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季节养草鱼最合适,而且价格高?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5 21:35
- 提问者网友:心如荒岛囚我终老
- 2021-03-25 14:32
什么季节养草鱼最合适,而且价格高?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迟山
- 2021-03-25 15:34
草鱼地方名混子、鲩鱼、草青等。
草鱼体型延长、躯干部略呈亚圆筒形,尾部侧扁,无腹棱、头中等大,吻宽而平扁,口端位弧形,上颌稍有突出。鳃耙短小呈棒形,排列稀疏。下咽齿为梳状栉齿,鳞片颇大,圆形。侧线微弯,向后延至尾柄正中,背鳍无硬棘,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稍远。臀鳍无硬刺,起点距腹部基部较距尾鳍基为近。鱼体呈茶黄式,背部青灰,腹部灰白,胸鳍和尾鳍带灰黄色,其余各鳍较淡。草鱼外观很象青鱼,但两者体色有别。草鱼体色茶黄带灰,偶鳍灰黄色,而青鱼体色呈青黑色,偶鳍在白色腹部的映衬下更加显得青黑。
草鱼分布较广,我国除新疆和青藏高原无自然分布外,各大江河水系均有分布。
草鱼一般栖息于中、下层,也时而到上层觅食。性活泼、游泳快。草食性,鱼时期以浮游生物为主,幼鱼兼食水生昆虫。体长50毫米以上的幼鱼。逐渐转变为草食性;体长约达100毫米,完全能适应摄食水生高等植物。成鱼主要以高等水生植物为食料,如苦草、轮叶黑藻、小茨藻、眼子菜、浮萍、芜萍为最喜食的种类;被淹没的有草地区,常是草鱼的肥育场所,有些旱草也为草鱼所喜食。
草鱼的生殖群众,主要是4~5龄,以体长650~850毫米,体重4~9公斤的个体为主。最小型雌性为4龄,体长540毫米左右,体重2.5公斤左右;雄性为3龄,体长550毫米左右,体系2.4公斤左右。生殖季节在5月上旬到6月上旬,盛期为5月中下旬。
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饵谱广泛,吻骨发达,常拱泥摄食。鲤鱼又是低等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须靠消耗能量以维持恒定体温,所以需饵摄食总量并不大。同时鲤鱼与多数淡水鱼一样属于无胃鱼种,且肠道细短,新陈代谢速度快,故摄食习性为少吃勤食。鲤鱼的消化功能同水温关系极大,摄食的季节性很强。冬季(尤其在冰下)基本处于半休眠停食状态,体内脂肪一冬天消耗殆尽,春季一到,便急于摄食高蛋白食物予以补充。深秋时节,冬季临近,为了积累脂肪,也会出现一个“抓食”高峰期,而且也是以高蛋白饵料为主。因此初春。深秋垂钓鲤鱼,要以蚯蚓、河虾等动物性饵料为主。春季过后,随着气温升高,鱼的摄食量变大,饵的质量已不主要,数量则上升为第一位。因此在暮春、整个夏季、初秋的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里,鲤鱼都以素食为主。此时垂钓,应使用面饵、糟食等。
鲤鱼虽属底栖性鱼类,但这并不是说它的活动区域一成不变。季候变化、水温冷暖。风力风向、气压高低、朔望更替、水质清浊、水流大小、水位涨落、水体溶氧、饵物环境等,都会随时改变鱼儿的活动区域,使它们常常进行较大幅度的位置移动,若在较大水域,这便叫做‘洄游”。鲤鱼同其他淡水鱼相比,有共同习性也有特殊习性。这些习性主要是由繁殖需要、索饵需要、趋氧生存需要决定的。
喜草习性各种水草和水生植物滋生繁茂的水域,也是各种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繁衍生息之所,鱼类可以在这里摄取到丰盛食物。水草茂盛处又是鱼类绝佳的排卵产床,每年春天繁殖季节,这类地方都是鱼儿的聚集之所。
