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之首是哪种花?
答案:4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6 22:03
- 提问者网友:像風在裏
- 2021-02-26 10:08
百花之首是哪种花?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02-26 11:17
百花之首是牡丹
因为:
牡丹以它特有的富丽、华贵和丰茂,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
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为落叶亚灌木。喜凉恶热,宜燥惧湿,可耐-30℃的低温,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喜光,亦稍耐阴。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温处栽植。花期4-5月。多采用嫁接方法进行栽培,因为与芍药同属芍药属,又多选用芍药作为砧木。
所以被称为百花之首!
因为:
牡丹以它特有的富丽、华贵和丰茂,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繁荣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征。
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为落叶亚灌木。喜凉恶热,宜燥惧湿,可耐-30℃的低温,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喜光,亦稍耐阴。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温处栽植。花期4-5月。多采用嫁接方法进行栽培,因为与芍药同属芍药属,又多选用芍药作为砧木。
所以被称为百花之首!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笑迎怀羞
- 2021-02-26 13:14
牡丹
- 2楼网友:煞尾
- 2021-02-26 12:50
牡丹花
- 3楼网友:平生事
- 2021-02-26 11:49
牡丹自然是有资格角逐国花称号的,其历来就有“国色”之称。 “国色天香”的名号,美丽得吓人,大有皇权时代的特征。
望文生义,一朵花,色相是国家级的,香味来自天赐。与其说是对花的赞美,不如说是强词夺理,获得了某种合法和神圣的地位。在咱们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凡事一沾上“国”字,便有禁忌,凛凛不可侵犯。国学如此、国色大致也不例外,更何况天香呢。这事让人想起武则天和上官婉儿之间的一次冲突。皇威赫赫的武则天,撞破了自己的秘书长上官婉儿与自己的生活秘书之间的奸情,大怒,用金刀刺进了上官婉儿的发髻,伤及到了光洁饱满的额头。女皇警告秘书长:“敢动我禁脔,罪当处死!”但上官婉儿并没有因此而死。幸亏是女皇,如果是男性秘书长,且动的是男性皇帝的奶酪,可真难以想象有谁能够刀下逃生。依常识和历史教训推断,即便皇帝一时心软,侥幸逃脱,恐怕也只是一时。满朝没有沾着猫腥的文武大臣,多半会把青石板磕出红坑来,不顾满脑门子淤血,也要死谏皇上把自己的同僚凌迟处死,才可解心头之恨,不如此,岂能维持道统万代千秋。这帮磕头的先人从小学的也是国学不是?
世事无绝对,国字头的名号,也可以联想起许多美好的事情,但无论好坏,功过也不在牡丹。牡丹原本野生花木,与人无涉自然高洁,蓓蕾自开,花朵正艳,翠叶更绿;一经有人养护,姚黄魏紫,赵粉胡红,牡丹因人更艳丽,养花人也随牡丹流芳百世。谁叫牡丹盛放在九朝古都的洛阳?在《洛阳牡丹图》中,宋代诗家欧阳修吟咏道:“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比欧阳修更早的骚人墨客也有不少描写牡丹的佳句,其中最得牡丹神韵的,当数唐代大诗人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以善饮名满天下的太白先生,因三首有关牡丹的小令《清平乐》,荣膺了牡丹花神的称号,真是让人绝倒。想象一下诗仙扶着自己醉醺醺的身躯,摇摇晃晃倘佯在牡丹盛开的洛水畔,醉眼朦胧地打量着与牡丹交相辉映的丰腴美妇杨玉环,嘟嘟囔囔咳珠吐玉,一下弄出了三首千古绝唱,这花神的形象,颇有点幽默吧。不过,这般佳句,非牡丹花神,又有谁能如此出神入化地用文字描摹牡丹的神采!难怪时隔千年,李白的诗依然让人惊艳,且还不断有新的惊喜,比如某外国品牌的化妆品,不就是在中土取名为“露华浓”且身价非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大行其道的吗?
