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好诗歌?最好能提供内容
- 提问者网友:缘字诀
- 2021-04-13 07:53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04-13 08:53
你施然走向废墟,
嘴角勾勒出一丝浅笑。
黑色风衣遮住骄阳,
掩住仅存的希望。
翻走在瓦砾中,
躲开突兀的钢筋。
瘫在地上的书本,
你知道他的主人永不回来。
提着书包寻找儿子的父亲,
脚下便是少年的墓地。
大朵大朵的哀伤,
沾湿了许多人的眼睛。
你隐藏在暗中,
听见身下轻轻的疑问
——我什么时候可以在读书呢?
你再度微笑,
因为你只能听到死尸的叩问。
“去天堂的请上车!”
《等待》
微闭上的双眼,
睁开,
却再也见不到熟悉的面庞。
在黑暗中扬起的头颅,
不问求救,
只问垮塌的大地,
你还能坚持许久?
惊恐仍旧遗留在土地上,
震悚了大地。
夕阳渐渐下落,
染红废墟的空隙,
刺出多少人的泪?
伸出的手,
无助的喊叫“救我”,
划出的血痕,
支离破碎了我的心脏。
“救救我吧,
明日朝阳仍会升起,
我不想与它错过。”
- 1楼网友:渡鹤影
- 2021-04-13 10:13
王维的山水诗,葱茏□□,天机流荡,与其说得之于禅学,不如说得之于庄子。受庄学的熏染,表现为抒情上的「非拟人化」,或可称之为「拟物」化。拟物的方式,便是放弃人的自我视界,将自己化为一条鱼、一棵树、一块石、一片云。如王维笔下的《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涂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芰,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退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这里的河水(青溪),已不再是作为诗人的朋友而存在了。诗人用「入」、「逐」、「随」、「转」等字样,暗示诗人自我本位的舍弃,自然生命的自在涌现。河水(青溪)时而调皮、时而安静;时而温柔,时而潇洒。
由于不是从一个僵硬固定的角度去观物,大自然便全幅呈露它最天然的生态,不受人为视知觉干扰的生态。实际上,这并不是「无我」,放弃人为的知觉,方能在大自然怀抱中感受到最深的一份缠绵的诗情;诗人自我本位的放弃,是为了获得最自在最空灵的一种生命形态。「我心素已闲」的一个「闲」字,正透露了此中奥秘。
另一首诗《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中国汉文字中「闲」字与「闹」字相对。「闹」字,中间是个「市」字,心里如一片市廛嘈杂喧叫,如何能感应自然之美?「闲」字中间是一个「月」字,心中如一幅月光,空明如镜,纤尘不染,因而细微的桂花花瓣,方能留下最优美的飘落曲线;因而深涧里的幽幽鸟啼,方能引起心弦最微妙的回应。
王维的诗境,最深地探得了大自然生命的底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正是诗人化身为松林间脉脉月光,山石上汩汩清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人的「行」、「坐」活动,与水云的起落节奏,已经融合无间,如自然生态一般;有时,诗人似乎与情意绵绵的落日、夕烟化为一体了,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有时,他索性变成一丛野花,一只幽鸟,如「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我们读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这样的诗句,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在写风景,其实大自然以其最细微的生命颤动,不期然而然地映现著诗人的生命情意;大自然以其每一线阳光,每一片飞花,每一声鸟啼,每一丝虫吟,感应著、涵容著诗人最广大、最无限的灵魂的存在。当诗人将自己完全委托于山水的本性时,诗人的性灵溶入其间,因而与宇宙构成一个深切的同情交流,物我之间同跳著一个脉搏,同击著一个节奏,两个相同的生命,在那一刹那间,互相点头、默契和微笑。这便是「无我之境」的生命哲学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