顶流习性一个池塘往往有溪流或渠水注人,它不但为塘内鱼儿带来大量新鲜饵物,而且进出水处又有较高的溶氧度,是鱼儿觅食摄氧的理想去处。所谓“顺风的旗,顶水的鱼”,道理就在于此。
逐波习性水域宽阔的池塘,一遇风天,水面往往掀起较大风浪,风浪推动表层浮游生物和其他一些食物积聚于下风口处,这些饵物又被浪头打入水中,这一带于是成了鱼类的天然觅食场。波兴浪涌之处,水体溶氧度肯定就高(这与高密度养鱼池的增氧机道理相同)。基于上述两条,鱼儿便养成了随波逐浪趋下风的生活习性。
向暖习性在自然水体温度较低时,很明显各类鱼都喜欢到向阳的水域活动觅食,很少到大片阴坡一侧和浓荫蔽日的水区活动,也不会长时间在水温较低的深水处呆着不动。初春与晚秋,背风向阳的浅水处白天在
日照下较为温暖,鱼儿爱到此处来游大觅食。而早晚夜间温差大,浅水处水温亦下降快、降幅大,鱼儿便通常要龟缩到水体相对温暖的深水区去。随着昼与夜水面温度的升降,鱼儿也会随之日浮夜沉。相反在夏天高温季节里,早、晚、夜间浅水区凉爽宜人、鱼喜趋之。而白天随着气温水温升高,鱼儿则逐渐移向深水处。烈日当头、酷暑难耐的盛夏正午,鱼儿一般在池塘最深处龟缩不动。若循以上规律“找鱼”,基本便可觅其踪迹。
合群习性除鲶鱼、黑鱼以外,大多数鱼类喜群居。“鱼贯而行”、“过江之鲫’”等成语就说明了这种习性。鲤鱼亦如此,这一方面是由相同的食性和生活习惯决定的,另外鱼类集群而动,也是出于防避敌害的一种天性与本能。
趋氧、趋静习性自然水体含氧量一般平均每升8-12毫克,当其降至不足1毫克时,就会引起多数鱼类停止摄食、“浮头”,甚至死亡。鲫鱼、鲶鱼等耐缺氧的能力相对强一些,鲤鱼则不行,一般要求溶氧度每升5毫克以上。水中氧气一是来自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再一个来自水面空气。无风天气溶氧慢,波浪大则溶氧情况好。哪一处缺氧,鱼便很敏感地向含氧高的水域转移。这就是鱼喜草、喜流、喜波、喜浅滩的主要原因。雷雨前气压低,天气发闷,鱼不咬钩;大雨刚歇天放晴,鱼则“疯咬”;上风头死水区鱼不爱咬,下风处波兴浪涌,鱼十分活跃;肥水塘如有外来新鲜水注人口,那里是钓鱼黄金带。…··所有这些现象说明的都是一个道理:溶氧高的地方鱼儿趋之若鹜。此外喜静也是鱼类明显的特征之一,鲤鱼也不例外。鱼类听觉发达,对声响尤其是一些突如其来、生疏的高强度声响极为敏感,听到后迅速转移远离声源。当然鱼类避声仅是一般而言,它们对某些自然声响——如瀑布声、风浪声、流水声、淘米洗菜声、昆虫落水声等非但不惧怕,反而很喜欢。若是高密度精养池塘,那么抛撒颗粒饲料的声音甚至会使鱼儿争相聚集。
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是草鱼的三大主要病害。近几年部分地区还出现了病毒性出血病,在实际生产中,这几种病都是并发性疾病,因此,在预防上要相应地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
以投喂青草或各种水草为主,除经常投喂稗草、芦草、苦草、菹草外,还可以投喂人工种植的苜蓿、苏丹草、黑麦草等优质高产青饲料。另外各种杂草及蔬菜、豆类、瓜类、玉米的茎叶等都是草鱼很好的饲料。饲料投喂量应根据天气、鱼类吃食情况、水质情况灵活掌握,以每天傍晚前吃完为好,在夏季高温季节,应严格杜绝草鱼吃夜草。另外,在每天下午4时左右,应按塘鱼重量的1.50%投喂配合颗粒饵料,以补充营养,驯化集中摄食。草鱼膨化颗粒饵料与青饲料配合使用效果很好,这种饵料既能满足草鱼生长的需要,又能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对净化水质,防止鱼病很有好处。
鱼种。草鱼种必须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规格在100克/尾,其他搭配品种规格特别是鲤鱼种规格不得大于草鱼。