牡丹并非源自洛水之滨,但牡丹因洛阳而盛,洛阳因牡丹而名,却是言之有据的事实,在牡丹众多的异名别号中,就有一个诨号洛阳花,响亮!可见牡丹和洛阳关系之深沉。牡丹在洛阳累积了自己绵延千载的美名,来源却是在中西部的山区,在云南昭通地区发现的野生牡丹,多有异卉,其中一种,花朵直径不过9厘米,花叶重重叠叠,厚度高达15厘米,直接就是一个圆柱体。当然野生姿态之奇不如人植的姿态之美,多半是因为人早已把自己的意愿加在了花木上了。人们好大喜功,大就是美,没道理可讲,牡丹无疑也正是因此而戴上了“花王”桂冠。古人云牡丹“花大盈尺”并非夸张,当今直径五六十厘米的牡丹并不罕见。对于牡丹之大,苏东坡很有心得,曾有诗云:“头大欲人扶”,真是风致淹然。人工培植的牡丹,以千分之四的成功率,十五年一代的周期,千余年来才弄出了并不算多的几百个品种。牡丹花的模样,在花中历来是以雍容华贵著称,看来不是没有原因。
牡丹是富贵花,亡国败家的隋炀帝就很喜欢牡丹,唐人的《海山记》载:“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不过杨广这厮虽然富贵且爱牡丹,实则是污浊男人一个。把他跟美艳华贵的牡丹扯在一起,大有鲜花牛粪并置之感,很煞风景。传统历来以牡丹花开富贵来表达一种吉祥和祝福,估计也是牡丹唐朝以来就长盛不衰的习俗。因此,牡丹花带上了不少市井的烟火气。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描写了宋代民间对牡丹的酷爱:“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可见一时之风气。
牡丹虽然不够兰花那样超尘脱俗,或者水仙般风姿卓约,但其雍容大度的气概倒也是花中的魁首。从这一外在形象以及品种和型态看,牡丹也可算是多元化的模范,牡丹大致可分三大类:单瓣类、重瓣类、千瓣类;六型: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平头型、皇冠型、绣球型;八大色:黄、红、蓝、白、黑、绿、紫、粉。你要敢于附会,还可从中看到兼收并蓄的包容和不分贵贱的平等,百花齐放的民主风气。也真不愧大家风范。
虽然有人称牡丹早在《诗经》中已经就记载,那时这一类花都称为芍药,而牡丹因为是稍微高大的木本,更准确的称谓是木芍药。获得普遍共识的是,牡丹在1800年前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正式登堂入室,花和枝干都可以入药,其中枝干之皮炮制的丹皮,现在在中药配伍里面也很常见。野生牡丹,一般说来没有人工养植的那样肥硕艳丽,风华绝代。更没有牡丹如今在花中的显赫地位。
佛家有言,相由心生。富丽端庄、浓艳华贵,也许正是牡丹广受权贵喜爱的原因,并且这些迷上牡丹的大人物们,基本上都是一些坐享其成、且擅权之辈。除隋炀帝外,武则天、杨贵妃、慈禧都有一些与牡丹有关的故事流传。与民间流传的牡丹故事,大相径庭。慈禧曾封牡丹为国花,在颐和园造国花台,用的大概也是本来该给北洋水师的军费吧。杨贵妃估计把牡丹当成了自己的同类,经常在牡丹园内流连,不肯离去,牡丹的肥硕和娇艳可能像一面镜子,正是可以供玉环借景自怜自恋的尤物,或者是贵妃得意于自己羞花的光荣历史,打算让牡丹面对自己的美貌,也羞惭不已。杨贵妃热爱牡丹,不论企图是什么,都算是文化的功臣,是催生李白绝唱的助产士,她们这一伙艳丽美眉,真可算是唐朝的白衣天使。
民间的牡丹故事则是另一番风貌,平民对于牡丹的美寄予的情感,少有贵妇骚客那样的珠光宝气,更多的是苦尽甘来的醇厚质朴。二者之间关于牡丹故事的区别,正是养花人和赏花人之间的区别。不可同日而语。
在所有牡丹故事中,无疑是武则天怒贬牡丹到洛阳的故事流传较广。故事版本之一说:“天授二年腊月初一,长安大雪纷飞,武则天饮酒做诗,乘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连夜开放,独牡丹不违时令,闭蕊不开。武则天盛怒之下,将牡丹贬出长安,发配洛阳,并施以火刑。牡丹遭此劫难,体如焦炭;却根枝不散,在严寒凛冽中挺立依然,来年春风劲吹之时,花开更艳,被誉为‘焦骨牡丹’。”另一个版本在中间有这样一个转折:武则天一怒之下,把牡丹贬到了洛阳,没成想牡丹却在洛阳纷纷绽放,满园春色。则天皇帝这才盛怒,下令火烧牡丹。
这是明代虚构的故事,拿前朝的女皇开涮,跟我们现在嘲笑老佛爷一样,没什么风险,故事还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蔑视权贵的诉求,因此广为流传。所谓“焦骨牡丹”,只是牡丹作为木本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一种现象,养花人行话“牡丹长一尺缩两寸”,他们观察到牡丹的枝条每年有二成会木质化,由温湿润泽变的焦黑干枯。另一个“枯枝牡丹”故事如出一辙,但我更喜欢:一个抗元的军人用牡丹枝条做马鞭。在征途中,路经洛阳将马鞭插在道旁歇息,走时忘记了这牡丹枝条的马鞭。这形容干枯的马鞭,来年春天居然也绽放了牡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