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佛教中观中所说的"自性"是什么意思?

答案:5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22 07:44
  • 提问者网友:蔚蓝的太阳
  • 2021-10-21 09:17
佛教中观中所说的"自性"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春色三分
  • 2021-10-21 10:52
佛教中观中所说的"自性"是什么意思?自性就是自已,了解自已的意思。什么叫了解自已呢?主要是指思想和所说的佛教中的思想的距离。也可以说是大义和小义的关系。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执傲
  • 2021-10-21 14:21
你问印度佛学,特别是中观、瑜伽、因明等论著中所说的“自性”这个词,如果非要套用现代哲学的话语去翻译,我认为大致粗略的意思就是“存在”或“实在”。当然因为古今中外各种哲学思潮其实都和佛学的那种始于禅定先验实证的思维方法不同。所以它们的思想学术方法,无法准确地转述佛学名词、转述佛学思想,因为它们这些思想基本都始于意识层面的思考;而佛学则始于无意识状态的禅定实证所获得的后得智,这种智慧是禅定所引发的先验智慧,不是思量、思考的结果。而反过来,运用佛学术语、佛学思想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古今中外所有哲学思想,用佛学思想给它们定位后,则可以看到这些思想是如何反映了人类思维的种种固有模式,或言种种成见、种种妄想、种种颠倒、种种分别执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禅宗自六祖慧能以下也常用“自性”这个词,但这个含义与印度佛学的含义已经有比较大的区别了,而是更接近于“心性”这个词。在印度正统经论中,“自性”的主要意思就是指“存在”或“实在”。比如佛学中常用的“无自性”一语,通俗地说就是不存在、不实在。有哲学家据此说佛教是“虚无主义”,这是一种严重误解。因为佛学的根本实质并不是在文字上、不在学问上、不在名相上,一切法门、一切名相的破、立,无非是引导人们接近正确的终极认知体验——开佛知见。祂只是把“无自性”这种思维法作为一种对治的药,来治疗我们世人习惯性的执著存在、执着实在的病态思维习惯,从而帮助人解放思想,把思想境界一步一步导向无可言喻、唯证乃知的中道般若实相智慧。在中道智慧开显之后,开悟之后,才可以明白这些名相的究竟旨趣,而那种明了又是无法言传的,只要一落实在语言文字层面,就变成学术了,就是一种智慧的衍生物了,而不是那个机用无方的智慧本身了。比如说,在般若经中多讲“无自性”,而瑜伽派所依的根本经《解深密经》中则提出“无自性性”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就是为了帮助那些虽听闻般若,却对“无自性”存疑而未开悟的人,以便使他们能从另一个角度开悟。如果说“无自性”的大意是“不存在”,那么“无自性性”的大意就是“不存在之存在”、“不实在之实在”。其中讲到了三种“无自性性”:1、相无自性性:就是指人们意识活动中的一切概念的存在。因为这些概念都是“抽象”的,是对客观的“意识加工”,所以这种概念性的存在并不等同于客观实在。《解深密经》语——“此由假名安立为相,非由自相安立为相”。通俗地说,就是表述了这样一个哲学意念:意识中的概念并非是(等同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而是意识的抽象和加工,但不能说这种意识活动、意识现象是不存在的。2、生无自性性:就是指人们通过观察所谓客观现象,发现客观现象都是缘起的、普遍联系的,不能够独立存在的,也就是说无论观察到什么现象,都可以进一步观察到其乃众缘和合之相,并非可以独立自生之相。或换句话说,起初观察到的现象,是窄视角的“个别存在”,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是意识产生的幻觉。《解深密经》语——“此由依他缘力故有,非自然有”。这就表述了这样一个哲学意念:任何物质、现象不能够独立存在(自生),换言之即不存在个别的现象;由我们观察的局限性所导致的“似乎是”个别的、个体的物质、现象,完全是意识的幻觉,但不能说这个局限性的主观习气、这个幻觉是不存在的。3、胜义无自性性。是指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后,所达到的认知境界:第一、由了达上述“相无自性性”,深入修持禅定,转化习惯思维,能够彻底摆脱对概念名相的执着习气——即摆脱把概念当客观的潜在习气。第二、由了达“生无自性性”,深入修持禅定,转化习惯思维,能够摆脱个别现象的幻觉,并且能够照见众缘和合之时,同样不执着“众缘”。何为不执着“众缘”?我们上边说了,观察到“个别现象”乃众缘和合之时,个别现象的幻觉是消失了,但这“众缘”实际上依旧是一组个别现象!例如说,打入一组楔子后起出了一个楔子,但这一组楔子却留在里面了。如果能够在了达缘起相之时,同样不执着众缘,这就好似直接起出楔子、不留尾巴,又仿佛是顿见森林全貌而不见个别树木。如《金刚经》语:“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此处的“事”即指“个别事相”之意)。《解深密经》语:“于诸法中若是清净所缘境界,我显示彼以为胜义无自性性。依他起相非是清净所缘境界。”。之所以说“依他起相非是清净所缘境界”,就在于“依他起相”仍是众缘之个别相的聚合而已,于观察焦点内空,焦点外不空。而这种胜义无自性性的认知,是穿透了名相的无自性(相无自性性)和缘起的无自性(生无自性性)的认知障碍,而这些障碍消除后,所证知的就是诸法“圆成实相”,而这个诸法实相的觉悟果证境界不能说是不存在的,所以叫做“胜义无自性性”。
  • 2楼网友:愁杀梦里人
  • 2021-10-21 13:11
自性者------本来面目也。
  • 3楼网友:动情书生
  • 2021-10-21 11:39
禅定是乐,法喜充满,不知云何物?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