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请再分别用下面的这些古诗词句造句

答案:3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9 12:39
  • 提问者网友:抽煙菂渘情少年
  • 2021-01-28 12:2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大哥大姐们
快给我想想啊
弄不出来老师弄我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佘樂
  • 2021-01-28 13:01
1、天下的大事先考虑.四海升平后在享乐
2、寒冬过了,才知松柏最耐喊
3、几个人走在一起,总有我值得效仿的人
4、春蚕到死还在吐丝,蜡烛燃乐到灭为止
5、看不清山貌,因为在最高层
6、你问我这里的渠水为什么这么清澈,是因为源头之水是流动的水。就是说,你问他为什么他有那么丰厚的知识,是因为他读了很多的书。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1-28 14:34

于是,江南成了一个梦,一个铺满细碎诗画的梦,浅醉而华丽.争得暖树的飞莺还寐在时光里,忘却了察觉浅草的丰长,参差淹没了眼角的道路,不敢抬脚向前,踩出隐藏了的时间的空洞.“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细心呵护,跌跌撞撞.“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挥一挥手,绿了整个江水.逆流而上,橹棹船倾,是否会看见细妁的圆月,打碎了一位诗人的梦.只是一种失眠,便眠了千古.“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湿千家”,只是一句普通的问候“风景旧曾谙”,引得行人无数,走上了汴梁的十七座桥头,侧头指指点点...“蜀锦装金锌,吴工聚碎金,讴歌万井富,城阙九重源. 盛事诛观止,遗踪借梁为,当时夸豫大,此日叹嶶钦” 呵呵,自己写的,这一段够你抄的了

  • 2楼网友:三千妖杀
  • 2021-01-28 14:02
老师教我分别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造句,可是我造不出来。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