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然的成语典故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0 17:01
- 提问者网友:趣果有间
- 2021-01-20 06:06
想当然的成语典故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白昼之月
- 2021-01-20 06:18
公元203年,曹操同儿子曹丕率军攻占袁绍的老巢邺城,18岁的曹丕见23岁的袁熙妻子甄氏十分漂亮,就强占为夫人。孔融知道后就写信给曹操,编造出当年周武王把商纣王的宠妃妲己赏给周公的典故。曹操不解,孔融说他根据现在推想过去的。
成语的本来含义:“想当然”一词按照《辞源》的解释:“凭主观以为如此”,显然带有明显的贬义。今天我们常讲:“办事情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可以想当然。”“想当然”几乎等同于不切实际甚至是妄想了。但“想当然”的本意其实并非如此。
据《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公元203年,曹操同儿子曹丕率军攻占袁绍的老巢邺城,结果俘获了袁熙的妻子甄氏,甄氏貌美,曹丕就强占甄氏。事情闹得舆情哗然,孔融得知此事后写信给曹操:“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以示讽喻。曹操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却不知道这个典故的由来,于是特意问孔融,孔融则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这便是“想当然”的由来。曹操明白了孔融的真实用意,心里自然不快,以后借口杀孔融,或多或少与这想当然有些干系。
孔融想当然惹下了麻烦,后世则又有一位大学问家照葫芦画瓢来了个山寨版的想当然。据《石林燕语》卷八:“苏子瞻自在场屋,笔力豪骋,不能屈折于作赋。省试时,欧阳文忠公锐意欲革文弊,初未之识。梅圣俞作考官,得其《刑赏忠厚之至论》,以为似孟子。然中引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事不见所据,亟以示文忠,大喜。往取其赋,则已为他考官所落矣,即擢第二。及放榜,圣俞终以前所引为疑,遂以问之。子瞻徐曰:想当然耳,何必须要有出处?圣俞大骇,然人已无不服其雄俊。”这则故事在宋代有多部笔记记载,可见当时传为美谈。苏东坡想当然的做法不但没有惹祸,反而高中了科举,运气比孔融好得太多了。
看了上面两个最著名的关于“想当然”的来历,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想当然”其实是一种假借古人编造故事用来为己所用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有两个要点:“想”即是假想、设想;“当然”也就是按照情理推测存在某种必然。也就是说,故事虽然是编造的,但必须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历史背景,是很有讲究的,与一般的胡编乱造大有区别,想编出这样的故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此看来,“想当然”其实并非完全没有依据,恰恰是很有依据。与今天我们所批评的“想当然”其实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
这种“想当然”的叙述手法严格地说类似于寓言,假借古人尤其是名人编一个故事用来说明一定的道理是典型的寓言手法,按照这样的标准,其实很多寓言都是“想当然”的,比如《列子》中的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显然也是典型的“想当然”了。
成语的本来含义:“想当然”一词按照《辞源》的解释:“凭主观以为如此”,显然带有明显的贬义。今天我们常讲:“办事情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可以想当然。”“想当然”几乎等同于不切实际甚至是妄想了。但“想当然”的本意其实并非如此。
据《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公元203年,曹操同儿子曹丕率军攻占袁绍的老巢邺城,结果俘获了袁熙的妻子甄氏,甄氏貌美,曹丕就强占甄氏。事情闹得舆情哗然,孔融得知此事后写信给曹操:“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以示讽喻。曹操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却不知道这个典故的由来,于是特意问孔融,孔融则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这便是“想当然”的由来。曹操明白了孔融的真实用意,心里自然不快,以后借口杀孔融,或多或少与这想当然有些干系。
孔融想当然惹下了麻烦,后世则又有一位大学问家照葫芦画瓢来了个山寨版的想当然。据《石林燕语》卷八:“苏子瞻自在场屋,笔力豪骋,不能屈折于作赋。省试时,欧阳文忠公锐意欲革文弊,初未之识。梅圣俞作考官,得其《刑赏忠厚之至论》,以为似孟子。然中引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事不见所据,亟以示文忠,大喜。往取其赋,则已为他考官所落矣,即擢第二。及放榜,圣俞终以前所引为疑,遂以问之。子瞻徐曰:想当然耳,何必须要有出处?圣俞大骇,然人已无不服其雄俊。”这则故事在宋代有多部笔记记载,可见当时传为美谈。苏东坡想当然的做法不但没有惹祸,反而高中了科举,运气比孔融好得太多了。
看了上面两个最著名的关于“想当然”的来历,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想当然”其实是一种假借古人编造故事用来为己所用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有两个要点:“想”即是假想、设想;“当然”也就是按照情理推测存在某种必然。也就是说,故事虽然是编造的,但必须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历史背景,是很有讲究的,与一般的胡编乱造大有区别,想编出这样的故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此看来,“想当然”其实并非完全没有依据,恰恰是很有依据。与今天我们所批评的“想当然”其实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
这种“想当然”的叙述手法严格地说类似于寓言,假借古人尤其是名人编一个故事用来说明一定的道理是典型的寓言手法,按照这样的标准,其实很多寓言都是“想当然”的,比如《列子》中的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显然也是典型的“想当然”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