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举例说明社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答案:4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9 21:18
- 提问者网友:世勋超人
- 2021-03-19 02:38
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举例说明社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3-19 02:51
这个事情很简单很好理解,不理解那是因为我们现代人基本都没用过金属货币。
古代社会都是用金属铸造货币,用于流通买卖。在西方人们主要用的是金币,但是金币在流通过程中会磨损,甚至有人故意用锉刀锉下一点粉,积少成多,占这个便宜。
如果是你,你会先花那个不足重的金币(劣币)还是花那个足重的金币(良币)?显而易见劣币。
所以开始投放市场的全是良币,最后都是劣币了。劣币驱逐良币。
现在引申为好东西卖不过劣东西,最后大家都卖劣质的东西。比如你用差的油做盒饭,卖的便宜,卖的好。我用好的油做的盒饭卖不动了,最后大家只能都用差的了。
古代社会都是用金属铸造货币,用于流通买卖。在西方人们主要用的是金币,但是金币在流通过程中会磨损,甚至有人故意用锉刀锉下一点粉,积少成多,占这个便宜。
如果是你,你会先花那个不足重的金币(劣币)还是花那个足重的金币(良币)?显而易见劣币。
所以开始投放市场的全是良币,最后都是劣币了。劣币驱逐良币。
现在引申为好东西卖不过劣东西,最后大家都卖劣质的东西。比如你用差的油做盒饭,卖的便宜,卖的好。我用好的油做的盒饭卖不动了,最后大家只能都用差的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03-19 04:03
引申之意就是好人容易被排斥。恶人坏人排斥老实人,忠诚人。就像田里的庄稼,稗子压倒稻谷。因为恶人对发生的后果无所顾忌,一般人都会轻易忍者。
- 2楼网友:蓝房子
- 2021-03-19 03:54
解释
“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举例
在16世纪的英国,贵金属不敷造币使用,必须在新铸造的货币之中加入其他金属成分,故当时市场上就有两种货币,一种是原先不含杂质的货币,另一种是被加入其他金属的货币。虽然两种货币在法律上的价值相等,但人们却能加以辨认,并且储存不含杂质的货币,将含杂质的货币拿去交易流通。故市面上的良币就渐渐被储存而减少流通,市场上就只剩下劣币在交易。(此处的良币指的是不含杂质的货币。)
举例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的贾谊曾指出“奸钱日繁,正钱日亡”的事实,这里的“奸钱”指的就是劣币,“正钱”指的是良币。 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时出现的理论。当时,金和银都是法偿货币,在法律上按一定比价具有相同的价值。但在现实情况中,金银的开采成本、市场供求是不太可能完全同步变化的,于是当金相对于银来说更为贵重时,人们必然地储存更有价值的金而使用相对来说没有价值的银,因为交换时是以法定比价而不是实际比价来计算的。如果银相对来说更为贵重时,劣币就成了金,银变成了良币。
原因
问题的根源在于,劣币驱良币并不是产生于竞争的前提条件下。每一套货币的发行,都是由国家强制人民接受的,尽管付款的一方很乐意使用劣币,但收款的一方却不会甘愿接受,只有在国家能保证收款方接受的劣币能够继续流通的时候,劣币才能得以继续存在,这条规律才能继续起作用。
换句话说,如果国家滥用发行货币的权利,通过“劣币驱良币”的把戏来掠夺民间财富,这个过程可以说是强政府消费自己的信誉的过程。当这个消费过程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的时候,人民也是有可能拒绝所谓的法偿货币,通过自由的选择使得货币自发地建立新规律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A%A3%E5%B8%81%E9%A9%B1%E9%80%90%E8%89%AF%E5%B8%81/8559145?fr=aladdin
- 3楼网友:拾荒鲤
- 2021-03-19 03:48
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为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造铸局长提出,也称"格雷欣法则"(Gresham'sLaw),他观察:消费者保留储存成色高的货币(undebase money)(贵金属含量高),使用成色低的货币(debased money)进行市场交易、流通。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一个古老的原理,它说的是铸币流通时代,在银和金同为本位货币的情况下,一国要为金币和银币之间规定价值比率,并按照这一比率无限制地自由买卖金银,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由于金和银本身的价值是变动的,这种金属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动与两者兑换比率相对保持不变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比如说当金和银的兑换比率是1:15,当银由于银的开采成本降低而最后其价值降低时,人们就按上述比率用银兑换金,将其贮藏,最后使银充斥于货币流通,排斥了金。如果相反即银的价值上升而金的价值降低,人们就会用金按上述比例兑换银,将银贮藏,流通中就只会是金币。这就是说,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渐渐为人们所贮存离开流通市场,使得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这一现象最早被英国的财政大臣格雷欣(1533-1603)所发现,故称之为“格雷欣法则”。
“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仅在铸币流通时代存在,在纸币流通中也有。大家都会把肮脏、破损的纸币或者不方便存放的镍币尽快花出去,而留下整齐、干净的货币。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譬如说,平日乘公共汽车或地铁上下班,规矩排队者总是被挤得东倒西歪,几趟车也上不去,而不守次序的人倒常常能够捷足先登,争得座位或抢得时间。最后遵守秩序排队上车的人越来越少,车辆一来,众人都争先恐后,搞得每次乘车如同打仗,苦不堪言。再比如,在有些大锅饭盛行的单位,无论水平高低、努力与否、业绩如何,所获得的待遇和奖励没什么差别,于是,年纪轻、能力强、水平高的就都另谋高就去了,剩下的则是老弱残兵、平庸之辈,敷衍了事。这也是“劣币驱逐良币”。再有,官场上的腐败现象如同瘟疫一样蔓延,不贪污受贿损公肥私只能吃苦受穷。而且,在众人皆贪的时候,独善其身者常常被视为异己分子,无处容身,被迫同流合污,否则被排挤出局。最后廉吏越来越少,越来越无法生存。这还是劣币驱逐良币原则在起作用。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