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家庭暴力这一社会现象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1 09:01
- 提问者网友:焚苦与心
- 2021-02-20 16:24
如何看待家庭暴力这一社会现象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2-20 17:35
以下不是我的回答,转自知乎 @甜阁下 (尊重作者版权,侵权即删)
以下是她对于家庭暴力现象的看法,我觉得很好,希望对你有帮助:
暴力是对人权的侵犯。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
具有恋爱、同居等亲密关系,以及曾经有过亲密/配偶关系者之间的暴力也应该纳入家庭暴力的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2008年制定的《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对家庭暴力的四种形式进行了解释:1、身体暴力:加害人通过殴打或捆绑受暴者、或限制受暴者人身自由等使受暴者产生恐惧的行为;
2、性暴力:加害人强迫受暴者以其感到屈辱、恐惧、抵触的方式接受性行为,或残害受暴者性器官等性侵犯行为;
3、精神暴力:加害人以侮辱、谩骂、或者不予理睬、不给治病、不肯离婚等手段对受暴者进行精神折磨。使受暴者产生屈辱、恐惧、无价值等作为或不作为行为;
4、经济控制:加害人通过对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收支状况的严格控制,摧毁受暴者自尊心、自信心或自我价值感,以达到控制受暴者的目的。
有调查显示,家庭暴力的受暴者90%左右为女性。也就是说,仍然有10%左右的男性是施暴女性的受暴者。
家庭暴力的根源:
在探究家庭暴力的原因时,人们(尤其是施暴者)往往会找出许多具体的“原因”,例如施暴者有压力、醉酒,或受害者“有错”等。但这些“原因”都是表面的,或者说只是诱因。家庭暴力的根源在于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它深植于传统的社会性别制度中,而这也正是家庭暴力广泛存在并难以消除的原因所在。
家庭暴力反映出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的权力控制关系。施暴者通过行使暴力向受害者显示自己的权力,使受害者屈服和恐惧,由此实现和维持对受害者的支配和控制。
家庭暴力与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和性别权力关系有密切的关系。社会文化鼓励男性追求“阳刚”、“勇猛”,并允许和怂恿他们用暴力证明自己的地位和解决问题。与此相应,社会文化认为女性的价值低于男性,并应当服从男性的支配。这种文化实际上是在默许男性对女性的施暴,当一个大男子主义思想强烈的男性认为妻子或女友没有忠实履行女性的屈从义务时,他就“有权”对她施行暴力。
任何人都不应该对暴力沉默,家庭暴力是公害,不是私事,受暴者的痛苦是一般人所不能体会的。如果你的家人朋友遭受家暴,请帮助他们。“白丝带反对性别暴力男性公益热线”为受性暴力、家庭暴力等性别暴力伤害者提供咨询帮助,对性别暴力实施者及具有暴力倾向者提供行为改变的辅导。
研究家庭暴力,一定要导入社会性别视角。
什么是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社会性别在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个人社会化过程中得到传递和巩固。
换言之,生理性别不是造成两性种种社会差异的直接依据,是社会性别文化形成了男女之间的差异,比如,在社会文化的描述下,形成了男外女内、男主女从的角色分工,男刚女柔、男才女貌的角色期待,男尊女卑、男优女劣的角色评价,男高女低、男强女弱的社会地位等等。
因此,从社会性别看两性关系,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是普遍存在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在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男性仍然在社会中处在主导地位,对女性实行着控制和支配。
在家庭生活领域中,家庭暴力反映出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的权力控制关系。施暴者通过行使暴力向受害者显示自己的权力,使受害者屈服和恐惧,由此实现和维持对受害者的支配和控制。家庭暴力的主控方,往往是男性。
在探究家庭暴力的原因时,人们(尤其是施暴者)往往会找出许多具体的“原因”,例如施暴者有压力、醉酒,或受害者“有错”......余下全文>>
以下是她对于家庭暴力现象的看法,我觉得很好,希望对你有帮助:
暴力是对人权的侵犯。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
具有恋爱、同居等亲密关系,以及曾经有过亲密/配偶关系者之间的暴力也应该纳入家庭暴力的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2008年制定的《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对家庭暴力的四种形式进行了解释:1、身体暴力:加害人通过殴打或捆绑受暴者、或限制受暴者人身自由等使受暴者产生恐惧的行为;
2、性暴力:加害人强迫受暴者以其感到屈辱、恐惧、抵触的方式接受性行为,或残害受暴者性器官等性侵犯行为;
3、精神暴力:加害人以侮辱、谩骂、或者不予理睬、不给治病、不肯离婚等手段对受暴者进行精神折磨。使受暴者产生屈辱、恐惧、无价值等作为或不作为行为;
4、经济控制:加害人通过对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收支状况的严格控制,摧毁受暴者自尊心、自信心或自我价值感,以达到控制受暴者的目的。
有调查显示,家庭暴力的受暴者90%左右为女性。也就是说,仍然有10%左右的男性是施暴女性的受暴者。
家庭暴力的根源:
在探究家庭暴力的原因时,人们(尤其是施暴者)往往会找出许多具体的“原因”,例如施暴者有压力、醉酒,或受害者“有错”等。但这些“原因”都是表面的,或者说只是诱因。家庭暴力的根源在于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它深植于传统的社会性别制度中,而这也正是家庭暴力广泛存在并难以消除的原因所在。
家庭暴力反映出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的权力控制关系。施暴者通过行使暴力向受害者显示自己的权力,使受害者屈服和恐惧,由此实现和维持对受害者的支配和控制。
家庭暴力与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和性别权力关系有密切的关系。社会文化鼓励男性追求“阳刚”、“勇猛”,并允许和怂恿他们用暴力证明自己的地位和解决问题。与此相应,社会文化认为女性的价值低于男性,并应当服从男性的支配。这种文化实际上是在默许男性对女性的施暴,当一个大男子主义思想强烈的男性认为妻子或女友没有忠实履行女性的屈从义务时,他就“有权”对她施行暴力。
任何人都不应该对暴力沉默,家庭暴力是公害,不是私事,受暴者的痛苦是一般人所不能体会的。如果你的家人朋友遭受家暴,请帮助他们。“白丝带反对性别暴力男性公益热线”为受性暴力、家庭暴力等性别暴力伤害者提供咨询帮助,对性别暴力实施者及具有暴力倾向者提供行为改变的辅导。
研究家庭暴力,一定要导入社会性别视角。
什么是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社会性别在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个人社会化过程中得到传递和巩固。
换言之,生理性别不是造成两性种种社会差异的直接依据,是社会性别文化形成了男女之间的差异,比如,在社会文化的描述下,形成了男外女内、男主女从的角色分工,男刚女柔、男才女貌的角色期待,男尊女卑、男优女劣的角色评价,男高女低、男强女弱的社会地位等等。
因此,从社会性别看两性关系,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是普遍存在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在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男性仍然在社会中处在主导地位,对女性实行着控制和支配。
在家庭生活领域中,家庭暴力反映出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的权力控制关系。施暴者通过行使暴力向受害者显示自己的权力,使受害者屈服和恐惧,由此实现和维持对受害者的支配和控制。家庭暴力的主控方,往往是男性。
在探究家庭暴力的原因时,人们(尤其是施暴者)往往会找出许多具体的“原因”,例如施暴者有压力、醉酒,或受害者“有错”......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