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黄花镇全部信息。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6-04 15:12
- 提问者网友:自食苦果
- 2021-06-04 11:11
英德市黄花镇全部信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怙棘
- 2021-06-04 11:28
黄花镇地处北纬24°12′-24°16′、东经112°48′-113°06′之间,有“南天第一峰林风光”之称的英西峰林走廊贯穿全镇。北依阳山县水口镇,西临清新县浸潭、石潭镇,东连大湾镇,南接九龙镇。
黄花镇隶属清远市英德,整个英德的大交通可吸引省内外的远程客源:到清远市区有107国道和在建的清连高速公路,车程约1小时,到新国际机场仅89公里,到广州为2个小时;经英德市区走英曲公路到韶关约为两个小时车程。英佛公路连接京珠高速。铁路方面,京广铁路复线和在建的武广客运专线贯穿英德南北,英德至广州、到韶关均只需一个小时。水路方面,境内北江、翁江、连江三江交汇,客货轮可直达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此外,正在建设的武汉—广州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南北走向从英德市区附近经过;正在规划建设的昆(明)—汕(头)高速公路将横贯英德北部,将在英德市区北郊设出入口。在如此的交通优势之下,黄花镇具有较强的吸引省内外远程客源的潜力。
黄花镇旅游资源开发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该镇位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边缘,是接受珠江三角洲经济辐射第一波的地区,在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全面推广时期,黄花镇将会接受更多的客流、物流和信息流。这些因素将推动黄花镇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镇区紧靠107国道,距广州约两小时车程,距清远市区、英德市区均为一小时车程。按旅游的发展趋势,一小时车程是半日游的最佳辐射范围,两小时车程为一日一夜游的最佳范围。
行政区划
该镇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总人口46457人。下辖11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266个村民小组。
历史沿革
黄花镇因全镇地形似花形,且以前的田园山间皆遍布黄花,故因而得名。据《英德县》记载(2006年版《英德县志》P60-P70),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起,称清下都黄花图(全县设二十一都七十四图);
道光十六年(1836年)起,称黄花乡(全县设60个乡);
民国21年(1932年),黄花乡棣属英德县第七区,民国22年划为八区,民国30年棣属二区,内有8保105甲1218户(按10户为1甲、10甲为1保设置);
1949年至1951年9月属英德县第五区;
1951年9月至1956年6月属英德县第四区(现辖区范围设明迳、三山、城下、迳孔、溪村、岩背、新民、放板、塘边、德岗10个乡);
1956年秋,棣属于英德县九龙区(现辖区内设公正、明迳、岩背3个乡);
1957年11月,撤销区的建制,称黄花乡;
1958年9月11日,全县设立6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黄花与九龙棣属于卫星人民公社;
1959年4月设立明迳人民公社;
1962年2月析出岩背成立岩背人民公社;
1963年3月岩背人民公社又并入明迳人民公社;
1976年,又析出岩背成立岩背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明迳区公所和岩背区公所;
1986年改称明迳乡人民政府和岩背乡人民政府;
1993年冬改为明迳镇人民政府和岩背镇人民政府;
2004年6月18日调整行政区域,明迳镇和岩背镇合并,仍沿用旧称叫黄花镇。
自然环境
从地形地貌上看,镇区地处粤北石灰岩山区,属石灰岩盆地地形。全镇山地环绕,群峰林立,地形地势十分复杂。该镇地势北陡南缓,既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又有海拔不足百米的低缓山丘。四周山峦层层叠翠、此起彼伏,线条柔和而曲折。盆地内,峰峦拔地而起,峭壁千仞,峰石情趣盎然,形态万千,有如碧莲出水,惟妙惟肖;骆驼情侣,耳鬓斯磨;五佛会峰、笔尖峰、观音阁……奇峰间怪石嶙峋,溶洞凸现,暗河幽深。
黄花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自然条件较优越。年平均气温18°C,无霜期多年平均为312天,常年平均日照总时数是1677小时,年均降水量1800mm,降雨多集中在4~6月及7~9月两个时段。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季风气候十分明显。
由于气候条件优越,水热充足,该镇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2.7%。因而,镇区得以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的循环,并拥有清新、洁净的空气及高质量的水体。
