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李煜】...语文试卷中诗歌鉴赏题李煜的(浪淘沙乏...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0 00:27
- 提问者网友:自食苦果
- 2021-03-09 16:29
【浪淘沙 李煜】...语文试卷中诗歌鉴赏题李煜的(浪淘沙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慢性怪人
- 2021-03-09 17:34
【答案】 词的上片,以倒叙起始,描写梦醒之后的所闻:帘垂夜深,潺潺的雨声透过帘栊,不断地传入耳中;眼看那美好的春光,在这潺潺雨声的伴和之下,即将成为过去.词写晚春深夜,雨声潺潺,表现出无限惜春、伤春之情,环境是清苦的,情调是凄楚的.特别是这“春意阑珊”,既是眼前节令的实况,又是国家衰亡、个人的生命亦即将完结的象征.如此情景,又怎能不引起词人心头的阵阵悲凉呢?更何况又是在“五更寒”的这样一个时刻!
五更的寒冷,即使身盖罗衾,也抵挡不住,忍耐不了.故“罗衾不耐五更寒”,是在写梦醒后之所感.这“感”,首先是感觉到五更时天气的奇寒,而这样的奇寒,又是通过“罗衾不耐”来表现的.这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借外物以抒写王观感受的艺术手法.岑参写八月胡地的奇寒云:“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这种手法的成功运用.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这不仅是写身寒,而且是写心寒;身寒终究有个极限,并可尽量设法抵御和忍耐,而心寒——心头的悲凉,则是无限的,无法忍受的了.
古人论词的结构,妙在断断续续,不接而接.“罗衾不耐五更寒”句,就具有如此之妙.它与下面两句,一写梦后,一写梦中,看似不接,实则词意紧紧相接.写梦后的“罗衾不耐五更寒”,既是突出了梦后内心的悲凉,又为描写梦中的情景作了铺垫:既然梦醒之后是如此痛苦悲凉,那么,还不如长梦不醒了.因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有在梦里,才能忘记自己是“客”——南唐的亡国君,大宋的阶下囚,也只有在梦里,才能享受到那片刻的欢乐.这种以梦后之苦去与梦中之乐相映衬,从而更见梦后之苦的可憎与梦中之乐的可爱的写法,确实是很高明
五更的寒冷,即使身盖罗衾,也抵挡不住,忍耐不了.故“罗衾不耐五更寒”,是在写梦醒后之所感.这“感”,首先是感觉到五更时天气的奇寒,而这样的奇寒,又是通过“罗衾不耐”来表现的.这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借外物以抒写王观感受的艺术手法.岑参写八月胡地的奇寒云:“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这种手法的成功运用.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这不仅是写身寒,而且是写心寒;身寒终究有个极限,并可尽量设法抵御和忍耐,而心寒——心头的悲凉,则是无限的,无法忍受的了.
古人论词的结构,妙在断断续续,不接而接.“罗衾不耐五更寒”句,就具有如此之妙.它与下面两句,一写梦后,一写梦中,看似不接,实则词意紧紧相接.写梦后的“罗衾不耐五更寒”,既是突出了梦后内心的悲凉,又为描写梦中的情景作了铺垫:既然梦醒之后是如此痛苦悲凉,那么,还不如长梦不醒了.因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有在梦里,才能忘记自己是“客”——南唐的亡国君,大宋的阶下囚,也只有在梦里,才能享受到那片刻的欢乐.这种以梦后之苦去与梦中之乐相映衬,从而更见梦后之苦的可憎与梦中之乐的可爱的写法,确实是很高明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03-09 18:17
谢谢解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