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在线阅读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1 07:09
  • 提问者网友:蓝莓格格巫
  • 2021-01-30 13:55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在线阅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猎心人
  • 2021-01-30 15:33
孩子社会能力的拓展,可以从了解孩子,让他自己多方位考虑问题,并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培养。
1、了解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单纯的以“眼见为实”来做为自己评判的依据,而是详细了解了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再下判断,并根据整合过程给孩子讲解应对的方法。
2、帮助孩子体察别人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
孩子缺乏对他人内心感受的体察,无助于真正内在地提高亲社会行为。建议家长在平时和孩子做些情绪词汇的练习,教会孩子试着使用诸如“高兴”、“生气”、“沮丧”、“骄傲”等与情绪有关的词汇。平时可以借用图画书或动画片和孩子做些情感表达的练习,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这样的日常练习,一方面家长可以了解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世界的动态,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孩子练习情绪表达,体察他人的感受。
3、让孩子预估行为的后果。
孩子在追求自己想法的同时,并不能同时预估事态的发展。例如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另一个孩子哭闹,大人的批评,这时就不应只是让他还回或是承认错误这样简单的过程,而是根据事情的发展,设想出如何在不抢玩具的前提下,自己也能玩到玩具并且还不伤害到别人。正确的引导处理事件的方法,有助于孩子多思多想,培养应变能力。
4、头脑风暴,推动孩子思考更多的解决方案。
方案越多样,解决的策略越有可能“最优化”。每个孩子有自己的行为模式,比如攻击倾向强的孩子惯于用武力来解决问题,怯弱的孩子往往通过退缩来回避问题。推动孩子们思考更多不同的策略可以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找到更优的解决之道。
在这一阶段,父母要特别注意,无论孩子说出何种方案,都应暂时“接受下来”、不作过多评价,接受并鼓励孩子尽可能给出更多的方案,多说“嗯,这是一种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等鼓励的话语。
5、仅仅想出方案还不足以保证顺利实施。
孩子容易低估实施中遇到的困难,一旦事情和计划不同,他们容易受挫生气或沮丧放弃。多了“预案”,计划实施成功的可能性就增加了。思考计划和预案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计划性、条理性和抗挫折能力。通过自己思考,有“备”而去,获得成功,这就能大大增强孩子面对同伴冲突时解决问题的自信。
孩子的情商与社会能力密不可分。在教养实践中,家长千万要记住,“孩子才是感受和思考解决同伴冲突的主体”,家长或老师若越俎代庖“帮”孩子解决了问题,孩子有了依赖性,就没有真切地体察他人和自己的感受的机会,也没有自主地思考和计划的机会,自然也无从真正提升孩子的社会能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01-30 16:29
1、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中应创造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交往氛围,以父母为中心和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都是不可取的,要想让孩子有一个和谐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家长就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很多方面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常常把父母的一些语言、行为、习惯带到自己的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应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因为这种争执的局面,不仅会让孩子感到紧张、恐慌,还会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一些负面的交往方式,如,恶语攻击对方、动手攻击对方等。
   
2、家长为孩子树立良好的交往榜样
大家多都知道,父母在子女心中具有较高的权威,加上孩子从小就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的时间是最长也最深刻,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学习交往的最好榜样。因此,父母要注意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有关专家指出:孩子是在模仿成人的过程中习得交往的。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感受着父母对己对人的态度,并从中模仿家长待人接物的态度与方式。因此,父母应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也要做到,否则就无法使孩子信服。
3、给孩子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激励孩子的交往兴趣和欲望 
现在的独身子女从小就在“四二一” 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即四位老人、二个大人、一个小孩),其实他们很渴望能和同龄的伙伴们一起玩,所以我们的家长要经常给孩子创设孩子与孩子交往的环境和机会,同时家长应鼓励孩子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和同龄人聊天、游戏、出游,绝不能借口文化学习的重要而忽视孩子在这方面的学习。比如多带孩子串门,支持孩子带同伴到家里来玩,不要对孩子们的游戏作过多的限制,更不能以家庭的整洁卫生为由将孩子的朋友拒之门外。 家长在节假日拜访亲友事,不要总将孩子自己留在家或推给老人看着,能带孩子的场合尽量带着孩子。一来可以培养孩子的礼貌用语,丰富孩子的语言,比如见到别人问声好,离开事说声再见;二来可以丰富孩子的交往的经验,比如,到别人家做客时,引导孩子进门时先敲门,得到允许再进入,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想玩什么玩具要先礼貌地请求,得到允许再玩耍。这样一来,见了生人知道说什么,怎么说,怎么做,孩子便不再怕见生人了。
  4、积极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  
孩子的社会交往包括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和孩子与成人的交往。孩子与成人交往比较容易,因为成人一般能猜出孩子的意图。成人主要要教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技能所谓交往技能,是指采用恰当方式解决交往中所遇问题的策略和技巧。比如:友好地与同伴交谈,用别人喜欢的名称招呼他人;理解同伴的兴趣和爱好,既能服从别人的兴趣,但又不盲从;更多地注意他人的长处而不是缺点;喜欢共同分享玩具、活动场地,能给游戏中暂时离去的孩子留下位置并愿意让新同伴随时参加进来,乐于帮助遇到困难或缺乏经验的同伴;在游戏中既能积极地提出建议,又尊重别人意见,不强迫别人接受或服从,能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愉快地与同伴合作等。儿童之所以在交往中表现出不恰当的交往行为,往往因为缺乏相应的技能,而在交往中,懂礼貌、会合作、分享、守规则的孩子往往受同伴欢迎。
