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苏格拉底法】有关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8 02:46
  • 提问者网友:城市野鹿
  • 2021-03-07 08:52
【苏格拉底法】有关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老序
  • 2021-03-07 10:09
【答案】 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响却非常巨大.后人对其活动、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主要依据于他的学生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著作.
  1、美德即知识伦理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的主题,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题,他一生都在以伦理的要求自励并以之教人.
  苏格拉底到处劝勉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教育人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最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由此,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以一种普遍的基础.由于强调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肯定了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直接相关;同时,由于认识到道德的知识基础,也就是为道德教育的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2、苏格拉底方法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
  所谓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万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中,记述了苏格拉底与学生讲座有关五义和非正义的对话,在这个对话中,苏格拉底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另一行.他首先问虚伪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又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反驳道,如果将军惩罚了敌人,奴役了敌人,战争中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作战时欺骗了敌人,这些行为是否是非正义的呢?学生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这些都是正义的,而只有对朋友这样做是非正义的.苏格拉底又提出,在战争中,将军为了鼓舞士气,以援军快到了的谎言欺骗士兵,制止了士气的消沉;父亲以欺骗的手段哄自己的孩子吃药,使自己的孩子恢复了健康;一个人因怕朋友自杀,而将朋友的剑偷去,这些行为又归于哪一行呢?学生得出结论,认为这些行为都是正义的,最后迫使他们收回了自己原来的主张.
  苏格拉底方法包括讽刺(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启发、引导学生,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等步骤.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方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苏格拉底方法作为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3-07 10:17
哦,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