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和皇帝是怎么反目的?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5 14:41
- 提问者网友:城市野鹿
- 2021-02-04 16:22
以前在野史上稍微看了点,但不详细。想知道张居正和他辅佐的皇帝,为何,从一开始的情同父子,成了反目仇敌?最好,这段历史也说详细点 /在此写过各位。。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2-04 17:57
张居正死时,万历皇帝已是近20岁的青年了。在痛哭流涕之余,万历皇帝隐隐约约也感到了些许的轻松。那位令人敬畏的张先生终于走了。 平心而论,万历皇帝早年的表现是令人满意的。他比他的父亲隆庆皇帝要聪颖得多。在母亲慈圣太后和张居正的督察之下,万历帝接受了长期而又严格的正统教育,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圣明的君主。尽管他偶尔也因醉酒、骑马等行为而受到太后和张居正的批评,但总 的来讲,仍是个合乎传统道德标准的年轻皇帝。而且在即位初期,他也一直为自己有张居正这样的辅佐大臣而感到庆幸,并自然而然地在许多方面以张居正为榜样。 但在张居正死后不久,万历帝逐渐听到了不少他原先根本无法听到的言论。张居正的对立派开始试探性地放出风声,旁敲侧击地把张居正的所谓种种罪行揭露出来,丑化其形象。万历帝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原先那位令人敬佩的“张先生”的形象,已逐步在脑海中消失,代之而来的是欺君毒民、接受贿赂、卖官鬻爵、任人唯亲、放纵奴仆、凌辱缙绅的奸臣形象。 冯保家产的籍没,似乎已使万历帝确信了外面对张居正的闲言。冯保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长期与万历帝生活在一起,深得宠信。他与张居正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冯保家中被抄出财物之多之精,大大出乎万历帝的意料。既然太监冯保尚且能积下如此财物,那么万历帝自然有理由相信,张居正的家产肯定是一笔天文数字。联想到张居正生前对他的那种“道貌岸然”式的严厉教育,以及由此而受的委屈和羞辱,万历帝当时的心境是不难想象的。他决定对张居正进行清算。 清算是逐步进行的。张居正首先被剥夺了生前所获的太师头衔,几个儿子的官职自然也被罢免。万历十二年(1584),万历帝决定查抄张居正的家产。圣旨一到湖广,地方便立即派员封锁张府,任何人员不得出入,以等待钦差大臣前来查封。此举本是防止张家暗中转移财产,没想到钦差却姗姗来迟,以致张府中粮薪不济,饿死了不少人。 按本朝惯例,追没的财产应是张居正死时的全部家产。因此,其家族在张居正死后两年中的花销,自然要被追补,甚至还要加上可能被转移的那部分。这不仅给查抄带来了技术上的困难,而且也有很大的随意性。依万历皇帝等人最初的设想,张居正留下的家产应该是个大数目,没想到查抄的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钦差大臣想当然地认为查抄数目远远不符合实际,便对张居正长子张敬修进行严刑逼供。张敬修最后被迫自杀身亡,而张家确实也交不出更多的财物,最后不了了之。张家的财产,后来被运到了北京,共110抬,并没有什么值得注目的珍品。不知万历帝过目之后有何感想,大概多少有点失望吧。 假如按张居正一年数百两白银的俸禄来计算,张居正的财产也不能算少。明初朱元璋确定的官员俸禄,本来就低,在后来的200余年中也基本上没有动过。官员如果只取俸禄,则连其基本的生计大概也难以维持。因此,绝大部分的官员,往往会在俸禄之外,另辟一些财源。只要不太过分,朝野也视之为合理。做了10年首辅的张居正,仅留下了这点财产,即使像要整他的万历帝之流,大概也觉得不能算是过分。 不过,既然抄了张居正的家,万历帝自然要给他安一个罪名。至于是什么罪名,似乎无关紧要,只要能证明万岁爷的明察就可以了。 