境内河流主要是黄花河,发源于岩背村,贯穿岩背村以南的镇域,主要由雨水与地下水补给。丰水期河水猛涨,水流较急;枯水期水位较低,河面平静。此外,由于该镇属岩溶地貌,因而漏水洞广布,暗河幽深,地面水容易流入暗河。境内有泉水多处,均为冷泉,为地下水出露处。该镇无工业污染,植被繁茂,水质优良。
黄花镇工业化水平不高,只有少量的工矿企业,绝大部分地区仍以农业种植为主,未受工业污染。该镇地处亚热带地区,光热充足,气候温和,适合多种常绿阔叶林木生长,植被繁茂,主要有马尾松、油杉、枫树、香樟、阴香、椿树、海红豆等树种,生物多样化,小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碧峰秀水有机组合,农田村舍点缀于翠竹青山之间,田园风光旖旎,十分适宜开展观光休闲与绿色生态旅游。
经济状况
黄花镇是广东省粤北山区经济较落后的地区,目前仍是一个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小镇,经济相对落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当地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不懈地攻坚刻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正不断发展。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国道、省道等主要干道与镇公路相连通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公共运输事业发展较快。镇内有主干道一条,往南15公里接入107国道和在建的清连高速公路,可达清远,珠三角等地;东行70公里到英德市区,经京广铁路英德站可达全国各地。往英德市区和107国道(清连高速公路)的二级水泥路(X366、S348)已投入使用,镇内通行政的道路以实现硬底化。全镇供电容量充足,乡镇村基本普及程控电话,镇上居民均安装有线电视,互联网通达该镇,信息化走向完善。镇区的旅店、餐饮等服务设施齐全。
黄花镇依托峰林资源,将发展旅游业定为该镇发展的主导产业,并已邀请华南师范大学编制了《英德市黄花镇旅游总体规划》,现已开发了部分旅游项目。在有力的宣传策划之下,2003年以前平均接待游客6万人次,2003年以后游客量成倍增长,到2005年该镇接待游客量达44万人次。
旅游资源
黄花镇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分类如下:
1、地文景观类
主要包括峰林、洞穴、山石等,如溪村峰林、公正峰林、管塘小石林、塘边村小石林、燕子岩、阳岩洞、笔尖峰、通天蜡烛、骆驼峰、观音谷等。
2、水域风光
驼情侣峰
主要包括河流、泉、湖等,如黄花河、南房邓泉、塘洛冷泉、云石寺冷泉、文婆山天湖、明迳倒影、黄洞水库等。
3、生物景观类
包括树林、古树名木等,如古椿树、海红豆树等。
4、古迹与建筑类
包括古堡、古桥、庙宇等,如彭家祠、永丰桥、永丰庙、古村落、飞马庙等。
5、消闲求知健身类
包括漂流、露营、民俗风情等,如老虎谷漂流、竹筏漂流、彭家祠露营区、英西火麒麟表演、英西舞鸡公狮、娃娃鱼养殖场、新民村中药园等。
上述的旅游资源都具有很好的意境和形象,可观赏性强,其中具有现实可开发性的景点有观音谷、彭家祠等。
该镇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共有如下几处:峰林画廊、老虎谷漂流、彭家祠古建筑,以及表现民俗文化的火麒麟、鸡公狮等民俗风情表演。
英西峰林走廊是广东省直驻英德的扶贫工作组在1993年策划的旅游扶贫项目,是广东省最长、最密集的峰林游廊,被誉为广东最具规模的“南天第一峰林风光走廊”。景区南北长20多公里、东西宽5~8公里,由1000多座造型各异的岩溶山峰在干道两旁错落排列,青黛色的线条柔和而曲折。千姿百态的山峰、神秘莫测的岩洞、嶙峋怪异的岩石、变幻无穷的雾海,掺杂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乡土风情的点缀和雨雾天象的巧妙融合之下,英西峰林走廊便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田园风光轴画。
老虎谷暗河漂流是2004年由英德旅游局与英西峰林走廊旅游发展公司共同引资建成的,为黄花河源头至溪村段,长3800米,最高落差达20米,河道穿越山体约800米,漂流全程惊险刺激,自建成营业后便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4年,接待游客量达4.3万人次,收入达300万人民币。
彭家祠景区位于坑坝村,景区主题是“古堡追忆,民俗风情”,主要由彭家祠、英西火麒麟和舞鸡公狮表演以及帐篷露营区组合而成。2005年,彭家祠景区被列入广东省重点旅游扶贫项目,获得50万元建设基金,现利用资金已改造了部分项目和设施。
黄花镇的峰林景观是广东省典型的岩溶地貌地区之一。该镇的英西峰林走廊是其标志性的景区,其资源品位得到旅游界的称赞。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在英德旅游开发研究过程中给予英西峰林很高的评价,称之为“英西峰林游廊”,并以诗赞之:“飞借桂林山,漓江换明迳,游廊迎奇景,簪峰镇九龙”。中山大学彭华教授在《粤北旅游资源地质评价与开发》一文中亦有“喀斯特盆地的峰林景观,以其优美的造型和丰富的层次结构山水相映,动人心扉”的评价。英西峰林是广东唯一的峰林游廊,被誉为“南天第一峰林风光”。
