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爱迪生电子版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13 22:02
- 提问者网友:放下
- 2021-10-13 17:51
小爱迪生电子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10-13 19:10
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企业家,在不久前由美国《生活》杂志评出的过去1000年间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中,爱迪生名列榜首。 然而,爱迪生小时候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少年”,他只在小学读了3个月,就不得不退学回家了。只要稍稍看一些以前的资料,马上就能明白,母亲南希对他的成长有着多大的影响。爱迪生自己经常说,他的成功起点在于母亲的教育。 从南希的教育理念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珍视、爱护和塑造孩子与生俱来的感性。 孩子无一例外都是带着感性来到这个世界的。他们天真灿烂的笑脸让人欢喜疼爱,但哭闹起来也会让人束手无策。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身边很多东西都能激发起他们的感动和热情。动辄生气或哭泣的孩子,其实大都隐藏着丰富的感性,只是那样的感性处于萌芽状态,不知道如何表现。这样的孩子一旦掌握了表现的方法,就会得到惊人的成长。 爱迪生就是一个情绪激动、容易感受喜怒哀乐的孩子。感性作出强烈反应时就变成感动,感动得到持续就会产生热情。只有那份热情,才是激发爱迪生众多发明的力量源泉。 爱迪生一生中获得了1093件专利。按照当时的水准来看,这些发明的构想是惊人的。但是,如果了解了爱迪生的创意形成,就没有必要将灵感想得太玄乎。爱迪生的灵感,实际上就是从少年时代喜欢问“为什么”开始的。 为什么会起风?星星为什么不会坠落?苹果为什么有红的和绿的?浇上水,火为什么会熄灭?鱼为什么不会被淹死?…… 在爱迪生就读的小学里,老师恩格尔面对爱迪生不断问出的“为什么”颇感腻烦,骂他是傻瓜。但母亲南希却鼓励爱迪生思考,并和他一起探究原委。 爱迪生对“鸭蛋为什么能孵出小鸭”感兴趣,决定用自己的体温来孵蛋。一天,两天,爱迪生固执地抱着鸭蛋给它加温,南希见儿子十分认真,没有斥责,反而爱惜地看护着他。在别人眼里,这真是一对奇怪的母子。两天过去了,小鸭没有孵出来。 “很遗憾吧,爱迪生。” “嗯。可是为什么孵不出来呢?” “是啊,你去查查百科全书吧。” 这就是他们的学习方法。终于,从书本上,爱迪生知道了鸭蛋必须要连续保温三个星期以上,才能孵出小鸭。 “三个星期?母鸭真了不起,竟然能连续这么久坐在蛋上。我做不到。” 见儿子对母鸭敬佩不已的神情,南希欣慰地笑了。虽然小鸭没有孵出来,但爱迪生却学到了有关鸟禽类的生态知识。没错!这孩子的好奇心比别人强。儿子不能去学校上学,要培养他的能力,就应该从引发他的好奇心开始。 他们一起观察着大自然,遇到各式各样不解的问题时,便求教于百科全书。爱迪生幼年时就读完了百科全书,完全得益于南希培养的读书习惯,最后,渊博的知识成了爱迪生发明的起点。 “奇妙的”一词,英语单词是“wonderful”。让我们来探究一下它的词源吧,那就是“想知道(wonder)”和“很多(ful)”。年幼的爱迪生不停地提出“为什么”,锲而不舍地探索着神秘的现象,才解开了令人惊叹的谜底。母亲南希也体会到探索和思考神秘现象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两人的家庭课堂就是在不停地思考“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到其乐无穷。遗憾的是,恩格尔老师没有体会到这种快乐。 思考“为什么”,必须要思考它的结果和起因。神秘的现象,比如鸭蛋孵出小鸭就是结果。探究“为什么”,不就是要阐明它的起因吗? 爱迪生每天和南希一起讨论和确认因果关系。有时也会找不到答案。但是找不到答案没关系,重要的是继续思考下去。爱迪生就是靠着不停地思考神秘现象,阐明它们的因果关系,才获取了灵感。 我们的现代教育是以一开始就告诉答案、让学生背出答案为主的知识教育,只要将答案全部默记出来就是满分。然而,将学校里教会的答案原封不动地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行无阻的会有多少呢?真正的教育,不就是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面对问题时能够靠自己寻找答案的能力吗? 南希和爱迪生的家庭课堂,就是以探索世间的神秘现象、不停地思考“为什么”为课题的。因此,爱迪生对实际生活中面对的任何问题都会充满着灵性。这不就是令人惊叹的教育吗?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