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请解释它的出处和具体意思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9 12:35
  • 提问者网友:佞臣
  • 2021-03-09 09:13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请解释它的出处和具体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醉吻情书
  • 2021-03-09 10:41
  转:回答者:武林通鉴  这段话出自秦国丞相李斯的《谏逐客书》.  言内之意是说,泰山之所以有这样的高度,正是因为不拒绝渺小的土壤,堆砌而成才能形成如今的成就.江河之所以有这样的深度,正是因为不拒绝细微的溪流,汇流而成才能形成如今的规模.  言外之意,是奉劝秦王不能把六国的人才驱逐出秦国.秦王也正是因为没有驱逐出这些个体力量看起来比较微弱的人,汇集了这些人的力量,最后才统一了天下而成为“千古一帝.”  这句成语出自《史记•李斯列传》.李斯他是楚国人,他看到秦国的实力雄厚,有可能吞并天下,他就来到了秦国.  李斯呢,他先投靠在秦国承相的门下,由于巧舌善辩,被秦王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看中,任命为客卿.客卿呢,就是外来的官员.  这个时候啊,韩国给秦国派来了一个姓郑的水工.水工呢,用今天的话来说就好比是一位水利工程师.他给秦国出了个主意,让秦国开凿一条巨大的渠,也就像是运河呀.引这个泾河的水来灌溉农田.其实这是个计谋,就是用浩大的工种来耗费秦国的实力,让他没有力量再打韩国.  开工之后呢,秦王发现了这是个计谋,很生气,要杀这个姓郑的水工.同时这件事呢,也引起了秦国原来的这些大臣对客卿的不满,请求秦王下逐客令.也就是把这些客卿给赶走.那么李斯呢,也在被逐之列.  这个时候,李斯上书秦王,劝谏秦王,他说用人呢,不能只用秦国的人,要广泛地网罗人才,这是符合秦国利益的.他还引用了当时的一段俗话,那就是: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他用这个泰山为什么能大呀,河海为什么能深呢,用这个道理来劝秦王不要下逐客令.秦王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废除了逐客令,进而重用李斯.  李斯辅佐朝政二十多年间,秦王吞并六国,统一天下,自称始皇帝.李斯也升为承相.他又提出了许多改革的措施,使秦国富强.至今,泰山还保存着李斯撰写的秦始皇封禅泰山的部分碑文,李斯小篆对于汉字演变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不拘一格用人才,咱们用人呢,不能只对本乡本土亲戚朋友才信任,应该是五湖四海,所以这句成语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03-09 11:11
谢谢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