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书黄子久画后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6 20:08
  • 提问者网友:你给我的爱
  • 2021-02-15 19:33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书黄子久画后①王君乔年,得子久之画而疑之,曰:“是未必真出之子久也。”反复观者累日。夫使其不佳耶,虽子久何益?使其果佳耶,而犹疑非之久,则是徇名而阻天下以无齐善①也。王君方为画,而徇名以阻善,其可乎?譬如《古诗十九首》,相传枚乘作,而说者往往以为不然。人苦不知诗耳,苟知诗,亦熟诵之而已,安用穷其果乘耶?否耶?王君乃豁然喜。 ②余则有感于子久之画也。天下之道,未有见之不真、蓄之不厚,而可以苟为之者。子久以画名,其所以得传固有说。子久,常熟人,去大海九十里,焉知其不常登蜃楼以观日,习潮音而听涛涌,而后以其灵奇恍惚之况寓之于画耶?司马子长作《史记》,必先游览天下。书画之道未必不与此通也。且子久既以画名矣,而乃自号曰“大痴”。痴则不画,画则不痴,二者果可兼乎?以是知子久之画,又必其有无饥无渴、齐毁齐誉②之性情寓其中,而后进乎技也。③呜呼!天下容③有习且熟于其真,而举而为之,常不得其似者,未有望而摹其似,而有所得者也。画何独不然?王君怃然有间,俯首而屈其指曰:“诺!吾春必往观山水焉,子其识之。”时庚寅十二月望后七日也。【注释】①无齐善:不可能有同样杰出的作品。②无饥无渴、齐毁齐誉:不逐利禄,不计毁誉。③容:或许。22.作者认为王乔年怀疑画作真实性的做法是□□□□。(1分)2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A学习创作绘画要像黄子久、司马迁那样深入观察自然和体验生活。B世人相传《古诗十九首》是枚乘所作,但是作者否认了这个说法。C如果作品本身艺术水平不高,那么即使是名家作品也没有什么价值。D黄子久精湛的画艺源自他不追名逐利,不计较别人褒贬的良好心态。24.第①段中描述了王乔年 “得子久之画”以后从“疑之”到“豁然喜”的心理过程。请分别指出其原因(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疑之: (2)豁然喜: 25.第②段以黄子久观日听涛、司马迁游览天下两例作为论据证明“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26.作者交代王乔年“吾春必往观山水焉”的用意是什么?(4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老序
  • 2020-11-06 21:03
22.(1分)徇名阻善23.(2分)B【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否认《古诗十九首》是枚乘所作的观点,他只是认为没有必要深究《古诗十九首》是否枚乘所作――虽然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古诗十九首》确实不是枚乘的作品】24.疑之:得到黄子久的画作,但是不能确定其真伪。(2分)豁然喜:明白了画作的价值取决于它的艺术水平而不取决于作者是谁的道理。(2分)25.天下之道,未有见之不真、蓄之不厚,而可以苟为之者。(2分)26.呼应第2段内容,使结构完整(2分);以王乔年的实际行动印证本文阐述道理的正确性(2分)。(4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独行浪子会拥风
  • 2019-11-30 11:28
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