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读帖是什么意思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8 08:12
  • 提问者网友:太高姿态
  • 2021-03-08 01:37
读帖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动情书生
  • 2021-03-08 02:47
问题一:读帖是什么意思 读帖,名词,即看字帖上的字,揣摸其写法。为学习书法的方法之一。
读帖,是学书的一个重要方法。所说读,并非出声去读,而是“观”之意。即在临帖之余,或临帖之前,详观和揣摩帖中字的点画、用笔、结体和神韵等,将它们观之入眼,铭记于心,然后去临习。宋代黄庭坚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宋代姜夔在.《续书谱》中引用唐太宗的话:“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于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理,然后可以临摹。”这里所说“观”、“谛观”,即是读帖的意思。
要将古人法帖学到手,要靠临摹,而比临摹更重要的一个环节则是读帖。因为读帖锻炼人的眼力心力。只有使帖字入于眼,记于心,方能临时出于手,显于纸。如果眼观不准,心记不住,手是难以表现出来的。不少学书者的经验证明:临不好帖的主要症结不在手上,而在眼上。有些人不读帖,拿起帖即临,有些人读帖不认真,一看而过。眼未看清帖字的精微,手必然临不好其形神。初学者对此应特别予以重视。
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察之者尚精”。读帖务求精细周到。首先,要仔细揣摩帖字的用笔方法,对点、横、竖、钩、撇、捺等逐一进行分析,看它用的是藏锋还是露锋,是圆笔还是方笔,是折笔还是转笔,是明折还是暗折,等等。然后,研究字的形体结构特征,如笔画的粗细、长短、大小、高低、斜正、收放、争让以及结体松紧、取势纵横,还要分析帖字的布局和神情、意态等。对这些都了解和掌握了,临帖就比较有把握了。当然,对初学者来说,读帖并不是一“读”就懂,“读”后也不一定立即奏效。它有一个养成习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而且应将读帖与临帖紧密结合起来,读后临,临后读,两者配合,逐步深化,正如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所说:“拟进一分,则察亦进一分,先能察而后能拟,拟既精而察益精。”问题二:读帖是什么意思 看字帖上的字,揣摸其写法。为学习书法的方法之一。问题三:什么是读帖,怎样读帖 读帖就是看帖,看帖不是光看看就算了!看帖要看懂帖中每个字的结体、笔法、墨法,还要看其谋篇布局(章法),这是一般的要求,更高的要求是要看懂其韵味、气势(看草书帖一定要看)!问题四:怎样读帖?读帖到底读什么 帖
拼 音 tiè tiě tiē
部 首 巾 笔 画 8
释义
[ tiè ]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字~。画~。
[ tiě ]
1.便条:字~儿。
2.邀请客人的纸片:~子。请~。
3.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庚~。换~。
4.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一~中药。
[ tiē ]
1.妥适:妥~。安~。
2.顺从,驯服:服~。俯首~耳。
3.姓。问题五:如何读帖 学书临帖固然重要,但读帖则能提高我们的艺术分析、鉴赏能力和修养。清蒋骥《续书法论?临古》中亦曰:“即此可以涵养性情,感发志气。若绝不念此,而徒求形式,则不足与论书。”当然,学书者“读帖”不光是领略其文采,更重要的还是要从书法的角度去观察其章法、笔法和情趣意境。既然读帖如此之重要,那么呢?就笔者学书浅见其法有三:一 欣赏式“帖教人看,不教人摹。”(清?梁同书《频罗庵论书?书张芑堂论书》广义而言,这里的看,很显然是教学书者对优秀碑帖势必要进行欣赏、揣摩、感受,从而达到能心领神会。书法欣赏与绘画欣赏不一样,它没有绘画的具象,是借文字符号的挥写,创造具有生命的艺术作品。我们欣赏时,有种模糊性。“就欣赏者来说,则是以象观意,从象味意。不是具象,却有生命,看是抽象,却有意味。形象若具象化,意味就丧失。意味只在抽象中。”(当代?陈方既《书法创作意象》)如果我们养成经常读帖的习惯,久而久之便会领悟原范本的气息、格调、韵味、章法、情趣、意境等。二 分析式对于学书者来说,分析式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它要求学书者要对原帖中的一点一画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要对其外在形式和内在意境作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原帖的风貌神采。正如宋黄庭坚在《论书》中所说:“细看令人神,乃到妙处。”另外,我们还要分析和了解作者书其帖时的背景,心情等,并进一步扩大研究分析其与同一字体的其它范本的异同之处,广取博览,吸取适合自己口味的优点部分,化古为我。三 记忆式读帖的目的是为了使学书者能更好地临帖和脱帖,它需要反复多次地揣摩范本的点画、结字、章法、意韵,并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古人学书,不尽临模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宋?黄庭坚《论书》)我认为之所以能下笔时随人意,便说明了他对张挂于壁间的书作朝夕谛观,通过细看已对其章法、结字、意韵等特征达到心手相应的程度。只要我们能这样长期不懈,坚持记忆式的读帖,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一定会得之于心,用之于手。上述三种方法,在读帖过程中,应相互联系,并与临帖实践结合起来才会奏效。