、佛 教思想的发展上都起过重要作用。道安几次分张徒众,有的入蜀,有的去到东 南,或居庐山,或住荆州,大江南北,到处都有道安的弟子。道安之前,佛僧戒律很不完备,而徒众猛增,僧团内部出现了不少问题。道 安为此制定了“僧尼轨范”,内容包括讲经说法的仪式和方法,关于日常修行、 食住的规定,及每半月举行一次的说戒忏悔仪式、夏安居结束时举行的检举忏 悔集会的规定。道安制定的戒规,对后世影响很大。宋代人称“凿空开荒,则道 安为僧制之始也”。道安在长安时主张佛教僧徒不用俗姓,以“释”为姓,起到 了增强佛教僧侣的宗教意识、巩固僧侣集团统一的作用。道安尽管屡屡迁徙,生活极不安定,仍主持翻译了大批经典,前后共译出约 14部183卷,“百余万言”,其中大部分为小乘经典。译经的同时,道安着力研 究和宣传大乘般若学说,各种著述有48种之多。为便于中国人理解,道安使用 了不少儒、道,特别是老庄玄学的语言、概念来阐释佛教教义,建立了“本无宗” 的般若理论体系,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道安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系统地编纂经录的佛教学者。东晋时期,外国僧 人和汉僧翻译的佛经越来越多,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这些译经质量参差不齐, 有些是同本异译,有些失去了译者姓名和翻译年代,还有些是中国人托佛陀之 名编造的,被称为“伪经”。道安组织人手对流传的各种手写佛经进行整理、编 目,并总结了几百年来译经的经验和教训。他编的经录,后来被称作《综理众经 目录》(或《道安录》、《安录》)。此书现已亡佚,但从梁僧祐的《出三藏记集》 可以了解其主要内容。《安录》对后世影响很大,为中国佛教目录学奠定了基 础。僧祐以此录为基础扩编为《祐录》(即《出三藏记集》)。总之,道安学识渊博,视野宏远,敢于创新,建树颇丰,是早期中国佛教史上 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