2002年5月,清远市获得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荣誉称号,并召开掀起旅游二次创业新高潮动员大会。大会上,英西峰林走廊成为清远市重点推介旅游热线中的英西奇特峰林热线。百里峰林旅游长廊已成为广东著名的品牌旅游线路。
黄花镇隶属清远市英德,整个英德的大交通可吸引省内外的远程客源:到清远市区有107国道和在建的清连高速公路,车程约1小时,到新国际机场仅89公里,到广州为2个小时;经英德市区走英曲公路到韶关约为两个小时车程。英佛公路连接京珠高速。铁路方面,京广铁路复线和在建的武广客运专线贯穿英德南北,英德至广州、到韶关均只需一个小时。水路方面,境内北江、翁江、连江三江交汇,客货轮可直达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此外,正在建设的武汉—广州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南北走向从英德市区附近经过;正在规划建设的昆(明)—汕(头)高速公路将横贯英德北部,将在英德市区北郊设出入口。在如此的交通优势之下,黄花镇具有较强的吸引省内外远程客源的潜力。
黄花镇旅游资源开发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该镇位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边缘,是接受珠江三角洲经济辐射第一波的地区,在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全面推广时期,黄花镇将会接受更多的客流、物流和信息流。这些因素将推动黄花镇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镇区紧靠107国道,距广州约两小时车程,距清远市区、英德市区均为一小时车程。按旅游的发展趋势,一小时车程是半日游的最佳辐射范围,两小时车程为一日一夜游的最佳范围。
行政区划
该镇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总人口46457人。下辖11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266个村民小组。
历史沿革
黄花镇因全镇地形似花形,且以前的田园山间皆遍布黄花,故因而得名。据《英德县》记载(2006年版《英德县志》P60-P70),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起,称清下都黄花图(全县设二十一都七十四图);
道光十六年(1836年)起,称黄花乡(全县设60个乡);
民国21年(1932年),黄花乡棣属英德县第七区,民国22年划为八区,民国30年棣属二区,内有8保105甲1218户(按10户为1甲、10甲为1保设置);
1949年至1951年9月属英德县第五区;
1951年9月至1956年6月属英德县第四区(现辖区范围设明迳、三山、城下、迳孔、溪村、岩背、新民、放板、塘边、德岗10个乡);
1956年秋,棣属于英德县九龙区(现辖区内设公正、明迳、岩背3个乡);
1957年11月,撤销区的建制,称黄花乡;
1958年9月11日,全县设立6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黄花与九龙棣属于卫星人民公社;
1959年4月设立明迳人民公社;
1962年2月析出岩背成立岩背人民公社;
1963年3月岩背人民公社又并入明迳人民公社;
1976年,又析出岩背成立岩背人民公社;
1983年改为明迳区公所和岩背区公所;
1986年改称明迳乡人民政府和岩背乡人民政府;
1993年冬改为明迳镇人民政府和岩背镇人民政府;
2004年6月18日调整行政区域,明迳镇和岩背镇合并,仍沿用旧称叫黄花镇。
自然环境
从地形地貌上看,镇区地处粤北石灰岩山区,属石灰岩盆地地形。全镇山地环绕,群峰林立,地形地势十分复杂。该镇地势北陡南缓,既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又有海拔不足百米的低缓山丘。四周山峦层层叠翠、此起彼伏,线条柔和而曲折。盆地内,峰峦拔地而起,峭壁千仞,峰石情趣盎然,形态万千,有如碧莲出水,惟妙惟肖;骆驼情侣,耳鬓斯磨;五佛会峰、笔尖峰、观音阁……奇峰间怪石嶙峋,溶洞凸现,暗河幽深。
黄花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自然条件较优越。年平均气温18°C,无霜期多年平均为312天,常年平均日照总时数是1677小时,年均降水量1800mm,降雨多集中在4~6月及7~9月两个时段。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季风气候十分明显。
由于气候条件优越,水热充足,该镇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2.7%。因而,镇区得以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的循环,并拥有清新、洁净的空气及高质量的水体。
境内河流主要是黄花河,发源于岩背村,贯穿岩背村以南的镇域,主要由雨水与地下水补给。丰水期河水猛涨,水流较急;枯水期水位较低,河面平静。此外,由于该镇属岩溶地貌,因而漏水洞广布,暗河幽深,地面水容易流入暗河。境内有泉水多处,均为冷泉,为地下水出露处。该镇无工业污染,植被繁茂,水质优良。