分享到:(少儿画苑编辑整理 ) (声明:来源中国少儿艺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少儿艺教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少儿艺教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来源或作者标注难免有疏漏之处,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本站予以更改或删除以保护版权。)问题六:我是怎样“读帖”的 说到“读帖”,古人有古人的说法,今人有今人的说法。时过境迁,各人的情况又千差万别。我只是仅就我这个业余书法爱好者是怎样“读帖”的,说出来供同我一样条件的书友学习时参考。首先是选帖。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墨宝”,字体不一,章法不一,千姿百态,各有千秋。一踏进“书法殿堂”,真有点头晕目眩,不知东西南北的感觉。我觉得:你如果是初入门,而且是自学,那在学习“中国书法史”的同时,你就应该随着历史的发展进展,对不同时代、不同的书家、不同书体的帖,都要有个基本全面的了解。第二步,当你选择准备主学什么书体后,再着重去选择什么帖。当你选准了帖后,则进入了如何读帖的阶段。我在开始学书法时,选择的是墨皇本《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和《唐摹兰亭序三种》两个帖。选好帖后,我首先把这两个帖本用复印机进行了加工。一是放大,放大到能挂到墙上,坐在一米开外,能欣赏的程度就行了。再就是缩小,把这两个帖本缩小到能时刻随身带着走,到哪里都方便拿出来看的程度。这样,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以很方便的“读帖”了。古人讲:学习要用“三余”。我呢,则效法行之。一是早上入厕,坐在马桶上看;二是上下班的通勤车上看,每天上下班有一个多小时。中午午饭后,有半小时休息时间。我就抓紧看。下了班或是星期天,只要家里没客人了。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了。坐在书房里,把大帖挂出来去看。那种“美”是语言无法形容的。那时的我,可以说是“忘乎所以”“得意忘形”啊!看帖、读帖,不能不动脑,更不能不动手。动脑,就是要琢磨“帖”,也就是专业术语里讲的“形质”,在帖上,点画、结构、章法,都是看得到的。对于“字”,看它提按、顿挫、疾徐、藏露、方圆的用笔技巧。着重要体会书家的“笔力”。古人对此又叫“骨力”或“骨气”。但是,“三余”动手在宣纸上“临”有困难,那就用手指在空中比着画。体会每个字的用笔。二是看每篇的章法,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首尾相应,上下承接,左右顾盼,递相映带,参差错落,伸缩抑扬和和谐统一。其次,就是对每个字,要熟记它的笔法。每周起码要记住一个字。这样,时间久了,每个字你都会相当熟悉,当你再临或写时,就会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了。除此之外,就是逐渐领会和掌握帖的主人在写帖时的“气”和“神”。“气”也就是专业术语里的“贯气”,一看“形连”,即字与字之间的有形连接;二看“引带”,即上个字的末笔与下个字的首笔锋芒是如何呼应;三看“势连”,即字与字之间的俯仰顾盼,笔断意连的如何相接。至于“神”,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不敢妄谈。只能说一点点,就是每个书家有每个书家的特点和风格。我们学习古人,首先要继承和领略书法大家的各人风格,在这个基础上,再去逐步寻求变化。长而久之,日积月累,你的书法才会有所变化和进步。“读帖”,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只有“读”好“帖”。才能为“临帖”做好铺垫。今天的我们,不可能像古人那样,也不可能像今天那些专业的书法家那样,整天在书房里或工作室里“又读又临”再“创作”。所以说,只能是根据个人的条件去学习书法。“读帖”,方法很重要。尽管如此,本人“笨”,书艺至今长进不大。所以,在此抛砖引玉,请方家指正。我想,只要你爱好书法,你就会去想尽一切办法去学习的。只要你爱好书法,你就会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的。只要你去想,只要你去做,那么你书法学习就一定会有成效的。问题七:贴怎么读音是什么 贴
tiē
1. 粘,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金。粘~。剪~。
2. 靠近,紧挨:~近。~切(密合、恰当、确切)。~心。
3. 添补,补助:补~。津~。倒(dào )~。~息(用期票调换现款时付出利息)。
4. 同“帖”。
5.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次要的旦角。简称“贴”)。问题八:寒食帖的帖是什么意思,怎么读,三声吗? 5分寒食帖的帖,读 tiè。表示是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帖,字帖,画帖,临帖,写字帖。
“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或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寒食帖》系传世三大行书之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手迹。
这篇《寒食帖》是苏轼在宋神宗二年(1069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书行草《黄州寒食(注)二首》诗,全文17行,共129字,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与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鸟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