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天之利下民,其仁至矣!未有美于味而民不知者,便于用而民不由者...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19 20:01
  • 提问者网友:记得曾经
  • 2021-12-18 20:44
阅读理解天之利下民,其仁至矣!未有美于味而民不知者,便于用而民不由者,厚于生而民不求者。然而暑雨亦怨之,祁寒亦怨之,己不善而祸及亦怨之,己不俭而贫及亦怨之。是民事天,其不仁至矣!天尚如此,况于君乎?况于鬼神乎?是其怨訾恨讟,蓰倍于天矣!有帝天下、君一国者,可不慎欤!故尧有不慈之毁,舜有不孝之谤。殊不知尧慈被天下,而不在于子;舜孝及万世,乃不在于父。呜呼!尧、舜,大圣也,民且谤之;后之王天下,有不为尧舜之行者,则民扼其吭,捽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为甚矣!回答下列问题:1.对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祁寒亦怨之(祁寒:大寒)B.蓰倍于天矣(蓰:五倍)C.则民扼其吭(吭:喉咙)D.尧有不慈之毁(毁:诬陷)2.下列文言虚词“而”词义不同的一项是A.便于用而民不由者                  B.己不善而祸及亦怨之C.而不在于子                       D.乃不在于父3.对句中活用情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之利下民(利:使动用法,使……受益)B.有帝天下、君一国者(帝:名词作动词用,做……帝王;君:名词作动词用,做……国君)C.原谤(原:名词作动词用,推究本原)D.折而族之,不为甚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灭族)4.对本文的思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旨在赞美上天的仁厚。B.本文也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当时的封建统治者。C.本文也表现了深刻的民本思想和强烈的反叛意识。D.本文实际上也是对反抗封建暴君的讴歌。5.对本文的写法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似乎是要赞美上天,结果是虚晃一枪。B.作者把矛头对准当时的封建统治者。C.本文运用反语,使批判更加有力。如“是民事天,其不仁至矣”说的就是反语。D.“有帝天下、君一国者,可不慎欤”是作者运用反语警告封建统治者。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迟山
  • 2021-12-18 20:58
答案:解析:1.D(毁:毁谤)2.B(这里的“而”表示因果关系,其余都是表示转折关系)3.D(“族”:是名词作动词用,灭族。)4.A(不是要赞美上天的仁慈)5.D(不是反语,是反问)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笑迎怀羞
  • 2021-12-18 21:16
这个答案应该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