黄花镇工业化水平不高,只有少量的工矿企业,绝大部分地区仍以农业种植为主,未受工业污染。该镇地处亚热带地区,光热充足,气候温和,适合多种常绿阔叶林木生长,植被繁茂,主要有马尾松、油杉、枫树、香樟、阴香、椿树、海红豆等树种,生物多样化,小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碧峰秀水有机组合,农田村舍点缀于翠竹青山之间,田园风光旖旎,十分适宜开展观光休闲与绿色生态旅游。
经济状况
黄花镇是广东省粤北山区经济较落后的地区,目前仍是一个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小镇,经济相对落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当地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不懈地攻坚刻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正不断发展。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国道、省道等主要干道与镇公路相连通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公共运输事业发展较快。镇内有主干道一条,往南15公里接入107国道和在建的清连高速公路,可达清远,珠三角等地;东行70公里到英德市区,经京广铁路英德站可达全国各地。往英德市区和107国道(清连高速公路)的二级水泥路(X366、S348)已投入使用,镇内通行政的道路以实现硬底化。全镇供电容量充足,乡镇村基本普及程控电话,镇上居民均安装有线电视,互联网通达该镇,信息化走向完善。镇区的旅店、餐饮等服务设施齐全。
黄花镇依托峰林资源,将发展旅游业定为该镇发展的主导产业,并已邀请华南师范大学编制了《英德市黄花镇旅游总体规划》,现已开发了部分旅游项目。在有力的宣传策划之下,2003年以前平均接待游客6万人次,2003年以后游客量成倍增长,到2005年该镇接待游客量达44万人次。
旅游资源
黄花镇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分类如下:
1、地文景观类
主要包括峰林、洞穴、山石等,如溪村峰林、公正峰林、管塘小石林、塘边村小石林、燕子岩、阳岩洞、笔尖峰、通天蜡烛、骆驼峰、观音谷等。
2、水域风光
驼情侣峰
主要包括河流、泉、湖等,如黄花河、南房邓泉、塘洛冷泉、云石寺冷泉、文婆山天湖、明迳倒影、黄洞水库等。
3、生物景观类
包括树林、古树名木等,如古椿树、海红豆树等。
4、古迹与建筑类
包括古堡、古桥、庙宇等,如彭家祠、永丰桥、永丰庙、古村落、飞马庙等。
5、消闲求知健身类
包括漂流、露营、民俗风情等,如老虎谷漂流、竹筏漂流、彭家祠露营区、英西火麒麟表演、英西舞鸡公狮、娃娃鱼养殖场、新民村中药园等。
上述的旅游资源都具有很好的意境和形象,可观赏性强,其中具有现实可开发性的景点有观音谷、彭家祠等。
该镇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共有如下几处:峰林画廊、老虎谷漂流、彭家祠古建筑,以及表现民俗文化的火麒麟、鸡公狮等民俗风情表演。
英西峰林走廊是广东省直驻英德的扶贫工作组在1993年策划的旅游扶贫项目,是广东省最长、最密集的峰林游廊,被誉为广东最具规模的“南天第一峰林风光走廊”。景区南北长20多公里、东西宽5~8公里,由1000多座造型各异的岩溶山峰在干道两旁错落排列,青黛色的线条柔和而曲折。千姿百态的山峰、神秘莫测的岩洞、嶙峋怪异的岩石、变幻无穷的雾海,掺杂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乡土风情的点缀和雨雾天象的巧妙融合之下,英西峰林走廊便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田园风光轴画。
老虎谷暗河漂流是2004年由英德旅游局与英西峰林走廊旅游发展公司共同引资建成的,为黄花河源头至溪村段,长3800米,最高落差达20米,河道穿越山体约800米,漂流全程惊险刺激,自建成营业后便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4年,接待游客量达4.3万人次,收入达300万人民币。
彭家祠景区位于坑坝村,景区主题是“古堡追忆,民俗风情”,主要由彭家祠、英西火麒麟和舞鸡公狮表演以及帐篷露营区组合而成。2005年,彭家祠景区被列入广东省重点旅游扶贫项目,获得50万元建设基金,现利用资金已改造了部分项目和设施。
黄花镇的峰林景观是广东省典型的岩溶地貌地区之一。该镇的英西峰林走廊是其标志性的景区,其资源品位得到旅游界的称赞。北京大学陈传康教授在英德旅游开发研究过程中给予英西峰林很高的评价,称之为“英西峰林游廊”,并以诗赞之:“飞借桂林山,漓江换明迳,游廊迎奇景,簪峰镇九龙”。中山大学彭华教授在《粤北旅游资源地质评价与开发》一文中亦有“喀斯特盆地的峰林景观,以其优美的造型和丰富的层次结构山水相映,动人心扉”的评价。英西峰林是广东唯一的峰林游廊,被誉为“南天第一峰林风光”。
2002年5月,清远市获得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荣誉称号,并召开掀起旅游二次创业新高潮动员大会。大会上,英西峰林走廊成为清远市重点推介旅游热线中的英西奇特峰林热线。百里峰林旅游长廊已成为广东著名的品牌旅游线路。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