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宋朝的月光阅读理解的答案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3 03:21
  • 提问者网友:藍了天白赴美
  • 2021-01-12 20:13
宋朝的月光阅读理解的答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你哪知我潦倒为你
  • 2021-01-12 21:42
宋朝的月光

  谁见过宋朝的月光?那时的月光与今天的月光有无区别?历经千载的风蚀,想必那月亮一定会有丝毫亏损,月光断不会如原来的一般。每当皓月当空,我便无端地有此痴想。

  想来,宋朝的月光一定没有唐朝的亮,大唐盛世,天高地遥,月光亦格外明媚,有霜的重量,有雪的质感。我在一篇小说里曾写下这样的句子,“盛唐般的月光照在晚清色泽的麻花被上”,在我滴***中,唐朝的月亮总是圆满的、温热的淡橘色,而清朝的月光则是亏残、清意气消沉的靛蓝色。宋朝的月光什么颜色?宋瓷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曾见一仿定窑瓷瓶,器薄如纸,莹白如粉;汝窑瓷色前人称近似“雨过天晴”。我以为,宋朝的月光已凝固在宋瓷上,如果有可能,你去轻轻***一下,就会真切感受到宋朝月光。如果做不到,不妨读一读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那里保存着原汁原味的大宋月色。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东坡的闻名散文小品,全文仅84字,辑录如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元丰二年,也就是1079年,苏东坡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县),任团练副使,团练这个衔就够小了,且加个副字。苏东坡是落拓不羁的文人,面对这种境遇,依然随缘自适。四年后一个深秋之夜,苏东坡寂寞无聊,被皎皎月光关照,遂寻相知朋友欣然赏月。苏东坡眼中月光如水般平静,心中月光却藏着波澜。他用少到不能再少的文字(仅18字),状写出流传千古的“苏氏月光”:月光洒落,如庭院积水,水草交错,原是竹柏倒影。虚无之物,历历在目;动静**,亦实亦空,没着一个月字,却满目月华。如抒情诗,如写意画,如小夜曲,渲染出一种天地洁美的情调,抒发了一种浪漫文人的心境。特别是结尾句中“闲人”二字,意味深***,既有人生不如意的悲凉之感,又有人与自然相融的温热之色。

  承天寺里该有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弥勒佛,其脚下踩着一个布袋。人天天提着这种布袋,行色匆匆,知其沉重,也难以放下。布袋里装着什么?烦恼。这个夜晚,苏东坡把“布袋”暂时寄存在寺中月下了,想必他一定能睡个好觉。 (《散文》2007年第六期)

  19.文章在第二段中通过哪些***法来写出“宋朝的月光”的特点?请作具体分析。(4分)

  20.文章第四段说“苏东坡眼中月光如水般平静,心中月光却藏着波澜”。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平静”与“波澜”的理解。(4分)

  21.作者在文章的末段为承天寺添了一尊弥勒佛,其用意是什么?(4分)

  22.元丰三年,“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叫廊,观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凉北望。

  试比较苏轼这首《西江月》词中的月光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月光流***的情感有何不同,并探究产生这两种不同情感的原因。(6分)

19.(1)对比:唐朝的月光是淡橘色,明媚、圆满、温暖;清朝的月光是靛蓝色,亏残、清冷;宋朝的月光是莹白色,绵薄。
(2)化虚为实:将无形的月光凝固在宋瓷这一实物上,让人能真切地触摸到,感受到。
20.面对被贬境遇,苏轼能随缘自适,所以眼中的月光能如水般平静;但他的心中并不自得,仍有着人生不如意的悲凉,所以心中月光暗藏着波澜。
21.其用意在于昭示出苏轼在夜游承天寺、欣然赏月之后,暂时抛却了人生的悲凉,心情趋于平静,已与自然融为一体。
22.《西江月》词中的月光流落出词人失意怨愤、孤寂凄凉的情感;《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月光流露出词人虽不如意但随缘自适的情感。其原因在于:《西江月》作于词人被贬黄州的第一年,词人还沉浸在对小人当道的愤懑和不被理解的苦痛之中;《记承天寺夜游》作于词人被贬黄州的第四年,词人的愤懑和痛苦之情已斩被自我排遣,心胸渐趋坦然。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