品种搭配及放养密度。主养草鱼的池塘,草鱼投放量应掌握在总投放量的60%左右,条件较好的池塘,每亩可放草鱼500-550尾,搭配鲢鱼300尾,鳙鱼70尾,鲤鱼80尾(或鲫鱼150-200尾),还可适当搭配团头鲂
草鱼体型延长、躯干部略呈亚圆筒形,尾部侧扁,无腹棱、头中等大,吻宽而平扁,口端位弧形,上颌稍有突出。鳃耙短小呈棒形,排列稀疏。下咽齿为梳状栉齿,鳞片颇大,圆形。侧线微弯,向后延至尾柄正中,背鳍无硬棘,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稍远。臀鳍无硬刺,起点距腹部基部较距尾鳍基为近。鱼体呈茶黄式,背部青灰,腹部灰白,胸鳍和尾鳍带灰黄色,其余各鳍较淡。草鱼外观很象青鱼,但两者体色有别。草鱼体色茶黄带灰,偶鳍灰黄色,而青鱼体色呈青黑色,偶鳍在白色腹部的映衬下更加显得青黑。
草鱼分布较广,我国除新疆和青藏高原无自然分布外,各大江河水系均有分布。
草鱼一般栖息于中、下层,也时而到上层觅食。性活泼、游泳快。草食性,鱼时期以浮游生物为主,幼鱼兼食水生昆虫。体长50毫米以上的幼鱼。逐渐转变为草食性;体长约达100毫米,完全能适应摄食水生高等植物。成鱼主要以高等水生植物为食料,如苦草、轮叶黑藻、小茨藻、眼子菜、浮萍、芜萍为最喜食的种类;被淹没的有草地区,常是草鱼的肥育场所,有些旱草也为草鱼所喜食。
草鱼的生殖群众,主要是4~5龄,以体长650~850毫米,体重4~9公斤的个体为主。最小型雌性为4龄,体长540毫米左右,体重2.5公斤左右;雄性为3龄,体长550毫米左右,体系2.4公斤左右。生殖季节在5月上旬到6月上旬,盛期为5月中下旬。
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饵谱广泛,吻骨发达,常拱泥摄食。鲤鱼又是低等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须靠消耗能量以维持恒定体温,所以需饵摄食总量并不大。同时鲤鱼与多数淡水鱼一样属于无胃鱼种,且肠道细短,新陈代谢速度快,故摄食习性为少吃勤食。鲤鱼的消化功能同水温关系极大,摄食的季节性很强。冬季(尤其在冰下)基本处于半休眠停食状态,体内脂肪一冬天消耗殆尽,春季一到,便急于摄食高蛋白食物予以补充。深秋时节,冬季临近,为了积累脂肪,也会出现一个“抓食”高峰期,而且也是以高蛋白饵料为主。因此初春。深秋垂钓鲤鱼,要以蚯蚓、河虾等动物性饵料为主。春季过后,随着气温升高,鱼的摄食量变大,饵的质量已不主要,数量则上升为第一位。因此在暮春、整个夏季、初秋的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里,鲤鱼都以素食为主。此时垂钓,应使用面饵、糟食等。
鲤鱼虽属底栖性鱼类,但这并不是说它的活动区域一成不变。季候变化、水温冷暖。风力风向、气压高低、朔望更替、水质清浊、水流大小、水位涨落、水体溶氧、饵物环境等,都会随时改变鱼儿的活动区域,使它们常常进行较大幅度的位置移动,若在较大水域,这便叫做‘洄游”。鲤鱼同其他淡水鱼相比,有共同习性也有特殊习性。这些习性主要是由繁殖需要、索饵需要、趋氧生存需要决定的。
喜草习性各种水草和水生植物滋生繁茂的水域,也是各种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繁衍生息之所,鱼类可以在这里摄取到丰盛食物。水草茂盛处又是鱼类绝佳的排卵产床,每年春天繁殖季节,这类地方都是鱼儿的聚集之所。
顶流习性一个池塘往往有溪流或渠水注人,它不但为塘内鱼儿带来大量新鲜饵物,而且进出水处又有较高的溶氧度,是鱼儿觅食摄氧的理想去处。所谓“顺风的旗,顶水的鱼”,道理就在于此。
逐波习性水域宽阔的池塘,一遇风天,水面往往掀起较大风浪,风浪推动表层浮游生物和其他一些食物积聚于下风口处,这些饵物又被浪头打入水中,这一带于是成了鱼类的天然觅食场。波兴浪涌之处,水体溶氧度肯定就高(这与高密度养鱼池的增氧机道理相同)。基于上述两条,鱼儿便养成了随波逐浪趋下风的生活习性。