在张府被抄四个月后,朝廷终于总结性地公布了张居正的罪状,大意是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钳制言官、专权乱政等等。本当剖棺戮户,仅仅是念其多年效劳,万历帝才加恩宽宥。张居正的弟弟和两个儿子,被送到烟瘴之地充军,而对其老母则额外加恩,允许以空宅一所和田地一千亩予以赡养,以体现浩荡皇恩。 张居正及其时代就这样凄惨地结束了。许多人在事过境迁之后,尤其是在明末时局日益恶化之时,才纷纷想起了这位权臣的种种好处,甚至盼望大明朝还能再出一位像他那样的人物来扭转乾坤。可惜的是,大明朝没有也不可能再获得这样的机会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袍清酒付
- 2021-02-04 20:18
呵呵,张居正在太后的帮助下大权独揽,大力进行很多有力的改革,虽然大都对过国家有力,但他的权势过大使明神宗对他印象一直不好,因此最后反目。
- 2楼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1-02-04 19:32
张居正于隆庆六年(1572)六月当上内阁首辅,提拔了一大批青年才俊。刘台幸运地被张居正选中,由刑部主事升任监察御史巡按辽东。这对于一个入仕才两年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晋升。此时的刘台,对张居正这个座主可谓感激涕零。但是,到了万历三年,两人的关系发生了逆转。 那一年秋天,辽东总兵李成梁对蒙古作战取得胜利。刘台抢先向朝廷奏捷。按规矩,奏捷的事应由巡抚和总兵联合上疏,巡按没有奏捷的权利。刘台出于私心上奏,有邀功之嫌。他的奏章送达京城后,张居正看了很生气,便去信将他训斥了一顿。 斯时万历新政刚刚展开,张居正推行考成法,对官员的管理甚严。刘台奏捷邀功,虽非原则性问题,但在这种大前提下,张居正将他当作典型申斥,其意图是让士林看到他整饬吏治的决心。 收到张居正的申斥信后,刘台感到没有面子,大概年轻气盛,不思后路,竟轻率地作出了反抗的决定。万历四年的正月,刘台写了一道弹劾张居正的奏章呈给神宗皇帝。 这篇弹章一开头就气势汹汹: 高皇帝鉴前代之失,不设丞相,事归部、院,势不相摄,而职亦称。文皇帝始置内阁,参预机务,其时官阶未峻,无专肆之萌。二百年来,即有擅作威福者,尚惴惴然避宰相之名而不敢居,以祖宗之法在也。乃大学士张居正偃然以相自处,高拱被逐,擅威福者三四年矣…… 接着,刘台列出了张居正“擅作威福”的五条罪状:(1)两面三刀,驱逐高拱;(2)违背生不称公、死不封王的祖制,给成国公朱希忠赠以王爵;(3)降黜与己政见不合的言官;(4)任用张四维、张澣等私人;(5)接受边鄙武臣的贿赂。 张居正自担任首辅以来,得到了李太后与神宗皇帝母子二人的绝对信任,各方面的改革亦进展顺利,他在朝野之间的威望,也远胜过了前面的夏言、严嵩、徐阶、李春芳、高拱一连五位首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时候,刘台的奏疏到京,在朝廷引起的震动可想而知,作为当事人的张居正,更是震怒异常。 前面讲过,明朝门生与座主闹别扭,见诸文字的,刘台之前,只有一个罗玘。但罗玘只是规劝李西涯,尚没有将矛盾公开化。刘台这次却是公开弹劾座主,这是大明开国以来的首例。因此张居正受到很大的打击,他当即向皇上写了辞呈,说了“我朝开国以来,未有门生弹劾座主,臣深感羞耻,唯有去职以表明心迹”这样的话。神宗皇帝当然不会让张居正辞官,而是下旨着锦衣卫将刘台押解进京,榜掠之后,逐回老家江西安福,削职为民。 刘台这件事做得太绝,张居正虽然表面上劝皇上不要给刘台太过严厉的惩罚,但心中却对这个忤逆的门生恨之入骨。底下人看出张居正的真实心境,于是又编织罪名,再将刘台流徙充军到偏远的贵州都匀卫。万历十年,当张居正病死在任上的当天,刘台也在流徙地病死。这一对终生都不肯互相原谅的门生与座主,在同一天死亡,或许也是天意。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