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中国人的“忍”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31 11:41
  • 提问者网友:谁的错
  • 2021-12-31 08:0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6分)中国人的“忍”⑴“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个耳聪目明的中国人或许都听过这句话。⑵孔夫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孟夫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圣人们强调,为人做事,万般皆需忍受、忍耐。⑶中国人因忍字而得以百炼成钢的数不胜数,因逞强好胜而走麦城的也不少。唐代高宗时,张公艺不仅位九世同堂,人生如此圆满,引得皇帝也羡慕,遂问其秘诀,张公艺在纸上写下“一百个忍字”。高宗喟叹,原来如此。大家耳熟能详的韩信,他早年能忍胯下之辱,终成大业,真个是“无度不丈夫”;后来却张扬高调,浑然忘记了“忍”字,颇有些“庸人得志”,最后横死吕后之手也就不冤。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了遥想中的绚烂未来,人们忍受着当下的种种不堪,人们夸赞着“忍”,绝口不想提心中暗暗怀想的他日之收获;若百忍后仍不能得道,自然也会有诸多温润的慰藉理由。⑸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论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说,“中国人的性格的另一最大特点,是喜欢妥协,易屈服于公众舆论。”封建社会官场中的“见风使舵”,生活细节的“防患于未然”,平头百姓们普遍存在的谨小慎微、办事圆滑等特点,皆可在各怀心事的“忍”字上找到源头。罗素由是感叹,“没有什么能比中国人的忍耐性更令欧洲人吃惊的了”。⑹一个忍字,两副面孔。一面是温和下的良善,一面是摇摆中的功利;有些人得道,有些人中毒。鲁迅笔下的冷漠看客,便是一“忍”成痴,浑浑噩噩,麻木不仁,无异于行尸走肉。忽然明白了鲁迅的可贵,只因他在崇尚忍耐的国度,居然可以从来不忍。⑺“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临大事有静气”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暂时的隐忍蛰伏自是上策,然刀为利器,久忍终恐伤人。⑻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比为之事。(选自《青年文摘》2012年第12期) 【小题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答】 【小题2】选文第三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它有何作用?(2分)【答】 【小题3】第二段结尾处的“忍受”、“忍耐”两个词语是否重复累赘?为什么?(2分)【答】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封刀令
  • 2021-12-31 08:30
【小题1】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必为之事。【小题2】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对比了忍的成功和不忍的失败,鲜明地证明了该忍时候要忍的道理。【小题3】略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可以在标题、开头、结尾等处揭示,有时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在文章的结尾揭示的。示例: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必为之事。【小题2】为了证明了该忍时候要忍的道理,作者在第3段中除了运用举例论证,还运用了对比论证,韩信的忍,使他成功;韩信的张扬,让他失败;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效的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小题3】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不重复。“忍受”是把痛苦磨难等勉强地承受下来。“忍耐”是把痛苦的感觉和想发作的情绪抑制下来。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点评:对于基本的议论文常识知识要熟记于心,在做题中,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拟出切题的答案。注意,论证方法一般证明前面的观点,有时可能是分论点。论证过程,一般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做题时,先把内容划分成几部分,然后概括出各部分的意思。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罪歌
  • 2021-12-31 09:24
这下我知道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