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2 14:11
  • 提问者网友:雪舞兮
  • 2021-01-01 23:0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审美过程中的联想和想像 审美过程当中,由于审美者面对的是富有吸引力的、启发性的一种美的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对事物的种种联想和想像。这些联想和想像是在对审美对象有所感受、有所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们反过来又会加深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和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在中国历来是被强调的。比如中国古代诗论,一概强调写诗要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你写了一个象,你要使人想到这个象外面还有丰富的形象。这是审美的主观能动性。 在审美过程当中,欣赏语言艺术是要通过再造想像的。再造想像就是根据语言、符号、图样的描述和指示,在头脑中构想相应的形象。譬如一个建筑师拿到一个建筑设计图,想像未来的高楼大厦是什么样的,这就叫再造想像。再造想像很重要,白纸黑字,要讲形象感,它似乎比戏曲和电影差远了。你这不是白纸黑字吗?他那不是表演吗?穿得花花绿绿的,还带动作,应该是那个形象感强得多。恰恰相反,名著改成电影或者戏剧,从来只有一个反应:没有原著好看。白纸黑字通过再造想像,它给你的形象感丰富得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二十八个字,往你眼前一摆,一幅生动的乡土民俗风情画就展现在你面前。 语言艺术的审美必须通过再造想像。有的人看书囫囵吞枣,根本没有把握住再造条件是什么,脑子里也没出现有关的人物形象,走马观花,囫囵吞枣,那就不叫艺术欣赏。特别是读中国的诗词曲赋,这些语言艺术作品含有更大的特殊性,因为它有很多典故,如果你的文化素养能够通晓,那么这个典故不但有形象感,而且还能够引发联想想像。典故本身就构成形象:“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的本身就有形象,但同时也有典故。假如你没有这个文化知识来理解它,你对这个诗所反映的这个形象也不理解,在诗中的关系也就更不理解。所以我说要提高联想想像能力,要增加生活经验,要增加文化知识。 (选自金开诚《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有删改) 下列各句对审美过程中的“联想”和“想像”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美的形象会自然地唤起审美者的联想和想像。 B.联想和想像产生的基础是对审美对象要有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C.联想和想像会加深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和理解。 D.在中国历来做什么都强调联想和想像的作用。 E.联想和想像正体现了审美的主观能动性。 下列各句表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A.根据语言、符号、图样的描述和指示,在头脑中构想相应的形象,就是再造想像。 B.语言艺术的审美必须通过再造想像。 C.艺术欣赏不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脑子里必须出现有关的人物形象。 D.诗词曲赋中的典故形象可感,所以能够引发联想想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封刀令
  • 2021-01-01 23:21
【小题1】CE 【小题2】D 解析: 【小题1】C、E(A.必须是“富有吸引力的、启发性的”美的形象,才会自然地唤起审美者的联想和想像。B.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和理解“有所”就行,无须“深刻”;D.不可能“做什么”“都”强调联想和想像的作用。) 【小题2】D(必须具备能够通晓典故的文化素养,才能够引发联想想像)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洎扰庸人
  • 2021-01-02 00:31
就是这个解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