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滑稽戏与独角戏有何区别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4 05:22
  • 提问者网友:放下
  • 2021-04-04 02:27
滑稽戏与独角戏有何区别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04-04 03:29
独角戏是“曲艺”
  又称“独脚戏”是上海本地的“土特产”,其诞生于本世纪20年代末期。

  上海开埠后,成五方杂处之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生活背景下,上海地区原已流行的钹子书、宣卷、喝太保等曲艺形式,与上海这畸形社会急骤的生活节奏、商业化的欣赏水平不相一致,观众相对较少。而这时以嬉笑、诙谐、嘲弄、讽刺为主要艺术特色的“唱滑稽”,演唱内容大部取材于身旁手边的社会新闻,表演过程中又善于运用群众的口语方言,故同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9腔18调的“小热昏”、“唱新闻”、“隔壁戏”等街头说唱形式一起,满足了社会上下各阶层观众的娱乐需要。

  时当上海游艺场大兴,各家互争营业,凡属有吸引观众能力的娱乐均加罗列,于是唱滑稽便从街头巷尾被请人了游艺场。此外上海地方习俗,凡有喜庆必办堂会,而唱滑稽又以逗笑为原则,故又被列人必请的一档节目。

  他们的演唱既不化妆,也不打扮,偶尔在衣服外面罩一件前清时官员所着的套子,就算“行头”。说和唱也没有一定的规格,总之以诙谐滑稽,引听众发笑为目的。为此,唱滑稽的演员或学说各地方言、或学唱各种戏曲(不以是否酷似为准,反以荒腔走调为佳)了,或东拉西扯评述些史实和时事,或发些警世之言。故上海的唱滑稽者多为口齿伶俐、头脑敏捷,方能胜任。以至上海人对日常生活中那些口齿伶俐、善于说笑的人,便俗称之为“像唱滑稽的”。

  进入30年代后、广播在上海兴起,各店、厂、行号竞相利用民营电台作广告宣传,为吸引听众收听广告广播,上海的几十家电台,纷纷播送独脚戏节目。独脚戏则也凭籍这一现代科技的成就,乘着电波,进入千家万户。从30年代直至50年代、60年代,随着收音机普及程度的提高,每天吃晚饭时,上海的大街小巷中都可以听到独脚戏演播的节目。这也成为上海都市新民俗风情的一种。

  滑稽戏是“戏曲”

  滑稽戏是在抗日战争中期,由上海的曲艺“独角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新兴戏曲剧种。它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的许多地区,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滑稽戏的剧目大致可分五类:第一类,是根据独脚戏的“段子”发展和改编成的。其中《三毛学生意》、《七十二家房客》,因其思想性深刻,艺术性完整,已成为滑稽戏优秀的传统来保留剧目,并被搬上了银幕。第二类,是从文明戏移植而来。主要有《方卿见姑娘》、《包公捉拿落帽风》、《济公》、等。第三类,是解放初期,从话剧、戏曲、电影剧本移植、改编的。移植的地方戏剧目,有《苏州二公差》(即《炼印》)、《好好先生》(即《三家福》);根据话剧剧本改编的,有《幸福》、《西望长安》等;根据话剧剧本改编的,有《小九妹》(即《蜻蜒姑娘》)、《万无一失》(即《天罗地网》)等。第四类,是根据外国剧本改编的如《活菩萨》一剧,连演连满一年零九个月,创自有滑稽戏以来演出场次最多的纪录。第五类,是新创作的剧目。如《样样管》、《不夜的村庄》、《满园春色》、《性命交关》、《一千零一天》等。1981年9月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时,滑稽戏的《阿Q正传》被列为上海纪念演出的重点剧目之一。现在的滑稽戏已发展到电视中的“情景喜剧”,搞大了。

  滑稽戏的音乐,沿用独脚戏的“九腔十八调”。滑稽戏的表演,是以独脚戏、相声等曲艺的表演为基础,又吸收了文明戏的表演。滑稽戏演员在“说”、“唱”和形体动作等方面都有许多明显特点:一、优秀的滑稽戏演员不但要会多种戏曲唱腔、常用民间曲调或流行歌曲,而且还要学会各种流派唱腔。二、滑稽戏演员要口齿伶俐、反应敏捷,能讲一口漂亮的各地方言,如上海话、宁波话、绍兴话、杭州话、苏州话、无锡话、南京话、扬州话、山东话、四川话、广东话等,而且往往以会讲混杂的方言为妙,如广东上海话、北京四川话等。滑稽戏演员有时还根据戏剧的需要讲说英语、日语等外国语言。三、滑稽戏的形体动作是特别夸张的,有时简直夸张到荒谬的程度。

  由此可见滑稽戏来源于独角戏,又发展了独角戏。而独角戏作为一个“曲艺”品种,仍在文艺大花园里怒放。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