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1 23:22
- 提问者网友:温旧梦泪无声
- 2021-03-01 05:52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鱼芗
- 2021-03-01 05:58
【答案】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英才,《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这是王金战老师在本书中序言的题目.刚开始,我只是认为他也不过是一本最近流行的励志故事而已,也是本着是向同行学习的心态,我随手翻开书本中几页看了起来.可我一看就不由自主的被王老师一个又一个的教学案例给迷住了,真实的故事,朴实的话语,他与学生沟通的智慧和方式,完全与一般人相反.优秀是鼓励出来的,让学生感到自己重要,知道你的孩子需要什么吗,倾听孩子的心声等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心灵也为之震撼.王老师的出发点,完全是从一个学生的角度出发,他可以让一个学习成绩差,又经常旷课,抽烟,上网的走读生,在很多老师都没办法接受,甚至要被赶出校门时的差生,却被王老师收留到了自己的班上,他没有放弃他,因为在王老师认为,再差的学生也是有他的优点,他要把这学生的优点,放大再放大,让他在学生中被尊重,重获自信,在王老师的鼓励和激发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学习生活中,慢慢成长成为清华北大的优才生.王金战老师做思想工作的成功案例,在这本书有太多太多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没有什么学习差的学生,只有暂时落后的学生.这是标准似乎都成为了王老师的内心的一把秤,我很喜欢王老师说的句话:真正的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是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然后加以鼓励,加以表扬,在他的优点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中,学生得到做人的自尊、自信,于是他的缺点可能就逐步淡化了.这句话充分印证着王老师曾说的,他的眼里没有差生.虽然王老师面对的是高中生,我面对的是小学生,可相同的是同为教育工作者,但是在处理问题学生上与王老师相比,差距甚远,面对那些厌学,甚至放弃学习的小家伙们,我虽然是哄、骗、骂,我都试过了,可都不凑效,但是在王老师的眼里,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采取的是找他们到办公室去谈话,从孩子身上寻找可以让他们会发光的东西,先鼓励让学生找到自己,找回自信,学生自然对学习更感兴趣了,读后感《《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王老师更关注的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心理疏导,了解孩子所需要的,人性化的教育角度,帮助学生回归正轨.在书中,我还发现王老师是个很有人格魅力,很受学生和家长尊重和爱戴的老师.有一次,一位河南的家长急切的想要的王老师的电话号码,说是要找王老师帮助她解决她与儿子之间的恶化关系,但是由于王老师当时正在英国出差,当时没办法回复她的信息,可这位心急如焚的家长,竟然等不及在信息发出的第二天,用自杀的方式来解决自己,后来,好在这位心急的妈妈抢救及时,才幸免一死.王老师也是在第三天回国后,及时回复这位妈妈的信息,并花了四个小时去倾听了他们的故事,最后终于调解了她与儿子间的关系,让儿子重获了学习的信心,也让那位妈妈的心结得以解开.还有一事,王老师,在英国出差时,由于不习惯英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所以,就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我眼中的英国之一》,使原本潜伏在英国学习和工作的学生,立刻冒了出来,纷纷对王老师表示关心,并热情轮流邀请尊师到他们家里吃饭.读完《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使我认识到这样一位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因此也令人热爱和尊敬的老师、以及他那用爱心、责任心和教学智慧铺设的通往名牌大学的金色台阶.在书中的确让我收益非浅,反思、借鉴是我今后必须要做的.我要像王金战老师那样,用智慧和爱去经营教育这份高尚、灿烂而不乏诗意的事业,使之成为美丽的教育.抓住孩子的特长,让其发展是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的神圣义务.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三千妖杀
- 2021-03-01 06:14
你的回答很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