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760岁。7个多世纪,一个不朽的生...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3 08:52
  • 提问者网友:临风不自傲
  • 2021-01-03 02:4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760岁。7个多世纪,一个不朽的生命,从南宋跨元、明、清、民国昂昂而来,并将踏着无穷的岁月凛凛而去。他生于1236年。当他生时,“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临安朝廷,已经危在旦夕,人们指望他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而,毕竟“独柱擎天力弗支”,终其一生,他没能,也无法延续赵宋王朝的社稷。他就在47岁那年化作啼鹃去了。当他死时,不,当他走向永生,九州百姓的精神疆域,陡地竖起了又一根立柱,虽共工也触不倒的擎天玉柱。  他是状元出身,笔力当然雄健,生平留下的煌煌笔墨,正不知有凡几。只是,真正配得上他760岁生命的,则首推他在零丁洋上的浩歌。那是1279年,农历正月,他已兵败被俘,恰值英雄末路,在元军的押解下,云愁雾惨地颠簸在崖山海面。无一丝一毫的张惶,在这生与死的关头,他坦然选择了与国家民族共存亡。但见,一腔忠烈,由胸中长啸而出,落纸,化作了黄钟大吕的绝响。这就是那首光射千古的七律《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假如文天祥在这时候就死去,结局又会怎样?毫无疑问,他是可以永生的了。南宋遗民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的战友,庐陵人王炎午,才在他被押往北方的途中,张贴了数十份《生祭文丞相文》,疾呼:“大丞相可死矣!”敦促他舍生取义,保全大节。他自己又何尝不明白这一点。因此,一路上才又是服毒,又是绝食,自谓“惟可死,不可生”。然而,且慢——打量历史,我们只能作这般理解——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的钙质;盘古氏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长江和黄河,渴求更壮美的音符。一句话,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于是,同年10月,他就在一种求死不得、欲逃又不能的状态下抵达元大都燕京。1.文天祥的生命历程只有短短的47年,然而,作者开篇却说:“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760岁。”这样写,在表达上有哪些好处?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2.状元出身的文天祥,生平留下了不可胜数的煌煌笔墨,但“真正配得上他760岁生命的,则首推他在零丁洋上的浩歌”,作者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3.文天祥在被元军押解途中,多方求死不得,对此,作者的理解是“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试根据文意,说说这一“使命”所指的内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西岸风
  • 2021-01-03 04:26
答案:解析:  1.参考答案:巧妙推出了一个精神永恒、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强化了文天祥的浩然正气荡涤尘俗、撼人心旌的伟力,突出了作者对文天祥的敬仰、缅怀之情。(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理解“活了”的意思。  2.参考答案:文天祥的一生是爱国精神光耀千古的一生;他在兵败被虏后写下的《过零丁洋》最能体现其视死如归、誓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一腔忠烈。  解析:本文歌颂的是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哪些诗文最能反映这种精神则是最强的浩歌。  3.参考答案:在敌人的诱逼面前进一步磨砺自己的意志,养成浩然正气。为社会立言,并以此激励后代志士,光大民族精神。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01-03 05:32
收益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