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长江女神”芳踪已逝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2-01-02 00:20
  • 提问者网友:临风不自傲
  • 2021-12-31 23:25

“长江女神”芳踪已逝

[文]ShA.iOster[编译]华宝

一位瑞士富豪的后裔和一群科学家想要拯救生活在中国长江水域的白鳍豚。然而,没人知道这种动物是否还存在。上个月,瑞士人奥古斯特?弗鲁格率领一支由中国、日本、瑞士及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开始搜寻白鳍豚的下落。白鳍豚是一种生性害羞、视力极差的淡水哺乳动物,数百年来在中国传说中一直被誉为“长江女神”。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就曾估计,当时长江里仅剩约200头白鳍豚,在长江水道的货船和渔船的夹缝中苦苦生存。而到1997年人们最后一次亲眼看见白鳍豚时,科学家们再次估计,这种身长6英尺左右的动物最多只剩下17头了。中国的白鳍豚也已被逼到了绝境。

“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从我们眼皮底下消失可不是件小事。”来自美国的生态学家鲍勃?皮特曼一边用望远镜搜寻远处的水域一边如此说道。

白鳍豚的境遇凸现了中国为其经济的急速发展所付出的昂贵代价,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是空气和水域的严重污染。白鳍豚这种长吻似剑、具有神奇声呐系统因而能在浑浊江水中自由穿行的大型水生哺乳动物,由于缺乏政府的有力保护和国际社会的足够关注,眼下看来已经沦入万劫不复之境了。

为了这次活动,弗鲁格召聚了一批来自东西方的科学家,其中包括中国知名的白鳍豚保护专家王丁,还有美国商务部属下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海洋生态学家皮特曼。“白鳍豚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位列食物链的顶端,并且亲近人类。如果长江无法养育白鳍豚,那里也就不适合人类生活了。”王丁望着沿江不断排出污染废物的工厂说。

关于白鳍豚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两千年前,后来,这种神奇的动物不知不觉进入了爱情故事,摇身一变成为美人鱼一样的美丽女子的化身。因此渔人都将它称做“长江女神”。瑞士科学家乔吉奥?皮利里于上世纪70年代晚期来到中国开始对白鳍豚有所了解。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白鳍豚的数量急剧下降。它们喜欢栖息的沙洲没有了,河道也被炸毁了。白鳍豚和渔民争食,经常陷入渔民捕鱼的渔网,船只的马达声也令它们茫然。

1978年,中国政府决定成立科研小组,专门研究这一濒危物种,这个组织目前的主管人就是王丁。王丁在中国被称为“白鳍豚先生”,他是从1980年开始喜欢上这种动物的。当时,渔民把一头受重伤的白鳍豚送到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交由他照料。王丁和他的同事把这头名为“淇淇”的白鳍豚放养在一个鱼塘里,帮它敷用一种传统中药药膏,逐渐使它恢复了健康。弗鲁格见到王丁后被他对事业的热忱深深感染。白鳍豚的处境岌岌可危,弗鲁格认为人们为拯救这种濒绝动物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他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是中外科学家在如何保护白鳍豚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

时光流逝。到2004年,渔民们几乎已经见不到白鳍豚了。弗鲁格开始组织中外科学家搜寻它们的下落。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研究人员将轮流搜索江面寻找白鳍豚的踪影。如果能发现10头以上白鳍豚,他们将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但是目前看来希望渺茫。船上的大多数科学家担心他们一头也看不见。

多年来,皮特曼一直在全世界的江河湖海里搜寻珍稀的鲸类物种。他说,这次行程将是最艰难的一次。“预想中的几乎灭绝的现状使得发现白鳍豚的几率变得微乎其微。我之所以来是要向它们致以最后的敬意。”

(选自美国《华尔街日报》,获普利策奖,有删改)

1.下列对新闻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新闻标题采用疑问句形式,深深地透露着对“长江女神”生存现状的担忧,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将白鳍豚喻为“长江女神”,表明了人类对白鳍豚的喜爱,但是又是人类将白鳍豚逼上了绝境这表明了人类的虚伪残酷。

C.文章中关于白鳍豚的传说,属于新闻中的插叙部分,它提供一种背景材料让读者在品味神奇动物的美的故事时,感叹当前白鳍豚的严酷的生存现状。

D.造成白鳍豚处境岌岌可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原因是中外科学家在如何保护白鳍豚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

E.本文虽以白鳍豚为新闻报道对象,但却从中揭示出中国经济发展给环境造成的破坏问题,可谓小中见大。

2.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简析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3.文章引用了东西方多国科学家对“拯救白鳍豚”的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4.西方媒体一直有重视负面报道的传统。作为负有盛誉的普利策奖更形成了鼓励“曝光”“揭丑”等题材的调查性报道的传统。新闻报道中“曝光”“揭丑”是否应该鼓励,请结合文本,谈一谈你的看法。(8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迟山
  • 2022-01-01 00:14
【答案】

1.B、D

2.属于导语部分。(1分)采用了议论、叙述和说明三种表达方式。(1分?答出两种即可)主要作用有?①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多国科学家拯救白鳍豚。②介绍“长江女神”白鳍豚?呼应题目。③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4分?答两点即可)

3.①凸显了白鳍豚的濒危处境?拯救工作刻不容缓。②表明“拯救白鳍豚”希望渺茫?凸显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忧虑。③凸显报道的客观性?增强说服力。以上3点?每点2分

4.我认为应该鼓励?新闻报道不应回避作为真实存在的丑恶和黑暗。(表述观点1分?阐释观点1分)角度一从新闻特点角度?真实性是新闻的突出特点?丑陋与黑暗也是一种真实?“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所以应该鼓励。举例略角度二从职业道德角度?“曝光”“揭丑”体现了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与“坏现象”做斗争的无畏精神?应该受到鼓励。举例略角度三从社会影响角度?负面报道可以让人们了解问题真相并加以防范?可以警策肇事方迅速整改?可以引起相关负责人员的重视?敦促其迅速解决问题。举例略答出两个角度即得6分?如持否定观点?言之成理亦可?但最高得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B.项?“表明了人类的虚伪残酷”错。D.项?文中说是“原因之一”?并非关键原因。

2.新闻导语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新闻消息的导语就像一个故事的开头,有趣、生动、形象、丰满就令人不能释手,就能吸引受众。所以我们写导语时,可以充分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白描等,使导语更加好懂、好记,从而使受众在对导语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接受新闻信息。

3.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呼吁人们从白鳍豚的消失中醒悟过来,保护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写重量级的人物关注这件事,可见事件的严重性和必要性等。

4.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开放题,是否鼓励“揭丑”“曝光”这是一个并不难回答的题,无论是鼓励还是不鼓励,答案应该与“新闻体裁”“新闻工作者”“社会影响”等结合起来。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新闻作品的能力。

点评:鉴于高考中实用类文体考查的有限性和命题的导向性,新闻阅读以其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反映时代风貌,感悟社会发展变化的特点成为高考备考的要点之一。基于此,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备考效果,我们有必要从新闻写作的普遍规律来反观阅读的方法和策略,从“内容(写什么)、结构(怎么写)、主题(为何写)、文笔(写的如何)”等四个方面来分类研究,以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野慌
  • 2022-01-01 00:51
和我的回答一样,看来我也对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