向暖习性在自然水体温度较低时,很明显各类鱼都喜欢到向阳的水域活动觅食,很少到大片阴坡一侧和浓荫蔽日的水区活动,也不会长时间在水温较低的深水处呆着不动。初春与晚秋,背风向阳的浅水处白天在
日照下较为温暖,鱼儿爱到此处来游大觅食。而早晚夜间温差大,浅水处水温亦下降快、降幅大,鱼儿便通常要龟缩到水体相对温暖的深水区去。随着昼与夜水面温度的升降,鱼儿也会随之日浮夜沉。相反在夏天高温季节里,早、晚、夜间浅水区凉爽宜人、鱼喜趋之。而白天随着气温水温升高,鱼儿则逐渐移向深水处。烈日当头、酷暑难耐的盛夏正午,鱼儿一般在池塘最深处龟缩不动。若循以上规律“找鱼”,基本便可觅其踪迹。
合群习性除鲶鱼、黑鱼以外,大多数鱼类喜群居。“鱼贯而行”、“过江之鲫’”等成语就说明了这种习性。鲤鱼亦如此,这一方面是由相同的食性和生活习惯决定的,另外鱼类集群而动,也是出于防避敌害的一种天性与本能。
趋氧、趋静习性自然水体含氧量一般平均每升8-12毫克,当其降至不足1毫克时,就会引起多数鱼类停止摄食、“浮头”,甚至死亡。鲫鱼、鲶鱼等耐缺氧的能力相对强一些,鲤鱼则不行,一般要求溶氧度每升5毫克以上。水中氧气一是来自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再一个来自水面空气。无风天气溶氧慢,波浪大则溶氧情况好。哪一处缺氧,鱼便很敏感地向含氧高的水域转移。这就是鱼喜草、喜流、喜波、喜浅滩的主要原因。雷雨前气压低,天气发闷,鱼不咬钩;大雨刚歇天放晴,鱼则“疯咬”;上风头死水区鱼不爱咬,下风处波兴浪涌,鱼十分活跃;肥水塘如有外来新鲜水注人口,那里是钓鱼黄金带。…··所有这些现象说明的都是一个道理:溶氧高的地方鱼儿趋之若鹜。此外喜静也是鱼类明显的特征之一,鲤鱼也不例外。鱼类听觉发达,对声响尤其是一些突如其来、生疏的高强度声响极为敏感,听到后迅速转移远离声源。当然鱼类避声仅是一般而言,它们对某些自然声响——如瀑布声、风浪声、流水声、淘米洗菜声、昆虫落水声等非但不惧怕,反而很喜欢。若是高密度精养池塘,那么抛撒颗粒饲料的声音甚至会使鱼儿争相聚集。
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是草鱼的三大主要病害。近几年部分地区还出现了病毒性出血病,在实际生产中,这几种病都是并发性疾病,因此,在预防上要相应地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
以投喂青草或各种水草为主,除经常投喂稗草、芦草、苦草、菹草外,还可以投喂人工种植的苜蓿、苏丹草、黑麦草等优质高产青饲料。另外各种杂草及蔬菜、豆类、瓜类、玉米的茎叶等都是草鱼很好的饲料。饲料投喂量应根据天气、鱼类吃食情况、水质情况灵活掌握,以每天傍晚前吃完为好,在夏季高温季节,应严格杜绝草鱼吃夜草。另外,在每天下午4时左右,应按塘鱼重量的1.50%投喂配合颗粒饵料,以补充营养,驯化集中摄食。草鱼膨化颗粒饵料与青饲料配合使用效果很好,这种饵料既能满足草鱼生长的需要,又能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同时对净化水质,防止鱼病很有好处。
鱼种。草鱼种必须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规格在100克/尾,其他搭配品种规格特别是鲤鱼种规格不得大于草鱼。
品种搭配及放养密度。主养草鱼的池塘,草鱼投放量应掌握在总投放量的60%左右,条件较好的池塘,每亩可放草鱼500-550尾,搭配鲢鱼300尾,鳙鱼70尾,鲤鱼80尾(或鲫鱼150-200尾),还可适当搭配团头鲂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