5、了解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父母们总是急于让孩子尽快掌握成人交往的技巧,其实,孩子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在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一方面需要具备相应的心理成熟度,另一方面就是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所以,父母要保持平常心,用宽容的态度来看待孩子在社会交往方面的表现,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6、正确面对孩子的交往冲突  
家长要清楚,孩子们在一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争吵,切不可把孩子间的一些争执、冲突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切忌以“不吃亏”教育孩子,甚至强行干涉孩子,而不让他们碰面交往。当孩子之间产生争吵时,家长首先不要大惊小怪,而是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交往中的各种矛盾,让孩子“独自”去学会如何面对交往上的小问题。其次应该适时公正地加以引导,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法,如分享、交换、轮流、协商、合作等,让孩子学着自己解决问题。其次应该适时公正地加以引导,培养孩子勇于改错的精神,能原谅他人,在交往中,能互相帮助,具有同情心。
7、尊重孩子的交往个性,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尊重孩子的交往兴趣,让孩子明白与同伴交往是自己的权利,处理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也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对孩子独立人格的肯定,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一步。 
尽管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孩子的成功和快乐都非常有益,但请您不要过分干涉孩子交往的方式。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交往能力的提高也不只是朋友数量上的增加。您应该知道,即使是个人独处,也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如果您的孩子愿意用他自己的方式与人交往,您就应该尊重他。
一些孩子不愿意主动结交朋友,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和同伴熟悉、友好相处,而另外一些孩子天生喜欢结伴,喜欢和一大堆朋友玩。无论他选择什么方式,只要孩子愿意、喜欢就可以了,家长只要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予指导,过多的介入会使孩子害羞、拘泥,妨碍他们更好地增进彼此间的了解。
8、孩子留有充足的玩耍时间
有些家长在假期里除了让孩子写作业外,还让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将孩子的每一天安排得满满的,孩子根本没有时间找同伴玩耍,家长还美起名曰:这都是为你好。弄得孩子苦不堪言,无人倾诉。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孩子孤僻内项性格的形成。
因此,家长应合理安排自己和孩子的时间,给孩子留出充足的玩耍时间,让孩子有时间和机会去找去找同伴玩耍。家长也应经常带着孩子走出家门,走向大自然,让孩子接触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认识花鸟鱼虫,初步了解社会上的一些常见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开阔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开朗的性格,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其次,孩子的行为除了从父母、老师等成人那里学习模仿来的以外,绝大部分是从同伴那里学来的,他们通过同伴之间的交往,可以产生认知上的冲突。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方法,能强化孩子的利他行为,克服消极的行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孩子有时不仅依靠外部强化,还要依赖于自身的强化来支持自己的行为。自我强化是孩子在活动前自己先设立一些行为和活动的标准。在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活动情况与这些标准进行对照。如果是达到标准的,就愉快、自尊、自豪、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这种自我强化对孩子利他行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9、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及时去发现孩子的每一点变化:课堂上勇敢地举手发言,第一次主动与老师打招呼,热情邀请同学来自己家作客,向一个陌生人微笑致意,购物时学着讨价还价,同情弱者,帮助他人--所有这一切,你要随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持续不断地鼓励她。如此坚持下去,你一定能看到孩子的良好表现而倍感欣慰。
10、克服胆小和羞怯心理
往往有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很是能说会讲,但是在外出场合或陌生的环境往往是要么面红耳赤,原来会说的也说不清楚,要么干脆闭口不言,究其原因,主要是孩子们有胆小羞怯的心理。只有少部分的孩子胆小是天生的,大部分是后天造成的,比如,父母一向对孩子过于严厉,或是父母对孩子过于保护,都会使得孩子在陌生场合过于紧张,无所适从。建议父母在平时不妨给孩子们多一些自由,在一定的范围内听一听孩子自己的意见,多带孩子到人多的场合或陌生的场合,鼓励他们主动接触一些人或鼓励他们主动处理一些事,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一些他们能解决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胆量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11、让孩子充满自信
自信的时候来自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后天生活中,有些孩子的自信由于种种原因被削弱。在人际交往中,自信非常重要。一个人也许不是很漂亮,也许没有很动人的声音,甚至,也许他没有健康的身体,但是,只要他充满自信,总会不知不觉打动别人的心。自信就是在不经意中,由内而外发出的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充满力量,让人在人际关系中充满魅力。自信从哪里来,自信从实践中来。父母应抓住每一个让孩子学习知识的机会,应抓住每一个让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让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不断的积累知识,不断的实践和锻炼,孩子才会更加自信而充满智慧。
12、教孩子学会欣赏别人
这其实是人际交往的交互原则的一个相对面。每个人在交往中都希望得到对方的支持和认同,孩子们也一样。在交往中,孩子们总会对向自己示好的一方抱有好感。我们应当教育孩子,既然我们在内心对交往的朋友有这样的要求,对方必然也会对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期望得到更多的赞美的同时能够去赞美别人,让孩子们学会欣赏别人。这一点对很多孩子非常重要,只因,我们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往往在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中,享受着赞美,却忽略了如何去欣赏别人。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