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儒林外史中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6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9 02:08
  • 提问者网友:城市野鹿
  • 2021-02-18 15:55
儒林外史中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归鹤鸣
  • 2021-02-18 16:03
严监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是个胆小有钱的人。
虽则胆小,但并非善良之辈。他妻子病卧在床,生命垂危,侧室赵氏假意殷勤,骗取正妻王氏答应把她扶为正房,王氏刚一吐话,严监生“听不得这一声,连三说道:‘既然如此,明日清早就要请二位舅爷说定此事,才有凭据。’”只这一件事,就把严监生外柔内奸、心狠情薄的性格本质揭示出来了。
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细节说明了严监生对自己的吝啬。
总之,他是一个在统治阶级中被人捉弄的人物,他有吝啬、薄情、慷慨的一面,又不乏人情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2-18 20:03
真不觉得严监生吝啬,顶多算节俭过头,他该花钱的地方一点都不含糊,而且对原配妻子也算有情有义了,只是为人比较胆小懦弱,一辈子受大房的气
  • 2楼网友:不甚了了
  • 2021-02-18 19:37
严监生别说丝毫不吝啬,节俭的程度也很正常,丝毫不过头。这个人根本就是个正面人物。要换了平时,为了省油挑掉一茎灯草也很正常,只是在临死前还顾念这种事才显得怪异。要说这个故事有多少深意,我看未必,只是一章结尾时采取的设置悬念的笔法而已。
  • 3楼网友:十鸦
  • 2021-02-18 18:38
严监生在临死前依然不忘记省掉灯芯,体现了严监生的爱财如命,充分表达了严监生吝啬的本质,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憎恨和无奈之情
  • 4楼网友:渊鱼
  • 2021-02-18 17:43
发给活着
  • 5楼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2-18 16:59
比起他大哥和王家两兄弟,严监生就算是好的了。这一部分我觉得吴老先生也不是着重要批判他什么,只是以他为线索,通过他一家的事,衬出了严贡生和王德、王仁作为读书人却表露出的淋漓尽致的万般丑态和恶行。严监生扶正二房,在那种情况下其实也无可厚非,因为就算不为了赵氏,为了他那仅有的独苗儿子也算是合情合理。作为得益人的严监生和赵氏也没有说忘恩负义,赵氏感恩戴德,严监生也心存愧疚,时常念及已故妻子的好。最后临死望着灯芯不能释怀,与其说是对他吝啬的一种讽刺,倒不如理解为通过这样一个场景,格外突出了他即使谨小慎微、勤俭持家如此,却最终一家的命运也难逃天命和严贡生毒手这样一种难以言说的悲惨。封建时候的母凭子贵,赵氏在还有儿子的时候也算是堂堂正正、名正言顺,失去了儿子一下子就孤立无援了,立嗣被严贡生欺凌,家产被严贡生横刀夺去,赵氏的最终命运也是充斥着无奈和凄惨。严监生虽然比不得杜少卿这类万里挑一的才人君子,但是作为普通的一个读书人,比起严贡生这样的大奸大恶之徒又好了许多。我觉得,吴老先生笔下,对严监生的同情和某些方面的肯定,是要大于所谓讽刺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