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佛经的观点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6 09:28
- 提问者网友:蓝莓格格巫
- 2021-04-15 23:57
观无量寿佛经的观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归鹤鸣
- 2021-04-16 00:45
《观无量寿佛经》的主要内容是十六观:
日观
专心谛观西方落日如悬鼓。
水观
澄心观想西方水结成冰,清净光洁,犹如琉璃。
地观
一心谛观极乐国土琉璃宝地,内外明彻,清净庄严。
树观
一心观想七重行树,众宝合成,枝叶花果八宝交织。
八功德水观
专心谛观八功德水如如意珠流出摩尼水,注入华间。
总观
一心观想极乐国土,众宝所成,亭台楼阁,诸天云集,作天伎乐,常念三宝。
华座观
一心谛观七宝池上,百宝华台,妙真珠网,严饰金刚宝座,随心变现,作大佛事。
以上七观是依报观。
像观
一心观想阿弥陀佛坐宝华台,观音、势至二大菩萨侍立左右,放大光明遍照十方。水鸟树木,皆说妙法。
佛身观
遍观一切相。一心谛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于身相中,遍见十方无量诸佛。
观音观
一心谛观,观音菩萨肉髻圆光,紫金色身,相好庄严,五百化佛、诸大菩萨,变化自在,遍满法界。
势至观
一心谛观大势至菩萨紫金色身,圆光普照,于一毛孔光明之中,遍见十方无量诸佛。菩萨行时,十方世界,大地震动。
普观
一心观想极乐国土,主伴庄严,身坐莲华,常闻妙法,精进行道。
杂想观
一心观想阿弥陀佛,神通自在。于十方国土,随类化现。三圣齐彰,大小无碍,坐宝莲华。
上辈生观
一心谛观上辈往生众生,发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一日一夜,莲华开敷,七日之中,即得见佛。
中辈生观
一心谛观、具足威仪,求愿往生。自见其身,坐宝莲台,闻四谛法,得阿罗汉道。闻法藏比丘二十四愿,屈伸臂顷,生极乐国。
下辈生观
一心谛观,罪业深重,诚心忏悔,专心观佛,消除罪障。临命终时,坐大莲华,生极乐国。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闻实相法,发菩提心。
以上九观是正报观。
总之,从第一观到第十六观,都是一心观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无量庄严的殊胜境界。使韦提希夫人深厌娑婆,愿生极乐。到了观想妙行、功夫成就的时候,随时随地,开眼闭眼都能看到极乐世界胜妙境界,清净庄严。这即是娑婆印坏,净土文成的大事因缘。这部《观无量寿佛经》是净土法门的发起因缘。
韦提希夫人听了释尊的说法,立即开悟,得无生法忍。五百侍女,亦同发菩提心,一齐发愿往生净土,佛为他们往生净土,得见诸佛,得解佛法,现前三昧而予以授记。
王宫说法终了。释尊便回返耆阇崛山。侍者阿难又将此王宫说法的内容对在耆阇崛的人们重为叙说一遍。
因此观经是前后两次的说法:一是释尊在王宫的说法。二是阿难在耆阇崛山的复说。前者叫作王宫会,后者叫作耆阇崛山会。说者虽有不同,而内容则是一样的。本经是由两次所说法要成立,又叫作一经二会。
善导在《观经疏》中论本经的宗要说:‘以观佛三昧为宗,亦以念佛三昧为宗。以一心回向往生净土为体’。由此可知观经是以观佛三昧,念佛三昧二法为宗的经典。定善十三观乃是观佛三昧,散善九品乃是念佛三昧。观佛三昧,是依韦提希夫人之请而说的随他意之说。散善的念佛三昧,是为未来世的散心凡夫而说的随自意之说。释尊对阿难尊者并未付嘱观佛三昧,而只付嘱念佛三昧,因此释尊说示本经的目的之一就是念佛。观佛三昧乃是随他意的方便说。
日观
专心谛观西方落日如悬鼓。
水观
澄心观想西方水结成冰,清净光洁,犹如琉璃。
地观
一心谛观极乐国土琉璃宝地,内外明彻,清净庄严。
树观
一心观想七重行树,众宝合成,枝叶花果八宝交织。
八功德水观
专心谛观八功德水如如意珠流出摩尼水,注入华间。
总观
一心观想极乐国土,众宝所成,亭台楼阁,诸天云集,作天伎乐,常念三宝。
华座观
一心谛观七宝池上,百宝华台,妙真珠网,严饰金刚宝座,随心变现,作大佛事。
以上七观是依报观。
像观
一心观想阿弥陀佛坐宝华台,观音、势至二大菩萨侍立左右,放大光明遍照十方。水鸟树木,皆说妙法。
佛身观
遍观一切相。一心谛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于身相中,遍见十方无量诸佛。
观音观
一心谛观,观音菩萨肉髻圆光,紫金色身,相好庄严,五百化佛、诸大菩萨,变化自在,遍满法界。
势至观
一心谛观大势至菩萨紫金色身,圆光普照,于一毛孔光明之中,遍见十方无量诸佛。菩萨行时,十方世界,大地震动。
普观
一心观想极乐国土,主伴庄严,身坐莲华,常闻妙法,精进行道。
杂想观
一心观想阿弥陀佛,神通自在。于十方国土,随类化现。三圣齐彰,大小无碍,坐宝莲华。
上辈生观
一心谛观上辈往生众生,发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一日一夜,莲华开敷,七日之中,即得见佛。
中辈生观
一心谛观、具足威仪,求愿往生。自见其身,坐宝莲台,闻四谛法,得阿罗汉道。闻法藏比丘二十四愿,屈伸臂顷,生极乐国。
下辈生观
一心谛观,罪业深重,诚心忏悔,专心观佛,消除罪障。临命终时,坐大莲华,生极乐国。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闻实相法,发菩提心。
以上九观是正报观。
总之,从第一观到第十六观,都是一心观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无量庄严的殊胜境界。使韦提希夫人深厌娑婆,愿生极乐。到了观想妙行、功夫成就的时候,随时随地,开眼闭眼都能看到极乐世界胜妙境界,清净庄严。这即是娑婆印坏,净土文成的大事因缘。这部《观无量寿佛经》是净土法门的发起因缘。
韦提希夫人听了释尊的说法,立即开悟,得无生法忍。五百侍女,亦同发菩提心,一齐发愿往生净土,佛为他们往生净土,得见诸佛,得解佛法,现前三昧而予以授记。
王宫说法终了。释尊便回返耆阇崛山。侍者阿难又将此王宫说法的内容对在耆阇崛的人们重为叙说一遍。
因此观经是前后两次的说法:一是释尊在王宫的说法。二是阿难在耆阇崛山的复说。前者叫作王宫会,后者叫作耆阇崛山会。说者虽有不同,而内容则是一样的。本经是由两次所说法要成立,又叫作一经二会。
善导在《观经疏》中论本经的宗要说:‘以观佛三昧为宗,亦以念佛三昧为宗。以一心回向往生净土为体’。由此可知观经是以观佛三昧,念佛三昧二法为宗的经典。定善十三观乃是观佛三昧,散善九品乃是念佛三昧。观佛三昧,是依韦提希夫人之请而说的随他意之说。散善的念佛三昧,是为未来世的散心凡夫而说的随自意之说。释尊对阿难尊者并未付嘱观佛三昧,而只付嘱念佛三昧,因此释尊说示本经的目的之一就是念佛。观佛三昧乃是随他意的方便说。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