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给领导的领导力评语,赞美领导有能力的短句子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6 06:24
  • 提问者网友:疯孩纸
  • 2021-04-06 00:09
给领导的领导力评语,赞美领导有能力的短句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袍清酒付
  • 2021-04-06 00:56
露珠湿沙壁,暮幽晓寂寂。
泥若香不透,沃草溺马鼻。
翻译:这首诗太优秀,以至于问樵忍不住要亲笔将其翻译成现代文:
露水湿透了沙土砌成的墙壁。
无论暮还是晓,这里都是一片幽静寂寥。
泥土好像连香气也无法渗透进去。
肥沃的野草茂密深厚,淹没了马的鼻子。
看似一首普通的诗,但仔细品来却别有韵味。个中妙处,请听问樵娓娓道来:
全诗第一句巧妙地借用一副“沙壁露珠图”充分表现了空气的湿润程度。根据物理学原理,沙石具有吸附性,如果有水溅到沙壁上,便会渗透入内,所以,沙壁上是很难形成露珠的。但是,现在居然出现了“露珠湿沙壁”的情景,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沙壁吸附水分已经达到饱和的程度,沙壁已经完全湿透了,于是,它无法吸附的水分就在沙壁外凝结变成露珠了。在这一句,作者正是巧妙抓住“露珠湿沙壁”这一特殊自然现象深刻地揭示了空气的湿润程度。
第二句“暮幽晓寂寂”则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充分表达了环境的幽静。互文这种修辞手法在古诗文中不常见,是高手才会运用,例如唐代“七绝圣手”王昌龄的名诗《出塞》就有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它其实说的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而在本诗中,作者将这一修辞手法发扬光大,用“暮幽晓寂寂”寥寥五个字传达出“暮时和晓时都幽,都寂寂”的意思,也就是“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很幽静寂寥”的意思,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文学方面的造诣。
我们再看第三句,“泥若香不透”。这句话通俗朴实,翻译过来就是“泥土好像连香气也不能渗透”。我们注意到其中的“若”字是“似乎、好像”的意思,说明作者是在推测。但我们心中也不禁起了疑惑,为什么作者要这样推测呢?悬念在此产生了,这就让我们迫不及待往下读。
最后一句,“沃草溺马鼻”。“沃”本指土地肥沃,但这里作者用“沃”来形容“草”,形容草的长势好、浓密丰厚,不仅形象,而且富有创意,反映出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天赋。而紧接着的三个字“溺马鼻”则更加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草的浓密,达到了极佳的艺术效果。马儿低头吃草的时候,草把马的鼻子都淹没了,还不够浓密吗,还不能称之为“沃草”吗?我们知道,“溺”本意是淹没于水中,但在这里,作者再一次进行巧妙地化用,不仅生动,而且略带浮夸,更好地表现了草的茂密,这再次证明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底。正是因为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让我们的眼前浮现出如此茂密丰盛的草的形象,我们心中的疑惑也就烟消云散,难怪作者在前面要推测说也许泥土连香气也不能渗透呢,原来是因为泥土上掩盖着一层浓密丰厚的草的缘故啊!
然而,我们又禁不住想问:“这草为什么会如此浓密呢?”可是,全诗寥寥四句,已经戛然而止,这让我们的心实在无法平静。可是,如果我们回头去读全诗的前两句,却惊讶地发现答案原来就在其中。第一句说空气湿润,非常适宜草的生长;第二句说环境幽静,证明人迹罕至,生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在一个空气湿润而且人迹罕至的地方,草能不茂盛浓密吗?到这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前两句的所做的一切渲染铺陈,早就为后两句的出现埋下了伏笔,而后两句对“沃草”的充分描写则更进一步证实了前两句所描写的现象,这就使得全诗四句浑然一体,从结构上看几近完美。
我们再从句法上来对该诗进行分析。第一句“露珠湿沙壁”从小细节入手,第二句“暮幽晓寂寂”则从大环境着眼,这一小一大,一收一放,错落有致,挥洒自如。第三句“泥若香不透”表明的是一种推测,在写虚,第四句“沃草溺马鼻”则写的是作者亲眼目睹之景,在写实,这一虚一实,又使得全诗跌宕起伏。所谓“文似看山喜不平”,诗亦然!作者是深深地理解了这一点的啊!
我们再看作者遣词造句方面的特色。全诗寥......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