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三界惟心,万物惟识”与“世界是物质的”有什么关系?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3 22:27
  • 提问者网友:缘字诀
  • 2021-11-13 12:55
“三界惟心,万物惟识”与“世界是物质的”有什么关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风逐马
  • 2021-11-13 13:37
要正确领会三界惟心、万法惟识说
三界惟心、万法惟识。
这不是指心能创造万物,识能生产万物。而是指心能感应万物,识能映现万物。
心念能不能对事物发生作用,就看这心念是否能与那事物产生相应,是否有相通之处。
我们念佛能感应,是因为,我们与佛有相通之处,我们也有佛性。
我们念石头,石头不会与我们感应,或感应的少,是因为,石头没有与我们从本质上或现象上相通的东西。
因此,我们的祈求,能否灵验在于能否相应。
什么东西与什么东西能相应,只能善业与善业相应,恶业与恶业相应,善法与善法相应,恶法与恶法相应。
佛心之中,没有恶业,没有恶法,当你向佛祈求做恶事能成功时,就无法与佛相应,就不能如您之愿,而相反,佛心之中,只有善业、善法,你做善事,追求美好的愿望,就能与佛相应,获得成功。
这就是为什么,祈求佛陀,有时灵,有时不灵。
虽然,有时你祈求的也是善法,但却没有如愿,那是因为,恶法早就占据了你的心,它的份量超过了你心中的善业,你的善法之船被恶业载沉了。
这些道理,就告诉我们:心,不是万能的。心念,也无法完全改变万物。
不能把一切的期待都交给佛陀。
你的祈求能否与佛相应,能否如愿,还要看你的自身,看你自身是否有足够的善业与佛相应,从而产生善法,从而让你随心所欲,如愿以偿。
当年,法眼文益经常说: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为此,罗汉桂琛就问他:你老说三界惟心,万法惟识,那么这块石头,是在心内,还是在心外。文益答:在心内。桂琛问道:修行人,干吗要把一块石头安在心头。文益又答:在心外。桂琛又问道:在心外,那何来惟心惟识。文益无言以答。
可见,对惟识、惟心的问题,要辩证地看待。
————我是分割线————

网友【化石的形成 】说

世界是物质的,这话对。
但是紧接着说,物质决定意识,那就错了。

因为在判断 物质决定意识 这一命题的时候就已经夹杂有思维成分,意识一旦开始思维,那么这个物质就不再是那个客观自在的“原始物质”。
简单来说,就是世界本来是物质的,但我们人类这个群体所能延伸的世界,只能是意识的产物。当然它不会是百分百并且荒诞的被意识纯粹的支配(叔本华尼采之流),但可以这么说,经过我们感官所能讲述的物质,都具有一定思维意识。
物质不能决定意识,因为没有独立于意识而存在的物质,这句是对人这个主体而言的。
因为天生的我们受限于能力,我们无法自我的参透越过“范畴”之外的最原始物质,也就是康德的 物自体、自在之物。康德最伟大的贡献就在于,他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方向:先天的知识结构就已经决定了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程度,事物的最终结果都不过是这个知识结构下的“复制品”。
比方说,我看到一朵花,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的经验去判断,这朵花是红色的,它是香气的,它的叶子是绿色的扁长的,以及它的枝干带刺或者粗细。首先不管我们对这朵花的判断是否完全符合我们的感官经验,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我们都会思考这朵花的颜色、大小味道等等。于是问题就来了,通过这样一种框架所获得的知识,它能代表“花”这个物体最本真的状态吗? 答案是不能。因为我们完全不敢断定,在这个认知框架之外,花这个物体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存在。
常常跟朋友开玩笑,我们人类所看到的这个世界是圆的,三维的时间的空间的,可是在屎壳郎的眼里,这个世界只不过是一坨屎而已。既然你能取笑屎壳郎的世界狭隘封闭,那么为什么就不能断定还有比人类更高贵的品种,像我们笑话屎壳郎一样笑话我们的无知呢?对于五十步笑百步来说,本质是没有差别的。所以上帝会出现也不是忽悠人的,哲学的上帝跟宗教意义上帝不同,哲学的上帝是我们思维最大化的一个抽象物。追答上面分别是佛教人士和贴吧网友的两个观点。供你参考。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11-13 14:39
太极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