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惟楚有才”而不是“唯楚有才”呢?
答案:5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5 01:33
- 提问者网友:書生途
- 2021-01-24 10:22
为什么是“惟楚有才”而不是“唯楚有才”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你哪知我潦倒为你
- 2021-01-24 11:39
惟楚有才的惟字是个语气助词,在这里没有任何意义,也可以用唯或者维或者惟,“惟楚有才”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楚有才”的意思,因为古人说话都喜欢用双音节的词,所以就在“楚有才”前面加了个“惟”字,只是为了方便好读而已,没别的意思~
楼下的解释很搞笑,所以添加一点: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解
“惟”,古代汉语中,“惟”常用作语气词,不能解作“唯一”。
“于”,在也。“斯”,这里也。“盛”,多也,茂盛也。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湘楚之地的人才,来岳麓书院这里读书的为多一些。
楼下的解释很搞笑,所以添加一点: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解
“惟”,古代汉语中,“惟”常用作语气词,不能解作“唯一”。
“于”,在也。“斯”,这里也。“盛”,多也,茂盛也。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湘楚之地的人才,来岳麓书院这里读书的为多一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01-24 14:34
现在法律有确定,不可以说太绝对的字句
"唯"是只有一个,只是他一个的意思
而"惟"是不是指定某一个人,可以出现另一个的意思
- 2楼网友:不甚了了
- 2021-01-24 14:06
通假字吧
- 3楼网友:执傲
- 2021-01-24 13:08
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 ”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
上联“惟楚有材”,典出《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全联的意思或可理解为;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齐聚之会所。
参考资料:http://wenwen.sogou.com/z/q761588955.htm
卫国的富商吕不韦经常往来于各地做买卖。一次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买卖,遇到碰到在赵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是因为讨厌异人的母亲夏姬,因此异人被送到赵国当人质。赵国由于与秦国交战因此十分轻视异人。为此其处境有些困窘。吕不韦却从商人角度看到了他身上的价值。认为奇货可居,是稀有的值得投资“货物”,现在获取以便有朝一日赚取名利,也就是一个政治交易。
回家后,吕不韦问父亲:“农民种田,一年能得几倍的利益?”“可得十倍的利益。”父亲回答说。“贩卖珠宝能得几倍的利益?”“可得几十倍的利益。”“要是拥立一个国君,能得几倍的利益?”“那就无法算得清楚了。”于是吕不韦说起秦国公子异人的事,并表示要设法把他弄到秦国去做国君,做个一本万利的大买卖。父亲非常赞成。
吕不韦于是告诉异人,表达愿助他回国成为太子。异人自然非常高兴,并表示有朝一日成为国君,必将与吕不韦共享天下。
在与异人接洽后,吕不韦立即带了大量财宝去到秦国求见太子安国君十分宠爱华阳夫人。吕不韦竭尽全能说服没有生过儿子的她认异人为自己亲生儿子,并通过她要求安国君派人将异人接回秦国,改名子楚。
此后,安国君答应华阳夫人要求立子楚为太子。几年后,秦昭王去世,安国君做了国君,即秦孝文王。孝文王即位时一年后死去,子楚如愿以偿,继任国君,称为秦庄襄王。子楚没有食言,他让吕不韦享受着10万户的纳税,并当上了丞相。自此后他所买下来的奇货,终于换得了无法估量的名利。
题 名: 奇货可居
所属朝代: 秦代
拼 音: qí huò kě jū
出 处
《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解 释
指把少有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相关例句
可是他们把票子当做~,非要足了钱不肯放回。(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五章)
相关人物: 司马迁 吕不韦 孝文王 秦昭王
相关作品: 史记·卷八十五
- 4楼网友:逐風
- 2021-01-24 12:41
语气词,用来衬托"楚 有才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